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苏淮安市:强化专岗管理 提升专业素养 着力打造“五强”型村干部队伍

中共淮安市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26日18: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要求,将村干部选配管理专岗化、能力素养专业化建设作为市县镇三级党委书记共性项目,探索加强村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担当强、发展强、治理强、作风强的“五强”型队伍。

一、背景动因

近年来,淮安市在村干部队伍方面相继打出了选人用人“一岗多备”、乡村振兴头雁选育工程、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等组合拳,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村干部队伍年龄、学历、能力等有了较大改善。但对照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标准和要求,对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目标任务,对标基层党员群众的期许期盼,村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年龄结构呈陡坡形,整体上青壮力量有待进一步充实。全市村书记平均年龄49.9岁,45岁以下仅占25%,35岁以下占4.5%,特别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县区村书记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二是知识结构呈橄榄形,整体上学历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村书记本科及以上学历172人,大专学历599人,高中、中专学历573人,初中及以下学历145人。虽然大专以上学历接近一半,但是人口多、区域大的县区村书记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三是任职年限结构呈倒三角形,整体上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担任村书记3年及以下940人、占63.13%,4至9年331人,10年以上218人,梯次成长结构尚未形成。一方面,近三分之二是在2016年换届之后新上任的,威望还不够高,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有的村由于村干部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不能适应办公信息化要求,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效率。针对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县区和镇的队伍结构处于“拱形曲线”的两端,需要持续优化、提升整体的现状,在深入调研、前期试点、反复研讨、多次论证的基础上,淮安市以村干部队伍“双专”建设打造“五强”型村干部队伍的思路应运而生。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突出专岗选配调结构,推动村书记选任由“没人选”变“优中选”。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近年来,淮安市将村书记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大盘子”统筹谋划,像重视党政领导干部一样重视管理村书记。推行村干部员额管理,以县区为单位综合面积、管理半径、人口密度等情况,一般按每村5–9名的标准设置额度,实行村干部资格认证。坚持调优村干部结构,连续三年面向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能人大户、公安辅警、网格员等,公开招考791名“兴村专干”“振兴专干”,为村书记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实行村书记任前“双测双察”县镇联审制度,通过党员群众测评、党务知识测试,能力素质考察、身份背景访察,把好准入关口、提高选任质量。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全市村干部持证上岗率达100%,人事方案确定人选当选率达100%,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为40.17岁、较上届下降8.63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53.95%、较上届提升28.26个百分点,女性成员人数占比31.56%、较上届提升13.83个百分点,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7.47%。

突出专业培养提能力,推动村书记培训由“大锅饭”变“开小灶”。村书记既要选出来更要能胜任,不仅要素质过硬更要本领高强。淮安市建立村干部初任培训、专题培训和集中轮训制度,构建起岗位培训、学历提升、实践锻炼“一体两翼”履职能力提升格局。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县区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平台,实施“百名头雁赴院校、千名书记进党校、万名后备上夜校”能力提升计划。推荐126名特色产业村书记赴市县涉农部门跟班学习,增强业务本领;组织42名村书记赴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理念;选派50名重点培养村书记到基层治理、农房改善等重大任务中接受考验,增长实践能力;举办村干部大专班、本科班,帮助1733名村干部提高文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出全省“百名示范”村书记10名,获得省级以上劳动模范、“两优一先”荣誉的村书记76人次,467名村书记领办合作社,638人有富民壮村项目。

突出关心关爱强保障,推动村书记岗位由“冷板凳”变“香饽饽”。待遇保障直接影响村干部的岗位认同感和吸引力。淮安市通过经济待遇给保障、职业发展给前景、退岗退位给关爱,正向激励村书记以更足干劲、更强冲劲、更大后劲扑下身子干事创业。在市级层面明确村干部最低基本报酬基础上,县区细化村干部基本报酬等级体系、考核报酬和集体经济增收考核兑现办法,形成“基本报酬+考核报酬+增收奖励”的报酬结构,全市村书记月均基本报酬4206元,年均考核报酬21000元,相较以往分别提高了7.3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强化政治激励,制定出台《关于常态化选拔选聘优秀村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和事业编制的实施意见》,近三年先后有29人进镇领导班子、3人进国有企业管理层、2人进事业编制人员,加大优秀村干部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各类表彰激励人选推荐力度;加强关心关爱,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村干部,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为村干部履职尽责营造良好环境,全方位增强岗位吸引力。

突出激励机制优管理,推动村书记履职由“等任务”变“找活干”。村书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需要完善的制度环境作为支撑。淮安市研究制定村书记岗位职责和履职规范,实行全日制工作、集中办公、行程报备、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建立村书记“日常工作+定档考核+述职评议+民主测评”考评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村书记报酬兑现、评优评先、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明确退出机制,对年度考核被定为不称职或连续两次年度考核被定为基本称职的,及时予以调整。建立村书记个人档案,由县委组织部集中管理,及时将专职管理资格审批表、年度考核登记表、重要事项报告等整理归档。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村干部聚焦中心工作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三、思考启示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淮安市村干部“双专”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探索,为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

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既在“缺什么补什么”上集成创新,也在“有什么用什么”上衔接融合。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一个常抓常新、必抓不可的课题,淮安市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先后出台选拔任用、规范管理、提高待遇、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度文件,为开展村干部“双专”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不仅要牢牢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系统谋划、集成创新,提高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也要注重总结提炼以往经验做法,做好现有政策的梳理整合与优化补充,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系统集成,确保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必须坚持一体推进,既让“车头”跑得快,也让“车厢”跟得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实生活中,高铁通过每节车厢都提供动力,实现“全身把力卖”,跑得更加快。淮安市通过重点重抓“领头雁”,让村干部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岗位,岗位吸引力显著增强,破解了村干部梯队结构不优、素质能力不强、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等‘痛点’‘堵点’问题。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不仅要重点聚焦村书记,还要充分关注“两委”成员及后备人才。要严格开展村级班子综合分析研判,统筹推进现任班子、后备干部“选培管用”全链条培养、能力素质全方位提升,形成从“领跑”到“齐随”的动力叠加效应。

必须坚持关爱激励,既要“集中解决共性问题”,也要“个性情况因事施策”。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换人调结构是基础,换脑有作为是关键,淮安市通过专岗化选配管理、专业化提升素能、多元化激励保障,既在面上统筹解决村干部待遇没“想头”、政治没“奔头”、退职没“靠头”的共性问题,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办好事、成大事、不坏事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避免相关政策措施及工作方式方法“撒胡椒面”、搞“一刀切”、吃“大锅饭”,切实将村干部队伍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