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党建引领“五会议事” 推动现代学校治理新实践

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

2022年09月29日19: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两自一包”(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完善了党组织领导的“五会议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一、背景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的必然要求。

(二)激发学校办学活力。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党对中小学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国情教情,遵循教育规律,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与学校“人权、事权、财权”相适应的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保证学校办学主体地位、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成为学校党组织面对的首要实践课题。区委区政府深入调查论证、统筹谋划部署,选定区属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开启改革试点。经过不断的实践完善,武侯区已在该学校现建立起“党总支委员会”管总、“校务委员会”执行、“学术委员会”监督、“教师代表大会”共治、“家长委员会”共建的,既分工协作又相互制约的“五会议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领导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总支委员会领导,做把方向、作决策的主心骨。聚焦“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着眼点,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该学校筹备期间,武侯区选派6名党员教师组成建校核心团队、设立党支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支部注重用好“教师自聘”权,优先招聘优秀党员教师,党员队伍得到快速发展,两年时间从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2016年,学校党总支将支部分别建在三个年级学部,将党小组建到年级学科组,构建了“党总支(学校)—党支部(年级学部)—党小组(学科组)”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支部+学部”扁平化管理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各支部书记既是学校党总支委员,也是年级学部负责人,直接参加学校事务决策,团结带领教职员工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将党的建设工作写入《学校章程》,是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基本依据和具体表现。2016年,按照中组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学校党总支定目录、搭框架,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党员提意见、填内容,学校党组织逐级讨论审议,修订完善了《学校章程》,并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生效。党总支委员会在学校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得到制度确立,其领导的“五会议事”治理体系成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途径。五个议事治理主体的责任权利、相互关系、议事范畴和监督约束得到明确,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共同治理、民主决策融入学校发展全过程。

三是强化政治保障。统一党员思想、凝聚党群力量是学校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的必要条件。党总支委员会坚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提升组织建设成效。结合“七一”“教师节”等节点,组织开展“颂歌献给党”班级歌咏比赛、“百年荣光,教育追梦”教师演讲大赛等全员活动,重点讲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问题,引导党员教师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全面提升民主党派教师、青年教师和学生政治素养,汇集形成“人心聚、力量齐”的学校发展新动能。

(二)坚持“校务委员会”治理,当好抓管理、提质效负责人。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人,校务委员会是校长抓落实的行政议事治理主体。学校党组织支持和保障校长、校务委员会充分行使行政治理权,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明确行政班子职责。以校级干部和学部负责人为班底,吸纳中层干部、法律顾问、教育专家组成校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学校党总支会议有关决议,研究抓好落实的方案措施,具体负责编制年度工作计划,领导学校课程建设,建立和维护教育教学秩序,设置内部管理机构,聘任和教育管理教职员工,执行年度财务预算,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和师生奖惩等工作,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按照“双向进入”要求,4名党总支委员进入校务委员会,确保行政班子以新思想新理念,引领现代学校治理新实践。

二是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坚持党管干部,党总支委员会注重选拔思想好、能力强的中层干部进入校务委员会,并列为校级干部后备人才,实施导师结对、迭代培养,不断提升行政班子科学决策水平。实行党总支委员定期与行政班子成员交心谈心制度和行政干部列席党总支会议制度,提升行政班子成员政治素养。设立学生发展中心和教师服务中心,实施中层干部轮岗锻炼机制和全员闭环管理能力提升训练,增强贯彻执行能力,全面提升行政人员工作能力。

三是完善共同治理机制。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师生参与学校共同治理的主体作用。校务委员会研究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均采用“自下而上、逐级统一、汇总完善”方式。在制定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公约和年度预算时,每名师生都有提出相关条款的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共同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研究一般事项充分尊重教师生利益诉求和合理需求,积极拓宽师生参与渠道,除交心谈心外,每天设立半小时的早餐交流时间,安排1名校级干部与教师同桌就餐,教师可以随到随讲、想到什么讲什么,积极为学校治理建言献策。

(三)坚持“学术委员会”指导,当好重协调、促发展的监督者。学术委员会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构,负责教师招聘考核内容拟定、职称评聘和课程建设等工作,形成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健全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内部治理机制。

一是推动专业发展。经校务委员会提名,教代会审议,党总支批准,15名骨干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其中党员教师7名。在党组织引领下,教师通过学术委员会对教育教学常规进行量化考核,参与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仅2021年就完成校内职称初评3次,市区两级“评优选先”推荐3次,组织“师徒结对”活动6批次,指导开展校级公开课165人次、区级及以上公开课36人次,引导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是推动课程建设。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术委员会前置学习掌握国家最新课程改革政策,研究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可能变化和影响,向党组织决策提出意见建议;考察收集国内先发地区课程建设典型案例和经验举措,形成校际差异分析对比报告,供校务委员会制定措施作参考;根据本校学生实际需求,研究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学校课程建设情况组织专业评估、风险评估和法律咨询。

