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根 罗家为
2023年02月02日08:10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探索形成的智慧结晶。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
从哲学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般而言,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整体变迁,并具有向更大范围扩展的特征。工业化被认为是西方早期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正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方面以及人的现代化。由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现代化一度被西方定义为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随着世界现代化实践的发展,早期“单线进化论”式的现代化理论遭到了现实的挑战,又逐渐形成“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现代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现代大工业、世界历史、东方社会发展等话题时,闪耀着鲜明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阶段是发展过程的一次飞跃,具有同以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完全不同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大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世界整体、高度分化和整合、世俗化和城市化。实现民族独立是开启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化大生产是现代化的基础,世界上并无实现现代化的固定道路和可复制的模式。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普遍性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不断加剧。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开创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奋斗,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同时,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在艰难中探索、总结和前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反思总结苏联片面注重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后,提出要合理调整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农业和工业,并特别强调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后,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和“小康”的概念,强调要同时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此后,党相继提出了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三位一体”布局和“四位一体”布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更加丰富的特色内涵,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实践逻辑
近代以来,闭关锁国的文明古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大潮之中,在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下,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场,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无一不是跟在西方现代化后面亦步亦趋,被动地应对世界现代化大变局,最后均以失败告终。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守正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纵观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世界历史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开创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凝聚强大合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统筹发展与安全;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中,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继续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不断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之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要紧紧锚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聚精会神开好局、起好步;在前进道路上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项重大原则,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分别系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讲师,均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