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湖北荆州市沙市区:推行“一楼两长”+“三进”机制 打造小区精细化治理的“沙市样板”

中共荆州市沙市区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19日17: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立足推动小区(网格)精细化治理,通过推行“一楼两长”制度(每个楼栋配备一名党小组组长、一名楼栋长),建立“三进”(组织进小区、党员进楼栋、服务进家门)机制,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全面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有效解决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背景起因

背景一:20世纪80-90年代,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热爱社区、自强不息、健康向上”为内涵的“沙市老姨妈精神”曾经享誉荆楚大地,助力沙市荣获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城市,是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张名片,也是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进入新时代,“沙市老姨妈精神”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涌现出“中国好人”“举牌爷爷”汪长荣、“全国最美志愿者”彭国珍、“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姜素平、“银发管家”陈翠兰等一大批志愿者,在邻里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一支重要力量。

背景二:2020年6月,湖北省委在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从领导体制、工作体系、队伍建设、基础保障等方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变革。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在认真落实湖北省委确定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等改革任务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短板,将小区(网格)精细化治理作为自选动作纳入改革内容。同时,积极传承和弘扬“沙市老姨妈精神”,充分用好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两支力量,全面推行“一楼两长”制度,建立“三进”机制,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消除了基层治理堵点和盲区。

二、主要做法

1.推行三级组织进小区,筑牢小区治理红色堡垒。立足于小区党组织常态化发挥作用,将居民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党组织就地转化为功能型党组织,让党组织成为每个小区、每个楼栋的领导核心。一是全面覆盖。制定《沙市区小区党组织、楼(门)栋党小组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打破隶属关系和管理壁垒,整合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党员、社区无职党员、物业服务企业党员等各方力量,建立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网络。同时,在符合条件的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中成立党支部,由小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凝聚了小区治理合力。全区共成立小区功能型党组织353个,其中党总支12个、党支部336个,划分楼(门)栋党小组1442个,覆盖居民楼(门)栋4064栋。二是赋权明责。制定居民小区党组织职责任务清单,明确小区党组织主要承担政治引领、联系群众、参与治理、维护稳定等四项主要任务,楼(门)栋党小组主要承担组织党员、服务群众、推动治理等三项主要任务,党员中心户主要在所在楼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对小区党支部、楼(门)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进行明权定责,层层发挥组织动员作用,有效地将小区党员、居民全面发动起来参与治理。三是落实阵地。针对小区活动阵地不足、功能不全等问题,充分整合小区内物业配套用房、社区配套用房、闲置地下室、楼栋架空层等资源,通过申报服务群众项目,按照“一支部一阵地”“一小区一驿站”标准,推进小区“红色驿站”建设。全区共投入服务群众项目资金1130万元,落实小区“红色驿站”379个,让小区党员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开展活动、接受服务。

2.推行“两长”进楼栋,建强小区治理红色队伍。落实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要求,实行“一楼两长”全覆盖,在每个楼(门)栋设立一名党小组长和一名楼(门)栋长,引导党员在居住地小区和楼(门)栋亮明身份、服务居民、接受监督,推动治理力量向楼(门)栋延伸。一是精准选配。将全区1.3万名在职党员编入小区、楼栋,按照“就近服务”原则,选派1442名下沉骨干党员担任楼(门)栋党小组组长。同时,以楼(门)栋为基本单元,按30-50户标准设置1名楼(门)栋长,人选从社区“五老”、退伍军人、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对象中公开招募,截至目前共招募楼(栋)长5316名。目前,“一楼两长”已成为参与治理、服务居民、维护和谐的重要力量。二是规范履职。统一制作“一楼两长”公示牌,将楼(门)栋党小组组长、楼(门)栋长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在各楼(门)栋醒目位置予以公示,方便居民联系。统一为楼(门)栋长配备一件马甲、一个应急包、一份名册本、一个工作牌、一个袖章等“五个一”标识,增强社会辨识度,打消居民顾虑,让居民放心接受上门服务。三是适当激励。将楼(门)栋党小组组长纳入社区常态化服务岗位,履职情况计入党员下沉社区服务纪实内容和服务时长,作为下沉党员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晋级晋职、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建立楼(门)栋长积分管理制度,区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每月按照“基础积分(20分)+绩效积分(每户1.5分)”对楼(门)栋长进行积分管理,积分按照1:1比例兑换成等价生活物资。同时,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定期开展优秀“一楼两长”宣传表彰活动,有效调动了楼(门)栋长的工作积极性。