三是健全监督约束。党总支委员根据需要参加学术委员会会议,监督指导涉及教师切实利益的工作事项,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维护教师群体团结。学术委员会建立职业道德监督机制,通过作风评议、信箱接访等途径,引导学校师风师德建设。定期在学校报刊中公开学术信息、发布研究成果,扩大教职员工对各专业发展的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教师代表大会”共治,做好共参与、同进步的领路人。学校教师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在党总支委员会的领导下讨论并审议办学思想、发展规划等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

一是民主参与决策管理。根据办学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设置架构,搭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目前有教代成员52人,其中党总支委员4名、党员23名,特别是涉及人事等重大事项的牵头教师代表,明确为党员。积极发挥“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优势,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2021至2022学年度,召开教代会4次,审议通过《学校名师优师评选办法》《第三届学术委员候选人名单》等重大事项5项,并提交党总支委员会审议通过。

二是广泛参与项目建设。在党总支的支持下,教师代表大会根据教学一线实际,每年审核并发布一批学校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项目,以项目制方式引导带领广大教师投身学校发展。工作按项目“打包”,公开征集执行团队,学校给予项目经费支持,并记录工作量和效果,作为发放奖励工资的参考,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语文老师们开展的“让早读活起来”项目研究、数学老师们开展的“分享创生课堂学校共学、互学活动”项目研究。目前,全校的在研项目达10个,参与项目研究超过200人次,让校园中每个人迸发智慧,教学质量也随之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三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在党总支引领下,认真践行“双培养”“双带头”机制,为教师搭建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师徒结对、校际合作等平台,为教师个人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机会,满足教师自我发展和实现教育教学成效的需要。近两年,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2名、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26名,学校教师获国家级奖项6人次,省级奖项20人次,市级奖项222人次,区级奖项175人次,其中党员教师获奖占比53.4%。

(五)坚持“家长委员会”参与,做好育健康、促成长的风向标。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沟通学生教育、学校管理的相关事项。党总支委员会引导和鼓励家长关注学校事务、参与重大问题决策,配合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社区和家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力量。学校党总支以党员家长为纽带,与属地社区党组织统筹联动,在社区设立“一家一校两中心”,即儿童之家、社区学校、“12355”青情家园服务中心和青少年“梦想中心”。深入社区开展送教上门、心理咨询以及“双减”政策解读等公益活动,让立德树人工作从学校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

二是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以“家风正、家教好、家庭美”为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总支依托武侯区家长学校总校,发动一批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优秀的家委会成员作为家庭教育种子教师,每个周末开设“乐学通”课程,向辖区居民和家长推广家庭教育先进理念,举办了“如何看待和处理隔代溺爱”“如何改善亲子关系”等一系列主题讲座和沙龙,深受家长朋友欢迎。

三是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家委会积极发动全体家长,利用自身特长参与和配合学校治理,组织为学生送来地震灾害避险、假冒食品识别、交通安全规则等实用性培训。通过家长牵线搭桥,学校党组织与驻地单位、社区等多家党组织结成党建联建关系,共同推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良好局面,共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侵害,共同维护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三、成效

(一)学校教育改革得到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成都武侯的教育改革经验先后被中央办公厅、国家教育体改办、四川省委办公厅专报刊发,入选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教育部“十八大以来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成果集、“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受到《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10余次深度报道。2020年12月,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教育局介绍了学校的具体做法。经过8年探索,“两自一包”改革和与之相适应的党组织领导的治理体系建设,已推广应用到武侯区53所、成都市100余所学校,改革辐射面扩大到全国各地,为加强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可靠的基层实践。武侯区被评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二)教师队伍的活力得到充分激发。通过党组织领导的“五会议事”体系建设,学校彻底改革了传统公办学校教师“铁饭碗”“大锅饭”的现象。2020年,武侯区以我校教师为改革样本,围绕职业倦怠、薪酬待遇、激励机制、专业成长、文化氛围、职业态度等6个维度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学校教师样本在这六个维度上的满意度,远远高于非改革学校教师样本。在工作实际中,教师们积极主动寻求发展,强烈追求进步。目前,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占比近40%,各级名师优师达90余人,真正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结合。

(三)学校育人质量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学校初步建立起“分层分类个性化成才”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发“语言与文学”“历史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6大领域的分类课程163门,有效打开了学生学习动力的“开关”,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2021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160次,1680人次获奖,校田径队更是连续四年获全区运动会冠军;学生学业成绩一次合格率连续四年超过97%、重点率已达79%,快速跃升全市优质公办学校行列;在第三方测评中,学校教职工、家长、学生、社区满意度连续四年超过98%,获得了广泛认可,被市区两级确定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四、探讨

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五会议事”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有力抓手。为更好发挥党组织引领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应从以下三个关键环节来思考:

一是正确认识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形势和任务。中小学校党组织要深刻学习领会党中央对教育基本国策的判断,正确认识基础教育领域“双减”任务和新课标背景,坚决执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改革措施,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摆在办学目标第一位。

二是充分尊重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动能,实施党组织集体领导有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群体主观能动性,其基本途径就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教师群体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始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翁。

三是研究和掌握育人规律。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建设作为把好办学方向的关键一招,领导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