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山岭通富路 瑶乡添新彩

——广西金秀县六巷乡以党建引领乡村发展观察

2023年10月24日08:23    来源:农民日报

“清清山泉水,高高大森林,鲜花开不败,果树满山岭……”

9月23日,大瑶山脉五指山下,阵阵歌声穿过青瓦夯土的楼房,沿着村道拾阶而上,飘过游人耳畔。当日,适逢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走进村中,一场场民俗文化节目轮番上演,演员们击响黄泥鼓,哼唱离贯歌,见证“石牌律”揭幕仪式……瑶乡风情随处可见。

“要说他们是节目演员,实际都是各村党员群众;要说这是演节目,不如说是我们瑶乡的日常生活。”六巷乡党委书记秦晓珍介绍,“为了办好这场文化节,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和各村党支部开始筹备。一直以来,传承瑶族文化都是我们党建工作的发力点之一。”

一场民俗文旅节的筹办,只是六巷乡探索“党建+N”模式的缩影之一。六巷乡位于金秀县城西南部96公里处,区域面积203.1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人口总数5605人,瑶族群众占全乡总人口的56%,聚居花蓝瑶等4个瑶族支系。近年来,六巷乡以自治区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为契机,通过深化“党建+N”模式,引领全乡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宿旅游等重点工作同步发展,在云岭间擎画秀美瑶乡新蓝图。

党建+产业:草药香中寻致富之道

仲秋时节,走进六巷乡王钳村郎冲屯,山林间云雾缭绕、树影婆娑。朗冲屯海拔1000多米,全屯人口只有200人左右,是瑶族传统村寨,祖祖辈辈以种植杉树、八角为主。“我们这里每年冬天都会积上厚厚的冰雪,不适宜一般的农作物生长。以前交通也不方便,村里人守着大山,就是富不起来。”王钳村党总支书记赵才官回忆道。

转机始于2017年。“当时听说大瑶山有些村种植黑老虎(中药大钻的别名)收益不错,我们村的赵才林正巧在外面创业做中草药种植,我就想让他回来,在村里试试看种植黑老虎行不行得通。”赵才官说道。在赵才官的多次走访、动员下,赵才林回村创业,在郎冲屯建成百亩大钻种植基地,并在村党总支帮助下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2018年,王钳村迎来了第一个大钻丰收季。“当时乡党委、政府专门带着我种的黑老虎到自治区农产品展销会上推介,一斤卖到了16元,我种植的底气也足了!”赵才林回忆道。如今,在王钳村党总支带动、推广下,架梯、六巷等周边村屯30多户群众加入黑老虎种植,每户年平均收入提高超万元。

最近,王钳村的林地间又种下了新“宝贝”——鸡血藤苗。“村里老少都知道鸡血藤,但是大家都只是在市场上看到过,谁也没想过能在村里种植。”赵才官告诉记者。2021年,金秀县源升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来到村中考察中药材种植环境,发现王钳村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高,适合种植鸡血藤,便联系村党总支商议种植事宜。“种鸡血藤能提升林地利用率,村民们还能通过出租林地多一份收入,等鸡血藤成熟之后,可以连续收获十几年,也能给我们村带来比较持续的收益,我们决定试试。”赵才官说道。

2021年,王钳村党总支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商量鸡血藤种植事宜,经过大家同意后,村党总支与金秀县源升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合作,出租村中700余亩土地建立鸡血藤种植基地。目前,村民们每年不但能获得1万余元土地租金收入,还可以获得中草药种植技术支持。同时,该村通过“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群众参与种植鸡血藤,带动群众为企业务工135人次。

如今,在王钳村发展带动下,六巷乡掀起了种植鸡血藤等中草药的热潮。截至目前,全乡多个村屯在党建引领下开始建立、发展大钻、鸡血藤等中草药种植示范点,全乡预备种植中草药面积1.5万亩,目前实际种植面积突破1.1万亩,带领瑶乡群众探索“林下致富”之道。

党建+治理:“石牌律”助解矛盾纠纷

“种树护村,做善积福,毁木霸地,做恶招祸……”在门头村,每当问起“石牌律”的内容,村民们大多都能随口来上几句。六巷乡聚居4个瑶族支系,用“石牌律”规范村民行为、化解矛盾纠纷是瑶族群众多年以来保留的传统。2022年,门头村成立了“新石牌律”工作小组,将村党总支书记、屯党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等纳入工作小组作为调解核心力量,并在村委设立“石牌律”办公室,依托“党建+乡村治理”模式调解矛盾纠纷。

