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党工委
2022年12月22日13: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起因
城市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和活跃区域,也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迫切需要加强小区党的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城市小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仓前街道地处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中部,占地1.9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约3.16万(其中常住人口约2.71万、流动人口约0.45万)。下辖5个社区37个小区,设39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677名。辖区设一级网格15个、二级网格50个、三级网格200个,配备网格员662名。在37个小区中,有23个为单位宿舍,14个为300户以下或8栋以下的中小型新村公寓,具有“三少三小”的特征,即“楼栋少、居民少、党员少,阵地小、空间小、物业小”,存在邻里间凝聚力不强、开展活动空间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立足辖区“小楼”实际,坚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居民自治自管,探索出以小治大、以治促兴的“小楼治理”经验,不断凝聚邻里温情,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大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组织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党支部+物业+自治组织+共建单位”四位一体的小区治理组织架构,完善“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四级“近邻党建”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在小区自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实现“党建有引领,共治无缺位”。各个小区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指导下,试行“楼道”党建,以党员带头、邻里互动、部门参与的方式积极参与党建活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小区微治理,将邻里自治的思路有效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当中。
二是创新组织模式。健全“一人参与,多方共建”的组织新模式,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由小区书记带头,引导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亮出身份,以党员“牵丝线”串联小区楼上楼下,为小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党员自荐、居民推荐的形式推选出贴心、公认的党员楼栋长,通过包片联系住户的方式,协同推进物业费收缴、居住环境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把改善小区环境作为提升居民凝聚力、归属感的重要抓手,党组织牵头策划小楼氛围提升方案,主动对接上级党组织申报有关项目。
三是发挥组织引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协调推动,助力老旧小区实施旧屋改造项目,鼓励党员带头对楼道进行清洁打扫、广告清理,主动参与项目施工的过程监督,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改善小区环境;加强小区物业建设,立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意愿,通过公开招投标、民主协商、投票表决等方式,选定物业公司并与之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定期对小区物业服务开展评价,有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二)聚焦阵地建设,打造“多元化”体系
一是抓实阵地建设。合理规划各小区现有空间资源,本着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节约成本的原则,注重场所空间“一点多用”“共享共用”,积极利用小区楼道亭阁、花园小站、宣传展板、信息公开栏等载体,对小区的设施、功能布局和氛围营造等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开展氛围布置,不断提升党建阵地氛围,以点带面推进社区小楼道大文明微治理,提升“党群一家亲”的服务意识和归属感。
二是打造实体服务。通过打造“议事亭”驻点开展服务,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逐步把小区党群服务点打造成为民主治理、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站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楼式”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发挥各小区退休老党员的作用,牵头成立“老人会”“夕阳守卫队”等,邀请居民认可度高、为人正派的热心老人共同参与,在议事点组织邻里共聚商议,针对小区居民杂物堆放、围地种菜、违章搭盖等“老大难”问题进行协商交流、合力劝导,为小区有序自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丰富虚拟载体。用好信息化服务平台,活用“社区身边事”“掌上社区”“党建超市”及楼宇微信群等平台,利用网络的讨论、互动、评论、分享等功能,实时发布惠民资讯或志愿服务消息,常态化推送“微心愿”结对帮扶、在职党员进社区、心理咨询辅导、纠纷矛盾调解等主题信息,开展网上活动,解决群众困难,传递正能量,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让党员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通过开展监督、网上提议等活动,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打造居民线上“24小时交流圈”,形成党员管理联动化,用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实现由“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的转变,从而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聚焦基础夯实,拓宽“朋友圈”队伍
一是扩大“先锋服务面”。围绕建队伍、亮身份、定职责、植文化、解难题、强服务的目标,为下沉机关党员干部和小区报到党员、共建党员设置“先锋岗”,打造邻里共建“微空间”,延伸基层组织覆盖面,织密组织网络,以协商共议、献言献计、志愿服务等共同推动小区治理科学化。及时收集居民群众诉求,以多样化的服务让居民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不断提升区域共治善治水平,扩大小区党建的“朋友圈”。
二是联通“楼宇脉络线”。以小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社区党组织牵线,联合周边小区党组织、共建单位,充分调动整合各方力量,由“单兵作战”发展为“协同推进”,扩宽红色近邻朋友圈,增加近邻整体效应,构建“红色近邻、共治共享”治理模式。小区党组织牵头,定期召集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召开联席会议,针对小区居民关心、难解决的事务进行协商,推动小区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级。
三是搭建“生活志愿桥”。对外“引”资、对内“聚”源,在各小区组建一支集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于一体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不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活动,以小区党组织为平台,收集困难群体的微心愿,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积极帮扶困难群众,全力营造和谐小区的良好氛围。
三、取得成效
一是搭建了“大平台”。“党支部+物业+自治组织+共建单位”四位一体的小区治理组织“小架构”,既有效整合小区内党组织、党员力量和资源,又扩展到党组织与业委会、业主监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互联互动,搭建了议事有机制、干事有舞台、沟通有桥梁、互助有渠道的“大平台”,形成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协商格局,有效推动小区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小区党支部引领,小区公共区域得到合理管理,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旧住宅整治提升、小区外立面规范整治等工作高效有序完成。
二是畅通了“大民意”。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仓前街道各小区健全完善了联动分析联动处置和协商共治等各项“小机制”,让小区大小事务实现共商议、共治理、共参与。在小区旧住宅提升整治工作中,业主代表全程参与规划,青年代表加入了设施管网的设计和协商,老年代表作为后勤力量自发参与守夜维护,所有人都在为了创建一个更好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功构建了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三是涵养了“大情怀”。常态化开展的近邻服务和活动,让仓前街道各小区邻里关系从“陌邻”向“睦邻”转变,让小区居民从小区治理的“观众”向“主角”转变。和谐的邻里氛围让小区实现在方寸之间解决“大事小事邻里事”,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四、经验启示
(一)构筑基层治理大格局,关键是党组织,必须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各类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举措,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明确为各类组织的负责人,引领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并在服务中凸显党组织的地位,把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构筑基层治理大格局,核心是人,必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基层治理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切实从各方面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让各方面利益得到有效的表达、协调和保护,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和谐稳定。
(三)构筑基层治理大格局,基础是机制保障,必须将党组织引领各类组织制度化。机制创新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必须紧紧抓住机制引领这个保障,健全完善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自治机制,依法依规开展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的小区协商,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群众自治中的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作用。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扫码参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答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