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清市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16日14: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微细胞”,既是公共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近年来,福清市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塑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体系为抓手,积极搭建“党建引领、乡贤补位”治理架构,推动乡贤群体与基层治理多元嵌入并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一、背景
福清市是全国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人华侨160多万人,遍布155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也逐步显现,部分农村深陷“人才空心化”的困局,农村发展面临经济资源无人引、村民参与缺人带、乡村振兴乏人力的困境。为破解这一局面,2013年,福清市以“兼职委员”为载体,选派500多名市直机关(部门)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到村(社区)党组织担任“兼职委员”,建立起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帮助村(社区)理清发展思路,争取项目扶持,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福清市又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动员党员、干部从家乡出来、回家乡服务,对“兼职委员”制度进行提档升级,在全市开展党员、干部“争当乡贤、助推发展”活动。2019年以来,为更好发挥福清作为侨乡、海内乡贤众多的资源优势,实现乡贤“变散为聚”,福清市推动全市各村(社区)依法组建乡贤促进会,推动乡贤多领域、全方位参与家乡建设和治理,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格局。
二、做法
(一)搭台聚贤、筑巢引贤
福清市坚持以乡愁牵动乡情、以乡情聚拢乡贤,补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方面坚持广开门路,搭建聚贤之台。由镇村两级党组织牵头,甄选户籍或原籍在当地、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贤达人士,重点围绕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有道德声望、能力得到乡邻认可的老同志或村(居)民;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海内外贤达等“四类人员”,择优建立动态“乡贤库”。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均依法成立乡贤促进会,登记在册乡贤5920人。另一方面坚持以情为系,唤醒归巢之心。在全市范围开展“四个一”乡情记忆工程,以镇街为单位,通过建设一座乡贤馆、拍摄一部乡贤宣传片、编撰一套乡贤丛书、设立一张乡贤公德榜,加深乡贤对故土的思念与联系,激发乡贤对家乡的反哺与回馈。同时,开展“万名干部联万贤”活动,推动每位市领导挂钩联系10名左右知名乡贤,每位镇党政领导班子挂钩联系3-5名本镇乡贤,每位村“两委”干部挂钩联系1-2名本村乡贤,通过入户走访、线上交流、茶话座谈等方式加强常态化挂钩联系,以家人的牵挂、乡亲的期盼、党委政府的信任为牵引,感召乡贤能人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出资出力。
(二)立制领贤、对标育贤
福清市坚持在乡贤激励上下功夫、出实招,着力激发乡贤活力、赋能基层治理。一方面突出制度护航,把稳方向之舵。明确乡贤促进会是作为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这一定位,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发挥补位和辅助作用。制定乡贤促进会运作的“一套章程”“三项制度”,并规范“四个先后”。“一套章程”,即立足村情实际、乡贤结构、群众意愿,制定《乡贤促进会章程》,明确乡贤促进会参与基层治理的范围和规则;“三类制度”,即配套制定资金使用、活动申报、参事议事等制度,规范乡贤促进会参与基层治理的形式、方法和要求;“四个先后”,即会员变更先审核后办理、相关会议先报批后召开、筹集资金先公开后使用、服务活动先申报后开展,依托制度推动乡贤促进会步上规范化轨道。另一方面突出导向激励,凝聚奋进之力。福清市为乡贤回归量身定制各项政策激励措施,涵盖税收反哺、创新奖励、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借力内在激励。坚持靶向育贤,紧盯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网格化摸底,把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纳入组织视野,给予尊敬尊重,强化关心关爱,打造乡贤后备库。制定“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办法,创新开展首届福清市“荣誉市民”评选活动,表彰10位贡献突出的乡贤代表。突出政治赋能。鼓励和支持具备卓越领导才干的乡贤竞选基层干部,举荐擅于谏言建策的乡贤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力邀精于处理村级日常事务的乡贤进入社会组织服务村(居)民。坚持良性互动。深化“融聚英才”行动,推行“乡贤+项目”打包引进模式,持续优化创业优惠、岗位安置、住房保障等惠贤政策。制定出台《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鼓励和支持离乡企业家、高校毕业生等回乡创业就业,为重点企业和民生项目提供个性化、全流程服务,并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三)精准用贤、崇德尚贤
福清市聚焦发挥乡贤力量,引导乡贤服务中心、融入大局。优化协商机制,以贤引德塑乡风。常态化召开乡贤座谈会、茶话会,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重大事项,更广泛更直接地征求乡贤的意见建议,既能及时传达上级部署要求,又能实时反馈基层社情民意,当好村“两委”和村民间的“传声筒”,不断优化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决策机制。强化矛盾化解,以贤引智强治理。推动全市各村成立乡贤调解室,广泛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各领域优秀人才成为乡贤调解员,条件成熟的按照选聘条件和程序,聘为当地镇(街)、村(居)乡贤调解室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利用乡贤的威望、信誉,通过乡情、亲情和真情化解不稳定事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提升监督质效,以贤引力促发展。按照“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的原则,开展点题式、专题式监督。通过列席村“两委”会议听取通报、参与项目检查验收、调查研究收集民意等方式,对村委会重大决策、集体“三资”管理、村务财务公开等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的村级治理问题,及时向村(居)委会提出建议、督促整改。
