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19日17: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泸州市龙马潭区作为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正值城乡基层治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点任务叠加的攻坚期,迫切需要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城乡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目前,泸州市龙马潭区有135个“三无”院落、1129个散居楼栋,基础设施老旧、公共环境较差、居民素质不高等问题突出,市场化的物业公司不愿接管,多数为社区兜底管理,而社区因人、财、物有限,基本仅能提供卫生清理、日常宣传等基础服务,与当前的基层治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更为多元、期许更高,与当前社会服务存在供需不适的问题,尤其是老旧小区居民构成复杂、社会服务配套不足,在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上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迫切需要专业的社会组织进驻提供精细的社会服务,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主要做法
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街道龙南社区成立于2001年,幅员面积0.4平方公里,3056户,常住人口10398人,设4个治理网格,6个居民小组。辖区“三无”小区占全社区的90%,其中有物管小区2个,“三无”小区19个,全部由社区兜底管理,治理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为切实解决龙南社区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由泾华社工、泾华社会服务公司探索社企合作模式,先行在巴士天福苑、聚福苑2个老旧小区试点实施连片物业管理,通过聚合专业的社会力量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一)开展老旧小区硬件改造提档升级。通过整合政府社会资源,维修基金对小区公共场地、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外,在红星街道龙南社区范围内的老旧院落和“三无”小区提出“两改两新”工作机制。“两改”即设施设备和居住环境,借助泸州市旧城改造的东风,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对小区道路、设施、绿化、安防系统、消防设施、排水管道、房屋外墙等进行改造,让整个老旧小区在硬件环境上改头换面,焕然一新;“两新”即更新老旧小区道路、绿化、卫生无人维护模式,实行“定时、定点、定人”专业维护新模式。更新原有老物业管理模式,实行“以人为本,民有需,我有应”的新服务模式,持续维护改造后的小区硬件实施,全面提升老旧小区日常维护水平。
(二)推动老旧小区居民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红星街道龙南社区建立“134N”社区治理机制,即以社区为平台,在龙南社区党委的引领下,打造亲民化服务阵地,围绕社企培育、组织孵化、社区基金三大方面整合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搭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培育社区多元化队伍、开展社区居民教育服务,运用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本合作,增强社区内生动力,可持续反哺社区开展公益服务,建立“一企业、一平台、一空间、一基金”四项品牌,打造N个服务项目撬动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推动实现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治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层次和水平。
(三)打造红色领航志愿服务品牌。组建“老旧小区联合党支部”。以“共强党性、共建支部、共筑阵地、共创平安”实现老旧小区多元共治,广泛深入听取民生民意,以群体类型摸排及意见收集为前提,建立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热心居民台账,采取“四个组建”,开展系列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社区行动。组建社区法律救援助队,开展普法教育与法律援助,加强居民普法教育,推动完善社区居民议事程序并规范运行。组建社区义务安全巡逻队,健全管理制度,按照灵活执勤模式,加强小区居民的生活安全、财产安全,全力维护小区的治安秩序、疫情防控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组建爱心服务队,由泾华“暮·童”时光与社工组织参与,开展扶弱救困爱心公益活动,照看空巢独居老人,拉近邻里距离。
(四)盘活社区经济反哺社区治理。通过社区经济融合,盘活闲置厂房、商铺、库房等资源,以市场化方式盘活资金链,让社企具备靠自身造血来支撑其公益目标的能力,依托公益化服务供给反哺社区社会化发展,实现老旧小区自治造血功能。将老旧院落和“三无”小区统一规划集中管理,设置道闸系统,重新划线,车辆集中停放,低偿收取停车费,在重点区域加装摄像头,设置巡逻车对该区域全方位安全巡查。发掘和激活社区商企资源和社会力量,组建商家联盟和电商平台,带动多元主体参与,依托社区基金回应居民需求、提供社区服务、解决小区问题,建立让居民享受实惠同时实现自我造血功能。设置配送中心、速递驿站、社区超市等便民服务点,提供低尝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托幼中心等服务,依靠市场化力量不断改善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质量。
三、创新举措
(一)从组织孵化培育破题,引入社会资源聚力。一是组织培育。针对老旧小区在基础设施改善、专业物业管理、社会服务配套等治理服务短板,由红星街道社工站牵头联动五星级红色物业,孵化培育出本土社会组织,按需提供老旧小区居民服务;同时,由红星街道龙南社区牵头,社区股份有限公司与五星级红色物业合作成立社会服务公司,专项承接社区老旧小区、散居楼栋物业管理。二是社企联动。针对社区兜底治理难以去行政化、难以精细化问题,由社工组织、社会服务公司采取“市场+低偿+公益”的模式提供专业服务,其中社工组织主要借力全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32.18万项目经费,开展居民服务、小区“热心人”和居民自治意识培养等项目;社会服务公司按四星级物业标准提供物业服务,物业费仍按原收费标准0.5元/平方米执行。三是四方共治。针对老旧小区治理力量薄弱,目前仅有网格党支部、业委会两方治理主体协作问题,由网格党支部牵头将参与治理服务的第三方力量——社工组织、社会服务公司纳入形成“四方联动共治”格局,分别制定“四方治理主体”职责清单,完善网格治理主体协调运行机制,形成《小区管理规约》《业委会工作规则》《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建立协商治理联席会议制度。
