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涵养“家”文化 激活“红”细胞

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组织部

2022年09月20日11: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遵循和方向。作为全市党员中心户试点县区,淮阴区以强化基层有效治理为牵引,以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为抓手,创新建设创业富民型、民事调解型、扶贫济困型、村务协管型、村企联动型等五型“党小组之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群活动经常化、基层治理网格化、为民服务一体化,有效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刊载。

二、主要做法

(一)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建强微阵地,重拾“家”的归属感

进一步凸显“家”为载体的温馨感和“拉家常”为形式的灵活性,改变定时定点的党群议事传统模式,聚力解决好邻里乡亲操心烦心揪心的“小事”,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因地制宜优化编组设置。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活动”原则,综合考虑党员数量、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现居住地和从事行业等,合理设置和划分党小组,优化设置创业富民型、民事调解型、扶贫济困型、村务协管型、村企联动型共五型“党小组之家”,做到老中青党员和流动党员优化编组、高效互动。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依托新技术、新媒体组建虚拟“党小组之家”,进一步拓宽党员“服务半径”,画好党群“最大同心圆”。量质并重建强活动阵地。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在党小组长、“五星党员户”住所或“红色物业”示范点设立活动阵地,按照一面党旗、一块标识牌、一扇初心墙、一组书报架、一个资料柜、一本民情日记的“六个一”标准进行打造,活动阵地由党总支所辖党小组共同使用。各镇街结合实际申创五型“党小组之家”,按照绿色之家、橙色之家、红色之家、蓝色之家、金色之家五个类别进行摸排创建点位,实行挂图作战、对标打造,做到成熟一个、打造一个、推广一个,形成示范、造出影响。流程把控推进达标创建。出台《淮阴区党小组之家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党小组之家”功能定位和党小组长职责,重点对党小组长选任条件、选任方式以及“党小组之家”活动议程进行明确规范,做到流程可控、成效可评。由区委组织部开展逐村考评、逐个验收,推动实体化运作、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已打造896个“党小组之家”,89个通过“达标型”区级验收。

(二)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激活源头水,重建“家”的认同感

坚持党建引领、共治共享,注重发挥党小组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和基点作用,灵活运用“上下联动,双向互动”的治理模式,让党小组活动氛围更浓、活力更强,营造出“党小组是我家,大小事靠大家”的创建氛围。健全“小组+”服务联系网络。坚持网格管理、全域治理,明确1名挂包镇(街)领导或驻村干部担任监理员,村(社区)“三大员”至少挂钩联系1个“党小组之家”,强化工作指导和党建督导;每个“党小组之家”设党小组长1名,就近联系3至15名党员,“党小组之家”组内党员分别联系若干群众,实现支部、党员、群众互联互动全覆盖,有效调动基层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委员+”民主决策模式。实施区政协机关党小组与村(社区)党小组结对共建,选派市区两级政协委员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强对“党小组之家”的工作指导和实务辅导,逐步提升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水平,推动“党小组之家”作用发挥渗透到村级事务各个层面。试点推广城市小区治理“北桥模式”“六事”工作法等,鼓励“两代表一委员”、普通群众列席党小组活动,推动支部、党员、群众互联互动全覆盖。完善“5+N”小组活动内容。“党小组之家”活动按照每年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学习、每季度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每月收缴一次党费、每周收集一次群情民意等“五个一”制度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党小组开设“家事发布”“家话直说”“家长里短”等专栏,按月对“党小组之家”讨论事项进行发布,适时提请党群议事会和村(社区)“两委”班子研究。

(三)一组带一片,一片带一村——夯实硬基础,重聚“家”的获得感

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淮阴区把“党小组之家”建设作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三级联动。充分整合民政、科技、教育等部门资源,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谋划推进“党小组之家”建设,并下沉一级抓好党建督查和日常抽查,定期开展专题集训、外出调训、观摩实训等,强化党性淬炼和岗位历练,持续提升党小组长的综合能力与履职水平。围绕创建标准,明确工作任务、细化推进措施,镇(街道)兜底保障运转经费,由村(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推动落细落实。严格督查考核。坚持量化考核与定性评价并重,明确创建标准和考评责任部门。由区委组织部采取党建督导、日常抽查等方式,对“党小组之家”运行质效以及党小组长履职实绩进行动态考评,年底集中评选五型党小组,考评结果作为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评价依据。对考核不达标的“党小组之家”,责令所在村(社区)党组织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及时免去党小组长职务。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党小组长的日常管理和人文关怀,根据村居工作实际给予适当的误工补助,视情将优秀的党小组长纳入村级“三大员”后备梯队进行跟踪培养,优先推荐放宽资格认证条件,优先推荐纳入村(社区)干部员额管理,优先推荐“五星党员户”评选表彰,优先推荐作为村(社区)“两委”换届提名人选,优先推荐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

