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

谢辉

2022年08月24日08:16    来源:光明日报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以其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生动的社会实践,大大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全面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理论逻辑和实践创新,对于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关联、实践依据,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坚持好发展好,必须始终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我们就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脚踩坚实大地、仰望历史星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奋勇前进。

党的奋斗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在于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并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根植中华文化沃土,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并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升华,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理论是时代的先声。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认知和宝贵经验,又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遵循和根本原则。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先进分子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自登上历史舞台,就始终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马克思主义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辉煌历程,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对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革命口号有过敏锐的观察。他说,‘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根本在于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为融通。譬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世界大同、兼济天下、和衷共济、民为邦本等,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人类解放、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等,就有相通之处。从整个人类思想体系看,马克思主义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必将是指引人类美好社会制度探寻的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停留在对具体文化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重视文化精神的阐幽发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根铸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类改造世界的行动。“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然会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最根本的是要立足当代中国伟大实践,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为“两个结合”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发展,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进行深度挖掘阐发,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同志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准确把握“两个结合”,就是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对传统文化加以诠释提升,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文明再现辉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的淬炼下迸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崭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