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把握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学苑论衡)

李忠杰

2023年09月11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这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守好本和源、根和魂中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历史过程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实际上,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历史过程。

现代社会是与传统社会相对而言的概念。传统社会是世代沿袭下来的,往往特指工业化以前的社会。所谓传统,主要包括历史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也包括体现以上内涵的物质表现形式,如传统建筑、文化遗迹等。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对人们的观念、行为有着无形和深远的影响。现代社会是在传统社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里的现代,也是与传统相对而言的概念。在现代化早期,机器的广泛运用和现代工厂的迅速发展,引发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广泛深刻变革。进入当代,伴随工业化基础上的信息化、智能化、法治化等迅猛发展,现代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总体上看,现代化既涵盖物质层面,也涵盖精神层面,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综合性文明形态。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现代化也是如此。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不断演进到现代,现代也会因历经时间凝练、成熟定型而逐渐变为传统,传统与现代是相对存在、相互转化的,同时也是不可分离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内含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独特而鲜明的文化标识、精神气质、中国特色,作为深层的文明基因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转化、拓展、完善,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更相适应、同现代社会更相协调、同现实文化更相融通,迸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

总体上看,现代化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和潮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和标杆,蕴含着充满活力和朝气蓬勃的事物和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顺应这种趋势和潮流,不断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也应看到,现代化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并非标以“现代”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进步和福祉的同时,也会造成许多困惑和挑战。比如,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原子能、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利弊双重性影响更为深刻和长远。如何处理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已成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事实表明,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现代化发展程度越深,相伴而生的新问题、新挑战也会越多。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应持有辩证理性的态度,既深刻把握现代化的必然性、重要性,同时也对现代化加以全面、科学的认识,加以历史和实践的反复检验,在历史和实践的淘洗中,不断克服其局限性,将其中的积极成果沉淀下来、发扬光大。

辩证认识传统在现代化中的作用

传统与现代看似一对矛盾体,倡导现代,许多时候确实需要跳出传统、超越传统,不然,就谈不上创新、发展、进步。比如,不摒弃传统社会“三从四德”等封建旧道德,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但必须看到,现代对于传统的超越只是部分的、相对的,而不是全部的、绝对的。对传统不加区分的全部分离和摒弃,是有害的、危险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推进现代化,需要对传统采取科学和辩证的态度,鉴别传统、吸收精华,发展优秀文化。现代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有的是量变,有的是质变。无论哪一种发展变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基点都是传统。只不过对于这个基点,需要依照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筛选,有所摒弃、有所继承、有所保留。具有糟粕性的传统元素,会对现代化社会产生牵制、阻滞作用,形成逆向作用力。对于这样的传统,就要坚决摒弃和扫除。相反,具有进步性的传统,能够对现代化起促进和补充、纠偏作用,对其则应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扬光大。现代化进程表明,许多历史传统是不可能被完全否定的。比如,中华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是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其内容可以有所更新,但最基本的价值是无法取消或否定的。许多历史传统还能弥补和纠正现代化过程中的缺陷和弊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和参与融合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纠正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偏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创造良好的生活品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精神动力、维系情感纽带、增进人格教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中华文明底蕴。

在有所鉴别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必须善于鉴别。一方面,要对现代加以鉴别,特别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鉴别,正确区分哪些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积极健康的东西,哪些是消极颓废、违背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对传统加以鉴别,正确区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哪些是人类文明长期积淀的宝贵财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不可缺失的东西、是经过改造更新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元素,哪些是僵化、保守、愚昧、落后,与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格格不入的东西。此外,还要对中外现代化中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加以比较鉴别。既要比较鉴别其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开放与封闭、文明与愚昧,更要比较各国实际国情,找到最适合自身的现代化方向和道路。对国外被证明是先进的现代化成果,要大胆吸收;对可能产生危害的消极因素和现象,或者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则要坚决摒弃。既要大力弘扬自己的优秀传统,又要与世界文明交流、融通。

那么,鉴别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应当看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和时代要求,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进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公认的价值准则,是否符合本国具体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交流交往的积极成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追求,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为从价值层面区分传统与现代何为精华、何为糟粕提供了明确标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基础。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在有所鉴别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大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热情鼓励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试验和创新。同时,精心呵护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1日 09 版)

(责编:王珂园、宋美琪)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