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搭建“乐高式”工作体系 助推社区疫情防控高效运转

上海市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

2022年08月24日13: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2年3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上海,面对此轮疫情,上海的基层治理正接受着一场特殊的大考。基层人员配备有限、需要实施封控、网格化核酸筛查的小区数量又随着疫情情况增加。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无限可能?如何在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科学、精准?结合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街道社区人群特征,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网格化党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搭建“乐高式”工作体系,在疫情防控队伍力量的“搭”“拼”“接”中,实现疫情防控的精准、高效运转。

一、案例背景

2022年3月,面对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静安区广大基层社区干部、疾控人员、医务工作者等各条战线抗疫人员纷纷奔赴一线、夜以继日,共和新路街道辖区内的一些小区、楼栋也因防疫需要实行了封闭管控,防控压力骤然增加。

在这场对基层治理的特殊大考中,共和新路街道积极响应。面对基层人员配备有限、需要实施封控、网格化核酸筛查的小区数量又不断随着疫情增加等棘手情况,共和新路街道不断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无限可能,思考如何在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实现科学、精准。

结合街道社区的人群特征,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理念,探索形成“乐高式”基层抗疫工作模式,在疫情防控队伍力量的“搭”“拼”“接”中,实现疫情防控的精准、高效运转。

二、主要做法

(一)“搭”:搭建人员配置

长期以来,共和新路街道依托网格化党建工作机制,形成了居民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和楼组微网格的工作架构,基层党组织发挥着“指挥棒”一般的重要作用,引领着整个体系的力量凝聚和高效运作,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老旧小区是本轮疫情防控难点之一。在共和新路街道,沪太路651弄、631弄小区均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口密度高且人员复杂,厨卫共用现象普遍,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也相对较差,居民交叉感染风险较大。

为了更好地开展抗疫工作,街道将居民区划分为6个网格块,区委组织部选派干部、街道机关干部会同居委会干部和安保力量,每日上午以2人为一组,分头前往各个楼栋,挨家挨户开展入户调查。通过采用“网格化负责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梳理基础数据、配送物资工作、做好小区固守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调研组给予的数据支撑下,掌握、梳理了块内人员结构、阳性病例、密接人员等基础数据台账,做好动态更新,维护块内秩序,确保人员足不出户。

积木一般层层搭建的网格化管理,使得街道整体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精密衔接,数据排查、人员转运、小区封控、网格筛查,经受得住紧急情况的冲击。第一时间落实抗疫指令,管控严格有序,需求及时上传,在疫情突袭的情况下依旧严密不松散。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形成了共和新路街道特有的人员矩阵式布局,由街道领导班子带片,卫生中心医护人员、派出所民警、机关干部(选派干部)、居民区干部、各类志愿者、物业及第三方人员等力量组成“六边形”防疫工作小组,实现“1+6”社区防疫高效运转模式。

(二)“拼”:“拼”出人员合力

疫情突发,社区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可是街道、居委的在岗人员有限,面对这一迫切需求,共和新路街道将目光瞄准了“共同行动”区域化党建平台以及社区“双报到”在职党员。

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独特优势,发挥党组织的坚强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各居民区党组织成立了26个临时党支部,1900余名在职党员在封控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727弄居民区临时党支部形成了“三定一群”工作机制,即“一定支委、二定岗位、三定职责、建微信群”,保证在职报到党员各司其职、齐心配合;831弄居民区临时党支部将任务进行分组,核酸组、物流组、团购自治小组等紧密配合,灵活对接,实现防疫工作高效运转;唐家沙居民区临时党支部的配药组集思广益,将登记、配药、核对、送药整个流程电子化、细致化、精确化和高效化,2个月来,已经累计为居民配药2500余人次。此外,居民党员和楼组长也同样冲锋在前,协助“两委”班子成员,全面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小区志愿者们不仅成为了传递物资的“热心人”,又是调解矛盾的“老娘舅”,还是心理疏导的“贴心人”。在多重身份的拼搭中,在社区疫情防控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顶起了一片蓝天。

各方人员形成合力、发挥所长,点位长负责检测点位的统筹安排、培训和分工,居民区块长、楼组长熟悉居民情况、年轻党员腿脚勤快、下沉干部扫码操作熟练……一切井然有序。街道通过建立标准化处置流程、科学化分工职责,拼出全员最大合力。

(三)“接”: “接”力人员运转

抗疫是一个长期战斗的过程,一线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面对繁重的抗疫工作,街道需要源源不断的志愿力量补充进来,如何做好“接力”和“对接”对于长期坚守防疫关卡至关重要。

