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武
2023年05月26日14: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重视“以德修身”,又注重“为政以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员干部提升政德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源价值,立足于新时代,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
学习“立志高远”以明大德
古人非常重视“立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所言之志乃是内心的理想和志向,即朱熹所说的“心之所之谓之志”。孔子立志以后,即“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朱熹认为“一切之事皆要立志”“盖学莫先于立志”,阐明了立志对于为学、成人、成才来讲是第一位。明代大儒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果不立志,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古人还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提升政德修养首先就是要“先立乎其大者”,做好“立志”的功夫,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传承“民为邦本”以守公德
《尚书·五子之歌》中记载:“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百姓可以亲近,不可以疏远,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民为邦本”既是一种执政理念,也是一种道德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民为邦本”“敬德保民”。
孔子所说的仁即有“保民”的意蕴。当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孔子高度肯定了保民爱民的理念,还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孟子后来将其发展为仁政,提倡大道之行的公德。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尽心下》)的思想。孟子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出发,论述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主张政权的得失系于民心向背:“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儒家主张爱自亲始,从爱亲人到爱众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爱众人到爱天地万物,也即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尤其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政”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就是为人民而执政,为政以德就是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尚,造福于广大人民。其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赋予了“民为邦本”以新的内涵,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今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是“民为邦本”理念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德修养,就要传承“民为邦本”的思想,守好“公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践行“以德修身”以严私德
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德修身”,《大学》在“三纲八目”以后紧接着就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首先,修身要做到身正,所谓“政者正也”,即强调执政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论语·颜渊》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有双重涵义,一是“正名”;二是“正己”。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正名”是对社会规范的明确和恪守,即明确社会秩序中不同角色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正己”则要求为官从政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其次,修身要修“廉”,要做到廉洁从政、见利思义。孔子申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与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再次,修身要做到慎独慎微,努力做到“ 暗室不欺”。《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主张道德修养要在“隐”和“微”上功夫,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下功夫。
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践行“以德修身”,严守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严守私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不断提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在强调修身的同时,儒家也十分注重“齐家”,重视家庭建设。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严私德,除了加强个人修身之外,还要做好“齐家”的功夫,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防止“枕边风”,过得了“亲情关”,严防“裙带腐败”“衙内腐败”,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社会发展与人文综合教研分部副主任、副教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