2022年2月,门头村文凤屯的两位村民发生土地界线纠纷。“当时村里的‘泰玛’(意为平安守护人)找到村委会,说有两户村民因为田围的事吵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过去帮忙。”村党总支书记胡烈富回忆道。了解情况后,村党总支成员、文凤屯党支部成员和“泰玛”便到现场一同进行调解。原来,村民胡某认为同村村民李某种植的八角树距离其林地边界太近,遂将两棵八角树环割。李某认为胡某擅自损坏其财产,要求其赔偿损失。

为化解纠纷,村党总支成员与乡司法所、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来到林地现场进行勘测和调解。经过现场勘测,确认李某被环割的两棵八角树位于胡某的林权证范围内,但李某仍坚持要求胡某赔偿其损失。胡烈富现场核实情况后,引用门头村“石牌律”中“田地三丈为田围”“各人各山,各有界限,各有地限”等条规,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田基5米为界线的调解意见,村党总支成员、“泰玛”多次入户调解后,最终两位村民根据“田地三丈为田围”的民约风俗内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双方各自的土地承包分界线,两人在调解组的见证下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

2022年,门头村党总支利用“新石牌律”帮助群众梳理矛盾、解决问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起。不止是门头村,近年来,六巷乡各村基层党组织利用瑶族“石牌律”自治文化属性,分别牵头制定了符合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新石牌律”,并组织党员代表、族老、石牌头人,充实“代仗”(判事人)“舍棱”(调解人)“泰玛”(平安守护人)作为村民自治核心力量,调解村民矛盾纠纷。推行“新石牌律”以来,全乡调处102件矛盾纠纷,调结率95%。

党建+文旅:瑶寨擦亮文化“名片”

“今天我们家客房又满房了!”“明天早点起来打扫,有人上午就要入住了。”9月24日,六巷乡生态民俗文旅节刚刚落幕,大岭村村民们在村道上聊起家里民宿的营业情况,准备迎接来村中的新客人。大岭村是自治区55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之一,位于圣堂山和五指山脚下,是花蓝瑶、盘瑶、山子瑶3个瑶族支系的聚居地。费孝通先生在《六上瑶山》一书中曾称赞当地的民俗民风和自然风光为“世外桃源”。

“虽说我们这里文化和自然资源都丰富,但是以当年的条件,要发展文旅产业哪有那么容易!”说起大岭村发展文旅产业的故事,村党总支书记相珍兰便心生感慨。相珍兰回忆道,2014年时,大岭村交通、通信都不通达,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想发展文旅产业,首先要改变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此,相珍兰带领村党总支联系来宾市旅发委等后盾单位,争取交通、通讯、旅游等部门支持,最终在村里修通了14.5公里水泥公路,同时让有线网络信号在村中实现覆盖,并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基础设施。

筑好巢,如何引凤来?2016年,相珍兰带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一同规划、讨论后,决定发挥企业和返乡人才的辐射效应,发展旅游民宿产业。相珍兰与时任驻村第一书记莫秋明主动联系广西上宾旅游文化发展公司,引进“瑶天下”生态民宿项目落户大岭村,并联系到外出创业人员相金明,鼓励他回村发展乡村民宿旅游。

“2017年,村里没有一家愿意做民宿的,相金明是第一个回村的。”相珍兰回忆道,“当时他在村里的一栋房子正好闲置,我给他打电话劝他回来做民宿,每次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经过考虑后,相金明同意对自家闲置房屋进行装修,并命名为“金民瑶家客栈”,客栈第一年盈利就超过15万元。看到发展民宿有奔头,村民们也相继加入民宿行业。2016年至2017年,大岭村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100多万元,2017年,大岭村实现整村高质量脱贫。2018年至今,大岭村分别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党建+文旅”让瑶乡民俗文化“开花结果”,这让相珍兰备感自豪。大岭村村民开办民宿、农家乐等共计18家,村党总支与当地企业“瑶天下”公司成立了由18家民宿组成的民宿旅游联盟,制定统一标准,解决管理水准参差不齐、对外宣传意识不高等共性问题。目前,六巷乡已有民宿19家、农家乐7家、客房168间,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每家民宿的年平均收入超过5万元,民宿旅游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86人。

如今的六巷乡,乡村面貌日新月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群众生活节节攀升……一项项发展成果,是全乡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从特色产业、乡村治理到如今的文旅融合,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凝聚力量、打配合战,既要守住我们六巷的绿水青山,也要让我们丰富的瑶乡文化、瑶乡产业走出大山。”六巷乡党委书记秦晓珍表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云)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