3.推行四项服务进家门,联结小区治理红色纽带。聚焦小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小区党组织和“一楼两长”为纽带,以普及四项服务为抓手,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市场服务、社工服务送到小区居民家门口。一是下沉公共服务架起“连心桥”。将城市低保、临时救助、失业登记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受理,统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社区”“党建E家”等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一网通管”,让群众网上“点单”,社区智能“接单”。二是普及志愿服务送好“及时雨”。推广“沙市老姨妈”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区党员志愿者协会、分会、服务队网络,3430名骨干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动近11.9万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春芽行动”“互联网+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影响力不断扩大,12名事实孤儿获得长期固定帮扶。三是探索市场服务解决“急难愁”。采取“市场运营+自主管理”相结合模式,在封闭式小区推进“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党组织成员进入小区业主委员会,实现三方联动共治;在无物业小区和散居型小区推进“居民自管小组”管理模式,在小区党组织、楼(门)栋党小组引导下成立自管小组,开展简易物业服务,实现保本微利。全区142个小区引入了规范化物业管理,272个小区通过“居民自管小组”等形式实现了自主管理。四是推广社工服务当好“贴心人”。发挥社工师专业特长,通过领办社工服务岗、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等,目前共培育孵化273个社区社会组织,为基层治理增添了一支专业化队伍。东岳社区培育的社会组织贝恩心理咨询室,疫情期间开展心理疏导50人次,2020年来以来针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疏导干预30多人次,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初步成效

1.群众自治热情更加高涨。“一楼两长”管理制度推行后,涌现了一批热心肠、乐助人的优秀楼(门)栋长,实现了诉求在第一时间回应、困难在第一时间解决,真正把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造成“最顺一公里”。立新街道268名楼(门)栋长积极投身“1+N”志愿服务队创建,做好政策宣讲、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调处等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胜利街道蛇入山社区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配备小区楼(门)栋长后,积极配合辖区社会工作者收集老年群众“急难危困专”需求,交由社区实施“老有倚靠”项目,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安装扶手、浴凳等助力设施,实现了家庭环境适老化改善。解放街道太岳路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精细化服务,动员“一楼两长”积极服务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参与社区心理疏导关爱行动,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2.联系服务群众更加紧密。充分发挥小区楼(门)栋党小组长政治素养高、政策情况清和楼(门)栋长邻里关系好、协调能力强优势,搭起了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拉近了群众心理距离,为营造和谐友善、守望相助的社区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朝阳街道沙市花园小区以前管理比较混乱,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矛盾相对突出,小区充分调动“一楼两长”力量,探索建立“小区居民接访制”,主动接受居民来访,全面收集群众意见,成功解决了房屋漏水、墙面损坏等居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推动小区管理由“乱”向“治”转变。新肉联小区楼(门)栋长与居民代表开展圆桌会谈,通过群策群治、共商共建,推动解决违建阻碍居民水改、小区乱牵乱挂等矛盾纠纷,畅通了联系,消除了隔阂。中山街道文化坊社区处于城区中心,人口情况复杂、治理难度较大,引导楼(门)栋长参与心理咨询、家庭关系调解等服务,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3.基层治理成效更加显著。沙市区积极组织“一楼两长”接受专业培训、参与日常治理,组织力、影响力、引导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应急处突、抵御风险、守护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8月初,沙市区突发输入性疫情,崇文街道洪垸小区及周边被划分为中风险区。面对严峻考验,442名“一楼两长”积极履职,利用微信群、电话通知、上门告知等方式,规范有序引导4395名居民在14天内完成3轮核酸检测;采取“包片包栋、包户包人”方式,积极为群众提供生活物资代购、药品配送、心理疏导等服务,守护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打赢德尔塔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四、探讨启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沙市区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创新加强“一楼两长”建设,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蹚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

1.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沙市区之所以能创新社区微治理,做好群众微服务,最主要的就是坚持以“党旗红”,护航“社会治”,保障“事业兴”。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相结合,始终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才能真正读懂“群众思维”,讲好“群众语言”,解决“群众关切”,形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

2.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多元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汇集各方的智慧,凝聚各方合力。实践证明,只有规范健全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门)栋党小组运行机制,有效激发、充分发挥楼(门)栋长、网格员、下沉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各方力量,才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3.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也要“破题”前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沙市老姨妈精神”曾家喻户晓。如今,5316名楼(门)栋长继续“热心肠、管得宽、闲不住”,用有温度的红色服务,让小区群众享受到有质感的满满幸福。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载体、新机制,全力推进为民服务精准化、个性化、常态化,才能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区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