三、取得的成效

“党小组之家”既是村级党组织的“小当家”,更是人民群众的“大管家”。随着各镇街打造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社会治理“红利”的充分释放,“党小组之家”俨然成为周边党员群众的“党建打卡地”,犹如一个个鲜活的“红细胞”,极大地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和推动基层治理有效。

——党建活动主题更加突出。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评议,及时将老百姓关心的一些村级重大事务、财务支出、信访难题甚至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带到小组,交给党员民主评议、集体会商解决。截至目前,“党小组之家”共讨论村级重大事项490余次,走访群众637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625件,化解信访隐患152起,有序引导和示范带动党员群众关注村级“大小事”和百姓“冷暖事”,涵养“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的家文化。

——党群关系联系更加紧密。常态化开展党建督导、日常抽查等,加强对“党小组之家”的工作指导和实务辅导,宣传引领党员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和融入城市小区治理,逐步提升村级民主议事决策水平,切实让基层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更畅、参政议事的政治觉悟更高、党群干群的情感纽带更紧,截至目前,各党小组共联系党员2586名,促进“党小组之家”作用发挥渗透到村级事务、融入于产业振兴。

——党建助推发展更加有力。将党小组活动融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河长制等村级中心工作,实现党建和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步发展。截至目前,党小组围绕村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金点子”168个,领办或合办富民项目56个,募捐爱心助学、扶贫助困13.8万元,解决民生难题2200多个,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23起,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全面达标。

四、经验启示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亟需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各种领域、各类群体的利益关切,精细施策、系统治理,做到领导与指导、管理与治理、治标与治本有机统一、互相促进。

一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做到“一子落、满盘活”。树立“大党建”工作格局,整合不同条线、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党建资源,构建以基层党建网格为主、社会治理网格与经济发展网格为辅的“一体两翼”机制,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党小组四级联防联治格局;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三大围墙”,构建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评价通报“四个双向”机制,完善“纵到底、横到边、家家到、全覆盖”的服务管理体系,推动“人在格走、事在网中办”,全面营造群众感知有温度、基层发展有活力、干部肩上有责任的乡村治理生态,“一盘棋”推动乡村治理“满盘活”。

二是坚持以发展为要务,做到“抓重点、攻难点”。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抓党建、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以乡村振兴“五星”创建为抓手,优化编组创业富民型、村企联动型党小组,有效整合涉农涉企部门资源和“三农”智库人才资源,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走出一条“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加快实现乡村由“茧”到“蝶”的嬗变。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出点子”与“指路子”并重,注重与乡村振兴“三变”试点改革、农村住房条件改善、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一体实施、融合推进,努力让基层群众创业致富更好、生活水平更高、居住环境更美。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一人呼、百人应”。树高万丈,植根于大地;江河千里,回溯于其源。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既要及时关注群众的“大小事”和“冷暖事”,又要适时解决群众关切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真正让老百姓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以五型“党小组之家”创建为抓手,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既把“关键少数”作为关键来抓,又把“绝大多数”作为大头来管,以党员“关键少数”带动群众“绝大多数”,以先进带后进,以先进促先锋,感召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以微服务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微循环”,增强基层治理的弹性和韧性,画好乡村治理“最大同心圆”。

四是坚持以善治为重点,做到“一张网、千条线”。秉持“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理念,坚持法治为纲、德治为魂、自治为本,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以自治增活力,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权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十根指”弹好基层治理“协奏曲”,以“三治合一”推动乡村善治。坚持“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构建以村“两委”为主、以自然村落为单元、以党组织为龙头的乡村善治网格,串点连线、结点成网,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条心”结成邻睦家和“一家亲”。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