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创新“近邻党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组织部

2022年09月29日18: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厦门市思明区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围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基层党建为重要实施路径,以构建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共建共治共享关系为目标导向,以党建引领、就地就近、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理念,创新精准网格入户、就地就近服务、党群协商议事、矛盾纠纷调解等功能机制,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近邻党建”模式,有效破解了当代社会中组织碎片化、人际陌生化、社交网络化等难题,形成具有思明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样板,在全市、全省推广,受全国关注。

一、主要做法

(一)着眼收集需求,创新精准化网格入户机制

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便民服务”的原则,将全区精准划分为689个网格,分为居住网格、公共网格、综合网格三种类型,形成“三级包保”“五包一”网格配置。以“情感式”入户为主基调,分阶段、分步骤、分批次开展入户工作。入户过程同步建立基础信息采集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特殊人员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党员花名册等,精准掌握群众基本信息和服务需求,把工作贯穿到“最后一米”。自近邻党建实践至今,社区工作者年均入户600次,收集民情清单、服务清单、资源清单逾10万条,实现人在网中、网罗万象、网住民生。

(二)着眼集聚力量,创新党员就地就近服务机制

根据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趋势,将支部建在网格(小区)里,推动小区党支部实体化运作与网格设置深度融合,在居住网格党组织,由党员楼长兼任网格党小组组长;在开放式老城街巷,成立街巷网格党支部,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户到人,共组建网格(小区)党支部801个,并延伸设立楼道党小组、党员楼长、党员中心户,已推选楼栋长、街巷长604名、党员中心户991名,构建起“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把离退休、在职、流动等类型党员凝聚起来,激活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全区5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239名党员下沉社区、小区一线,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领为民服务项目954个。成立132支“厝边帮帮团”“能人服务队”“小巷和事佬”等党群志愿服务小组,参与党员人数超3万人次。

(三)着眼共建共融,创新党群议事协商机制

以“民事、民议、民决”为导向,推行“两议两评两公开”,通过搭建厝边议事厅、小区治理理事会、邻里自治小组等党群协商议事平台,凝聚小区治理共识。以小区党支部为圆心,串联起物业、业委会、“双报到”党员、居民代表、网格员等多元力量,实现多方共治。制定“近邻”公约,开展协商议事、互帮互助,打造和谐友爱的“熟人社区”。举办邻里文化节,组织“最美家庭”“最美邻里”等评选,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开发“智慧近邻”信息化平台,按照“基层党建+治理+服务”一体化思路,整合近邻资源,推动党群阵地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搭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党员群众自我服务、互帮互助。

(四)着眼共治共享,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以近邻党建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引导邻里间相互守望。凝聚社区调解员、地段民警等调解力量,充分调动小巷总理、小区律师、退休老党员等资源,构建街道多元化纠纷调处中心、社区纠纷调解平台、小区“党员调解队”三级协同治理架构,注重调解力量在事前摸排、事中协调、事后化解全程介入,做到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问题隐患尽早尽快消除。

二、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在98个社区、1211个小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治理模式。在高端物业小区,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培养、交叉任职”,打造华侨海景城、香江花园小区等331个“红色业委会”,引导党员物业负责人兼任小区党支部委员,强化“三架马车”联动合力;在图强小区等老旧无物业小区,通过党员带头亮身份、亮门牌、认领公共服务区,营造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探索“共享物业”,促进小区有序自治;在老城街巷,设置小巷党支部,促进新老居民和谐共处,凝结厝边近邻的浓浓亲情;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过程中,突出党组织主导作用,打造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的幸福工程。

(二)精准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

持续推进网格化精准入户,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形成“居民点单、党组织下单、各类组织接单”的项目认领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实践总结“千户访百事帮万家和”“穿针引线”“五好邻里”“三聚三化”等群众工作法,分别获评国家、省级优秀社区工作法。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公房、物业用房、公共活动区域等空间,打造便民服务、社交休闲等4类“近邻”小空间,新建43个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群服务阵地,1400多家驻区单位轮值驻点服务,提供政策解读、健康咨询等20余项“近邻”服务,实现民生事项“家门口”办理。

(三)有效带动各项民生工作提质增效

深化近邻党建内涵,聚焦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全面推广“近邻党建+”。创设“近邻·敬龄”党建品牌,推广“四共四全四就近”工作法,充分整合各级“近邻”单位力量,全方位链接各类养老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探索提升近邻扶幼工作,指导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小区关工委,设立楼栋关爱员,就近为儿童提供救助帮扶、心灵守护、安全保障等服务,让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凝聚市医保局、定点医疗机构、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近邻党建+医保”模式,发放“爱心联系卡”,定制健康服务,送医送药上门,为就医困难人群提供便利。

(四)引领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近邻党建为抓手织密疫情防控网,在本土防疫歼灭战中,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帮帮团”等200余支先锋队伍,设立1000余个“党员先锋岗”,发动10万人次党员参与核酸检测和小区闭环管理,形成坚强战斗堡垒,经受住了疫情大考。深入推动近邻党建引领“无疫小区”创建活动,建立“党员带头、多方参与、邻里守望”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三、探讨

近邻党建在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做好运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给予了以下经验启示:

(一)要坚持以党的组织力建设作为基础工程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组织力,才能在基层治理中把制度执行到位,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近邻党建从组织建设的微单元切入,让党组织力量充分下沉,与其他类型组织紧密相连,形成引领基层治理的“微核心”,从而彰显了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近邻党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网格为依托,通过常态化、不间断的群众工作,办好事关群众福祉的每一件小事,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盲点、堵点问题,做到基层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让党组织更深地扎根在人民群众当中,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三)要坚持以基层治理成效为评判标准

近邻党建立足党群邻里的有效互动,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共参与机制,居民与居民从“陌生”到“熟悉”,居民与组织从“隔阂”到“亲近”,组织与组织从“松散”到“紧密”,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四)要坚持以传统邻里文化为发展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福建文化中有“邻里和睦、乐善好施”的良好传统,历经世代相传,形成了厚重的“近邻”文化底蕴。近邻党建传承中国传统睦邻文化,将基层党建与治理现代化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让党建引领、邻里共商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形成广受民间认同的新型“近邻”文化,也为近邻党建不断深化发展提供了丰厚充盈的智慧源泉。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