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基层治理创新的五个支点

蔡松涛

2022年09月19日08:43    来源:学习时报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适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基层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群众智慧,接地气、讲协调、重创新、有实效。基层治理创新,关键要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治理效能,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日趋精细,才能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指挥一体化。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一方面,加强各级党委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需要各级党委发挥大脑中枢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尤其是县区党委需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抓统筹、聚合力,抓落实、创特色,乡镇(街道)党(工)委发挥“龙头”作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同时,加强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村(社区)党组织需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

优化组织架构,推进权责明晰化。组织架构层面需要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通过县、乡、村三级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的优化,创新治理架构。做优县区“顶线”,县区党委侧重抓总。做强乡镇(街道)“中线”,规范乡镇机构设置,做实模块化改革,按职能划分为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纪检监察、组织统战等十大模块。做实村(社区)“底线”,坚持“分岗明责、网格管理”,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畅通“竖线”功能,加快推进市县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室、村(社区)网格工作站建设,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联动指挥体系。

聚集事权匹配,推进条块协同化。破解基层治理的权责不匹配问题,关键在于做好放权赋能。坚持试点先行,重点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务服务就近办和县乡协同事项联办三项改革,实现人员下沉、职权下放、服务下移,增强乡镇统筹能力。一是推进人员下沉,结合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抓好减县增乡、人员下沉。二是推进职权下放,以县区部门赋能基层、更有效满足乡镇(街道)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依法下放管理权限。三是推进县乡协同,编制县乡协同事项清单,赋予乡镇(街道)对协同事项的提请权、评价权,明确县乡协同事项的方式、运行流程、人员经费保障等,建立乡镇(街道)牵头、县区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

实施数字赋能,推进流程数字化。一切努力都是在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急和所盼,全部奋斗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数字化这个好钢,必须要用在满足群众需求这个刀刃上。从信息时代智能互联大背景出发,技术革新给基层治理创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时代之需。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精细化,着力提升治理智慧化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更好造福人民群众。为此,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需要始终坚持以“让群众办事更方便,让政府管理更高效”的理念,把数字专项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搭建基层治理数字平台架构,实现整体态势“一张图”、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流程”、数据联动“一端口”、政策赋能“一码通”。

以结果为导向,推进考评多维化。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识别干部是否是真担当、真作为,重在考准考实,避免雾里看花。在推进基层治理实践中,一方面,需要盯紧且解决督而不用、考而不实、督考脱节等问题,成立督查考核委员会,将日常督查与综合考评、奖惩激励深度融合,创新开展“三评两比一综合”考评。另一方面,从不同群体、不同层级、不同层面对领导干部进行多维考评,做到一个干部一个特写,精准识别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实绩表现,激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实干立身,归根到底要以结果为导向。

(作者系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王珂园、任一林)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