在“乐高式”志愿体系中,接续方式的人员蓄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共和新路街道依托社区党建网格,建立了完善的科学调配和志愿招募制度,130余名机关干部、70余名机关社工、78名市委、区委组织部选派干部赴一线支援居民区,建立26个“抗疫突击小队”,根据居民区户数、工作量等调配人员力量;26个“临时党支部”,由临时党支部书记统筹调配人员力量,设立核酸组、物资组、巡逻组等,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配合推进抗疫工作;组建26个疫情防控储备志愿者微信群,补足5000余名志愿后备力量,在核酸筛查、突发情况时随时补位。面对筛查任务重的大型社区,紧急调配其他组的同志“一线”支援。同时,面对网格化核酸筛查的常态化工作,建立“轮岗轮休”机制,实现筛查工作的长效运转,也能让社区干部有喘息的机会,站好“责任岗”、传好“接力棒”。

三、实际成效

(一)精密衔接,人员班子灵活百搭

在党建引领下,每位人员都像一块“乐高积木”,合理分工,共同使力,迅速搭起“抗疫堡垒”,在党组织的指挥带领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疫情突发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经受住了一切紧急情况的冲击,在最大程度上阻断了疫情的传播。

在这样的架构中,每一位人员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多场培训,都成为了“知识库”“多面手”,“先摘面罩,脱一样洗一次手”“打开健康云,出示检测码”。从检测前期的名单梳理、动线安排、口径宣传,到现场辅助扫码、维持秩序、协助上门检测,细致到“大白”的穿脱顺序、医疗转运及配药申请、代买菜等等,每一个岗位都能看到机关、社区干部的身影,有些甚至成为志愿者上岗前的“专业培训师”,一旦人手短缺,随时可以补替,确保不因紧急情况而陷入体系瘫痪,实现有序运作。

(二)一呼百应,抗疫力量迅速集结

在“乐高”式体系中,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将各方力量凝聚到共和新路街道抗疫过程中,解决了街道人员稀缺的问题,在突发情况的关键节点以最快速度拼接出一支力量雄厚的抗疫队伍。

“乐高式”的人员拼接让志愿队伍在紧急防疫中凸显出极大的速度优势——快速响应、快速成队、快速培训、快速上岗。来自各个单位的志愿力量如“积木”般汇集于此,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平日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疫情时,他们在“乐高”式拼接中一呼百应,迅速集结,组合成源源不断的疫情防控力量,搭建坚实的“抗疫城墙”。

(三)优化调配,战斗能力长期高效

“乐高式”体系的工作方式,不仅在时间维度上以“接力”实现长效运转,而且在空间维度上以“对接”的方式实现同时运作,志愿力量源源不断,无缝衔接走上防疫岗位,形成“防疫流水线”。在长达3个多月的不间断、白+黑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合理长效的志愿者机制成为社区抗疫工作人员的最强后盾,以最高效率发挥团队力量。

在这样一种“乐高式”的志愿体系中,共和新路街道回答好了统筹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这道抗疫“必答题”,一块块“积木”在搭建中通力合作、守望相助、环环相扣。

四、经验启示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风险的挑战成为基层社区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基层党组织的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凸显,如何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应成为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一核多元”工作体系

在疫情阻击战中,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力量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严密组织,实现最强行动力。

完善“党建+治理”模式,树立大党建理念。增强党建辐射范围,把各领域党建要素凝聚到基层治理之中,以党建快速牵动社区每一个神经末梢。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实现自我管理与服务,共同改善社区环境、提供生活服务和开展事务协商。整合社区警务资源力量、安保力量等,加强疫情巡逻、关卡把守,与志愿者积极对接,通力合作,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和效率。同时,充分调动企业单位、“两新”组织等社会资源,提供一定物资、人力帮助,为社区增加外援支持,增强社区防疫机制长效运转。

(二)健全应急化动员机制,打造韧性社区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动员史”,社会动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治理中的重要工具,也是社区基层有效运作的重要工具。

增强网络密度,高效衔接社会动员网络各节点。发挥党建极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以党群中心为平台,将应急需求信息迅速传达至各个组织单位,并在各支部再次进行动员,通过紧密联系的网络结构实现信息高效传达和人员的迅速集结,加强对动员各方的积极引导,保障抗疫队伍持续、稳定、可控地运行。

推动党组织与动员各主体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共治理念,搭建联络平台,形成架构多层复合、成分多元参与,功能特色互补、职能衔接融合,机制灵活规范、运作良性循环的系统动员网络结构。

构建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综合型治理体系,保障社区健康发展。当进入常态化管理后,需要将治理体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分门别类运用到日常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当中,建立风险管理、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循环往复、持续改进的“治理环”。

(三)创新理念方式,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打造多方协同、守望相助的防疫核心新纽带。充分搭建由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志愿者形成的基层治理新纽带,强化共同体意识,在紧急情况下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充分发挥这一纽带的基层治理功能,转化建立长效机制。 把此次战“疫”过程中建立的“居委+物业+业委”“机关+居委+志愿者”“点位长+志愿者+群众” 等联动机制转化为长效机制,打开党建新格局,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防控局面。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