三、实施成效
(一)基层治理合力不断凝聚,人才短缺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基层治理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予以支撑。乡贤群体一般具备丰富的农村生活生产经验或特殊才干,容易获得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成立乡贤促进会,有助于推动乡贤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和农村众多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同时,虽然当下资金、技术及各种政策对农村的倾斜和扶持不断加大, 但对农村而言,最紧缺的还是人才资源。发挥乡贤的补位作用还能够弥补农村空心化带来的人才流失,增强农村活力,并通过乡贤自身的才能和影响力,为家乡争取更多资源,带领农民发家致富。2021年福清市村(社区)“两委”换届,新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有612名为镇、村乡贤库成员,全市503个村(社区)有301名村党组织书记为当地乡贤,基层治理主体逐步优化。
(二)资源配置模式持续优化,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有效推进
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各类资源的有效支撑,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乡贤以自身学识、财富及创业才干、经验技能反哺桑梓,既为当地带来丰富的资金和技术回流,又带回先进的管理经验,让各项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同时,乡贤还能争取各项优惠政策,有利于产业的迭代升级和农民水平收入的提升。福清市仅2018、2019两年,便筹集到发展资金6.6亿多元,主要用于各村产业发展、奖教奖学、扶贫助困、改善村容村貌等。如:海口镇牛宅村通过召开新春乡贤茶话会,募集侨胞乡贤捐资近3300万元用于村庄道路建设,海口镇石溪村乡贤捐资2080万元、龙田镇上薛村乡贤捐资2000万元,作为家乡发展项目建设资金;高山镇薛港村乡贤募捐资金600多万元,成立“教育”“安老”“助困”等三个基金,用于奖教奖学、扶贫助困。
(三)文明乡风培育日见成效,和谐人际关系得到有效构建
乡贤文化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及村庄整体建设,乡贤的良好品行也为农民素质提升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弘扬乡贤文化,能够唤醒村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集体认同感,进而激发其反哺桑梓的热情。同时,乡贤群体的存在,使政府与农民之间有了一个更好地沟通桥梁,让农村社会各种意见和声音得以充分表达。2021年以来,福清市通过设立乡贤调解室,化解矛盾纠纷3500多件,反馈群众诉求4700多条。如新厝镇江兜村以打造朱子草堂、乡风馆、乡贤馆、乡土馆等文化阵地为抓手,通过“知贤”“颂贤”,传承乡贤崇文重教、崇德向善的理念,切实深化思想教育成效,农村的人文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经验启示
(一)做好乡贤补位的核心,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根主线
党的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基层治理的核心和关键,必须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领导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福清市在推动落实“党建引领、乡贤补位”模式的过程中,坚持完善乡贤补位的整体运行机制和体系,合理区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乡贤促进会的职责定位,并对乡贤促进会参事方式、参事范围、参事规则等方面予以制度性的规范。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真正把基层党建的活力和优势转化为乡贤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实际成效,乡贤促进会才能更加健康有序运行,乡贤才能真正成为助推基层治理的有益补充。
(二)做好乡贤补位的关键,是要提升乡贤身份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众多乡贤因为乡愁情结, 热衷于家乡的事业建设,要推动乡贤发挥更大的效用,就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乡贤身份的激励机制。福清市坚持加强对乡贤补位基层治理积极作用的正面宣传, 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对取得良好治理成效的乡贤促进会给予表彰奖励, 激发他们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积极营造条件,让表现突出的非党员乡贤加入党组织,支持乡贤竞选“两代表一委员”,进一步强化乡贤政治身份认同。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强化乡贤群体的情感身份认同,为乡贤财智回归搭建更好的平台,才能保证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三)做好乡贤补位的重点,是要引导群众有效参与
准确把握群众期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也是乡贤补位的重中之重。福清市坚持以乡贤补位为先,发挥贤民共治的“共振效应”。一方面,以乡贤人脉为有力杠杆,撬动资源、资金与技术,借助支部领办合作社等一系列创新方式,让村民不仅能有工作创收,还能共享股权红利。另一方面,构建定期反馈制度, 让乡贤能够依靠在农村基层良好的人脉关系, 以常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各类社情民意, 为做好基层治理提供有益参考,让各项村策更贴近民情,让村民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实践表明,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唯一标准,只有用群众身边信任的人,解群众身边烦心的事,回答好基层治理为了谁的问题,乡贤补位的现实意义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