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海伦路街道:“一核三融六化”激活城市基层治理新动能

中共青岛市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工作委员会

2022年09月08日14: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海伦路街道位于青岛市市北区中部,是典型的人口密集老城区,是青岛市“邻居节”的发源地。辖8个社区,居民2.5万户共6.13万人,居民小区83个。其中物业小区30个、开放式小区53个,街道党工委下设8个社区党委,64个网格党支部,1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4600多人。街道大多是以老旧楼院为主的居住条件低档化、居民结构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开放式社区,各种利益、各类矛盾错综交织,给基层治理提出了很大挑战和考验。

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等多重任务叠加的新形势、新要求,市北区委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在全区部署了“党建引领 一网治理”的工作体系,全面实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工程。海伦路街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发展为主线,以做实网格为切入点,促进精细化治理,引导群众共建共治,探索形成“一核三融六化”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以组织力提升执行力,以融合力提升引领力,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品质。街道的经验被中国社区报等媒体刊发。顺昌路社区“四红”工作法于2020年被山东省评选为“优秀工作法”,2021年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一核”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力”

一是组织延伸纵向到底。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全域统筹协调的作用,建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动力主轴,线上发挥“党群e家”平台听民情,线下依托“网格党群议事厅”解民忧,明确各环节责任边界和“接哨人”工作规范,以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有形服务、有序引领、有力支撑,形成一贯到底、高效快速的工作运行闭环。

二是联席会议横向辐射。街道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吸纳“一线工作组”部门、驻街单位和“红色合伙人”等党组织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优化定期沟通、协同解决问题机制,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开展联合主题党日等,共同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相互联系更加紧密、推动工作更加顺畅、服务群众更加有效。

三是网格管理精准发力。整合盘活辖区资源,在8个社区通过就近就便联建等形式建立26个网格党群服务站,实现64个网格“红色驿站”全覆盖。派驻网格党建指导员,设立“老书记”工作室、社工站、先锋岗等,充实加强网格力量。制定网格工作“一图四清单”,规范“六议一备两公开”议事流程,开展“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做到“三清四访五到”,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准有力、入深入细。

(二)构筑“三融”格局,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

一是以“四红”融通为平台,做强“治理圈”。街道坚持从培育红色精神入手,用红色精神指引各项工作开展,用红色精神不断滋养居民,用红色精神将各类治理主体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以红色精神为核心,以“红色驿站”“红管家”“红烛光”“红乐汇”为平台的“四红”社区治理圈,解决了网格治理、便民服务、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等发展瓶颈,找到了老城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是以“四心”融入为载体,做优“服务圈”。街道秉持“爱心解愁事、细心解烦事、耐心解难事、公心解恼事”服务理念,以“四心”服务引领网格同心共治,将加强“网格党群会客厅、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为工作重点,聚焦民生实事,推行“小事快办、大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打造高品质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架起居民与居民、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不断增强居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以“四邻”融合为场景,做大“邻里圈”。作为“邻居节”发源地,街道不断加强“敬邻、睦邻、助邻、享邻”的“四邻社区”建设,健全“邻里共治、邻约共立、邻事共商、邻困共帮机制,广泛开展“邻里睦、邻里帮、邻里融、邻里网、邻里悦、邻里情、邻里学、邻里节”主题场景活动,推动居民和善、邻里和睦、环境和美、生活和乐、社区和谐建设,把传统的“邻居节”打造成为新时代党建引领亲情邻里圈”。

(三)坚持“六化”协同,增强基层治理“战斗力”

一是推行精准化服务新模式。通过招聘党员、居民中的热心人和能工巧匠,组建8支“红管家”便民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4大类22项便民低偿服务,对困难家庭提供免费服务,实现市场性和公益性的有机结合。组建“七彩志愿服务队”等20多支“红烛光”志愿服务队伍,对志愿服务进行登记、计时、记分、奖励等规范化管理,成为疫情防控、治安巡逻、文明创建等重大活动的主力军。搭建“红乐汇”文化活动平台,设立“名人史料室”“党员先锋室”等20余个工作室,线上依托“市北海伦”开播“云秀场”活动260余场,线下组织“百首红歌大联唱”“百篇经典大诵读”等活动300余场。以“邻居节”为载体,举办“邻里百家宴”、志愿服务大集等活动120余场,促进亲仁美邻、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构建。

二是打造品牌化建设新样板。以街道“四红”品牌为统领,秉承“一社区一品牌、一网格一特色”理念,突出党建元素、服务理念、红色精神等内容。实施“品牌领航”工程,在街道层面打造“红聚动能、海伦e家”党建品牌,在社区层面形成“红领南昌·爱满格”“红聚嘉和”等品牌,在网格层面引入维权帮办、智慧养老等特色服务,培育“一家一厅”“党员四先”等26个特色网格,在“两新”组织层面培育出“红创e家”“科创同心”等品牌,推动党建引领扩面提质。利用微信微博“市北海伦”等平台,通过成果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定期推介成功品牌案例、及时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发挥党建品牌的扩散、辐射效应,以品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三是激发多元化共治新动能。夯实网格“前沿阵地”,成立党建引领、环保督察、疫情防控等6个专班,按照“群众点单、网格下单、党员接单”的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60余项。广泛招募各行各业“红色合伙人”,与中国银行市北支行等46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开放网格治理、医疗养护等场景,为社区网格提供爱心扶助、公益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400余场。深化“双报到”机制,实行“党群议事火花周会”,针对基层治理痛难点问题,寻最佳路径、最优解法。成立红色物业联盟,推行“一核五联三监督”模式,开展党员示范岗、红色引领绿色等活动,引导物业企业在安全、绿化、维修等服务中实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为居民提供家庭式关怀和管家式服务。