(二)从提升物业品质着力,改善小区环境宜居。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巴士天福苑、聚福苑均为2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旧、缺失严重。社会服务公司于2021年11月进驻后,根据治理需要和居民需求,采用“社企担一点+居民出一点+社会资源解决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20万元,增设垃圾分类站、重新划定停车位、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维修小区消防实施设备,2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二是改善物业服务。由1名副总专项牵头负责2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同步配备20名物业服务力量进驻常态服务,目前已对小区绿化破败、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后续还将对小区环境治理、治安管理、设备维护、居民活动进行常态管理服务。三是增强服务配套。针对老旧小区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就近提供广告印务服务,并依托龙南社区党群活动阵地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分类为3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用餐服务和送餐服务。
(三)从坚持问需导向出发,精细社会服务增效。一是丰富服务供给。针对居民反映集中的邻里活动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活动不经常等问题,社工组织专门区分青少年、中老年居民,分类别开展“成长吧青少年”系列活动、中秋邻里联谊等活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建居民活动阵地,联合泸州开放大学,免费开设舞蹈、器乐、手工等居民需求集中的社区教育课程。二是聚合社会资源。由社工组织牵头成立社商联盟会,联动华润兴泸燃气、步步高商圈和728户个体工商户资源,搭建联盟平台互相让利、让利居民;集结企业商户等社会慈善资源成立社区基金,其中社会服务公司净利润的20%直接转入社区基金,同时设立1个种子基金库,鼓励居民实施微创投项目自发改善小区环境。三是激活自治活力。由社工组织28名小区党员志愿者成立2支志愿服务队伍,重点开展治安巡逻、助残帮扶、楼院服务等“家门口”服务。常态实施培养“热心人”项目,重点培养热心的楼栋长、业委会后备力量、党员中心户、小区志愿者等居民自治力量。
四、工作成效
(一)形成四方联动共治新格局。红星街道龙南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充分整合辖区社会资源,探索“社会资源解决一点+社企担一点+居民出一点”模式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小区树枝修剪、小区亮化工程和消防隐患改造工程,形成了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社工组织、社会企业四方联动共治格局。
(二)多元参与转化治理新方向。红星街道龙南社区党委通过借力社会组织进一步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孵化社区自组织10支,开设微创投项目10余个,成立龙南社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蓝精灵”楼栋长志愿服务队,发挥自治队伍的主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社区教育活动,搭建完善的参与机制与平台,推动社区自组织逐步从单纯“参与”向多元“自治”的转变。通过社区自组织的培育,发掘、培养社区骨干人才,增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意识,也增强了广大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三化协同助力社区新发展。红星街道龙南社区党委立足社会企业带动型试点项目,以“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联动参与社区治理为主线,探索建立“社会化+公益化+市场化”相结合的互助治理体系,牵头在小区召开业主大会,选出楼栋长,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选聘社会企业入驻开展服务,推动治理模式从传统的街道、社区占主导地位,转变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能动与自主地参与其中,不断增加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实践探讨
(一)以党建引领为媒,形成社会参与向心力。社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效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实践中,龙马潭区红星街道社工站充分发挥红领作用,同时孵化培育社会组织、社会企业,推动本土社企成为辖区老旧小区治理的主力,通过党建赋能社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城乡基层治理,不断聚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以居民需求为重,提升公共服务实效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畅通供需对接积极回应人民需求,才能真正推动基层治理治到实处、治出民心所向。在实践中,社工组织、社会服务公司通过问需于民,找准老旧小区居民在物业服务和社会服务两个关键领域的需求重点,进而联动合作各善其事,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低偿为老小区提供新服务。
(三)以资源整合为要,推动治理效应最大化。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硬骨头”多,需要整合多方主体治理功能和各方资源禀赋,变“多条线”为“一股绳”,才能推动整体治理效应提升。在实践中,红星街道社工站借力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契机,统筹发力联动社会资源介入老旧小区治理服务,其中社工组织借力打力,畅通慈善捐赠、社区基金、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化资金支持,变“单向发力”为“多方共治”。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