四是激活区域化联动新引擎。聚焦优势产业和“四新”经济,依托生物科技创新园、博士创业园等4处商务楼宇创设“楼宇联盟”,搭建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一体”生态服务体系。搭建“共享会客厅”和“人才驿站”平台,建立政府、企业、人才三方沟通联动机制,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创业孵化园区等组成人才帮扶朋友圈”,提供政策宣讲、业务办理、交流联谊等“一站式”服务。实施党建活动联抓、志愿服务联动、政策咨询联办、经济发展联促“四联机制,开放网格资源,激发区域共同体意识,有效促成需求项目和服务项目精准对接。

五是构建数字化赋能新平台。依托市北区“党群e家”信息化平台,打通居民“发声”渠道,规范网格案件收集、流转、处置机制和流程,构建一键直达、精准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创建街道网格治理智库,统筹综治、应急、城管等各类资源,整合形成“一张网”,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全周期管理流程,对社区网格各类基本信息进行集中分类存储和综合集成,对不同类型问题实行“即办、快办、分办、联办、顶格办”分类处置,使人员力量、资源要素有效叠加、有机融合。

六是实行系统化管理新机制。制定党员干部量化考核、日常管理等方案,建立“日简报、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织密作风建设“监督网”,严格监督考核。建立社区、网格两级“导师制”,深化“问题会诊机制”“痛难点领办机制”等4项机制,实施“书记领航项目“以干为先、干必出彩”擂台赛等,开展联系社区“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工作能级“大提升”活动,实现社区网格“领头雁”聚力提能。突出实干导向、一线导向、专业化导向,把基层治理、城市更新和建设等攻坚阵地作为“赛马场”。建立社区网格后备人才库,对入库人员进行跟踪培养和动态管理,提升党建引领“内动力”。

三、工作成效

一是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组织根基。街道依托“圆桌会议”、党建联席会、“党群e家”等线上、线下阵地,注重把党员融入群众、把服务融入民生,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开展“海伦先锋树优”工程,分领域分层级培育先锋岗、先锋队伍、先锋网格等60余个,形成服务矩阵。基层党组织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强化了政治功能,党组织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有力撬动体制内外资源,提升了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二是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街道坚持将各类资源力量汇聚整合到网格,党员干部全天候活跃在网格中,用心用情当好社情民意“调查员”、党的政策“宣传员”、服务群众“贴心人”。把下沉社区网格的次数,帮助社区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街道干部年底考核的重要指标。去年一年街道干部下社区4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500余件。在服务社区网格、服务居民群众经受了洗礼、改进了作风、提升了能力,居民群众对党风政风行风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街道“党群e家”平台在线注册党员群众2.5万余名,创建社群300余个,推送网格治理等重点领域新闻6600余条,上报议题4200个,办结率达99%。“红管家”和“红烛光”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500余项、志愿服务8万余小时,“红色合伙人”参与网格楼院治理等1000余次。“项目领办”“菜单式服务”等活动增强了服务基层和服务群众的“供给侧”,将过去为居民提供的普惠性、粗放式服务转变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实现了对群众需求的全区域收集覆盖、全流程数据分析、全天候即时响应,畅通了基层治理“微循环”。

四是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共建共享。街道成为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进而带动驻街单位、“两新”组织和新兴领域党组织形成紧密型、立体化、开放式的“党建共同体”。“楼宇联盟”开展资源服务进楼宇、楼宇企业进社区活动260余次,“共享会客厅”举办经济、科技、人才和文体等主题沙龙活动150余场,实现资源服务双向导入、链接和赋能。通过党建联建共建,街道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力”,较好地实现了各方的利益联结、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各领域党组织也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力。

四、探讨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党建引领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引领、口号引领、会议引领层面,必须在解决基层治理问题上发挥引领作用,在服务发展上实现主动作为。基层治理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基层治理问题发生在哪里,党组织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哪里,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居民的“桥头堡”、服务群众的“主心骨”,打通基层治理“微末梢”。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首要前提。治理创新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攻坚克难。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任何工作都是在解决矛盾与问题中前进的,基层治理也不例外。基层党组织要不畏惧困难和问题,不管多么艰巨的困难,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要敢于亮剑、迎难而上,在克服困难中锤炼作风,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才干,在破解瓶颈中推进工作。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基层治理的不竭动力。居民是社区的主人,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力量,只有居民的广泛参与,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不竭的动力。把动员群众、培育骨干力量作为基层工作的基本功,把便民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基层治理服务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平时多服务,遇到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时,才能在关键时候一呼百应,增强基层工作的底气和信心。

(四)坚持平台思维,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基层治理工作既要动员居民参与,还要畅通居民参与的渠道。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一手抓居民参与平台搭建,通过设计基层治理项目、便民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文化活动项目等,搭建平台、创新机制、聚拢资源,吸引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强有力支撑。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