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滁州学院:“PLUS”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滁州学院党委

2022年08月16日14: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近年来,学校党委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相关文件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党建工作“PLUS”模式,激活基层党建红色引擎、释放党建工作活力、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学校是首批“安徽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安徽省党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单位、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3个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一、背景

滁州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工作的引领和核心地位,树立问题导向和质量导向,针对党建与事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P(Plus)——党建“加”,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适应新时代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群团共建”,推进L(Lead)——党建“带”,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针对基层党组织易于陷入“自我循环”“单打独斗”的困境,探索联学联创联建的U(Unite)——党建“联”,打造互联互动、开放融合、资源共享的党建共同体,焕发基层组织活力;针对基层党建工作吸引力不强等短板,推行S(Small)——党建“微”,以“微创新”做活基层党建、“小突破”释放新动能。

通过创新党建工作“PLUS”模式,运用系统思维和开放融合打破党建工作中的“孤岛现象”,将党建“加”、党建“带”、党建“联”和党建“微”四者有机结合,实现精准定向发力,形成叠加放大效应,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做法

(一)以“党建+”为核心,引领融合发展

坚持服务大局、分类施策、整体推进、改革创新,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党建+”机制。学校连续3年举办“十佳‘党建+’”案例评选展示活动,编印《“党建+”创新案例汇编》。

一是聚焦“加什么”,细化“党建+”主要任务。明确“党建+”是聚合党建力量的枢纽站,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特色创建,找准切入点,着力解决好“加什么”“实现哪些融合”问题。指导各单位各部门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常态化疫情防控、教风学风建设,与硕点创建、文明校园创建等相互嵌入,融合推进。全国“样板支部”物联网工程系党支部围绕“党建+专业建设”,形成“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专业建设”的党建工作范式,助力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彰显。

二是聚焦“如何加”,推动“党建+”落地生根。明确“党建+”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体,因地制宜创新融合模式、载体抓手、运行机制,打造融合点,解决好“怎样加”“如何入手”问题。坚持模式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环节设计和课程教学目标,“四融入”推进“党建+课程思政”;坚持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学生党建“四个带动”育人机制、机关党建“四个表率”作用机制;坚持载体创新,全国“样板支部”地理信息系党支部以“田野支部”党建工作品牌为载体,党员教师带头把科研做在希望的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把育人灌注入服务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三是聚焦“怎么样”,保证“党建+”取得实效。明确“党建+”目的是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强化典型引领、考核激励、氛围营造,明确落脚点,解决好“怎么样”“成效如何”问题。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创建考核,探索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落实党员干部“五大激励”和“十项监督”制度。师生党员中涌现“全国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乡村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以党建“带”为牵引,延伸工作手臂

坚持“党建引领、群团共建”的工作思路,将群团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发挥党组织的组织育人优势,在“带”字上下功夫,以“四个带动”发挥党建对群团工作带动作用。

一是组织带动。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教师党支部与学生社团结对共建工作的通知》,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选好配强群团组织干部,把抓党建带团建列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力。

二是队伍带动。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把“推优”入党作为团组织履行政治职能的重要抓手,优化“推优”程序,完善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机制,组织党员密切联系团学青年,巩固党团血脉联系,确保群团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三是工作带动。实施党团共建“2211”行动,全面推进群团组织活动载体、管理机制等改革创新,推动党组织活动与群团组织工作联动、活动联办、业绩联创,培育出“蔚园理论之声”“演员的诞生”“超级演说家”等一批党建与思政工作品牌。

四是榜样带动。激发“生力军”能量,开展先锋引领、先锋护航行动,组织党员开展“三亮一比”(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贡献)活动,示范推进教学科研、硕点创建、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学生党员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带动创先争优。

(三)以党建“联”为纽带,汇聚党建资源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原则,通过理论联学、组织联建、品牌联创等形式,变“自我循环”为“开放融合”、“各自为战”为“互联互动”,优化活动组织方式,实现党建资源集约化,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理论联学,打造学习“共同体”。基层党委“结对学”,突出集中研讨交流,探索开展碰撞式、互动式学习,在研讨交流中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思想火花。教师支部“互动学”,先进支部、样板支部互动学习,找准结合点,将理论学习与各自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学生支部“互助学”,激发学生党员在学习上紧起来、快起来、比起来,提高素质,增强活力。

二是组织联建,共筑发展“同心圆”。上下联动,校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联系二级学院党委开展调研指导,参加联系党支部“三会一课”,督促指导提升组织生活质效,加强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的纵向联动。横向带动,机关党组织与学院党组织、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结对子”等开展联建,党课一起上,党务相约亮,活动齐商量。内外互动,师生支部与校外社区、社团组织、其他高校党支部等加强联系与合作。

三是品牌联创,打造党建“新高地”。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强化党建品牌创建,协同打造“融合发展的蔚园党建”特色党建品牌矩阵。选树示范案例,联创“党建+”、微党建、主题党日等精品化项目品牌,评选基层党建工作“三十佳”案例60个;选树示范项目,联创责任岗、先锋岗、示范岗等党员品牌;选树示范点,联创党建工作标杆示范点品牌,获批全国样板支部3个、全省标杆院系1个、全省样板支部3个,培育创建校级标杆院系3个、样板支部10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5个。

(四)以党建“微”为抓手,焕发基层活力

坚持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做起,以“小突破”“微点子”“细操作”提升工作质效,制定并实施《关于推行“微党建”模式的指导意见》,“三式”并举推行党建“微”模式,实现以“微创新”做活党建、“微支点”撬动党建。学校连续3年举办“十佳‘微党建’”案例评选展示活动,编印《“微党建”创新案例汇编》。

一是主推“单一式”。聚焦个别主攻点,选取一项内容任务重点落实,以求做深做实、提质增效,如聚焦“微党课”,突出灵活性,以举行微党课比赛、推行党员轮值主讲党课、情境式党课、沙龙式党课等丰富多样的方式,让党课“活”起来。全国“样板支部”计算机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创建“红芯计科”微信公众平台,聚力党的基本知识可视化呈现,制作发布党建微动画28部,“靓”起党课新风尚。

二是拓展“组合式”。选取几项内容进行有机合成,打好系列“组合拳”,以求创新模式、形成特色,实现整体效果大于个体之和的集聚效应。财会系学生第二党支部通过“微组织”增凝聚、“微课堂”强引领、“微学习”筑根基、“微服务”树先锋,形成党员教育管理“四微”工作法;数学与金融学院党委以“微阵地”为平台夯实新体系、“微指导”为引领构建新格局、“微治理”为保障聚力新引擎,“三微一体”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三是探索“耦合式”。统筹推进“微党建”与“主题党日”“党建+”,以求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比如食品工程系学生党支部通过“微课堂”“微分享”“微实践”“三微”模式丰富主题党日形式,引导学生党员有效处理好政治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关系,既做好规定动作,又结合实际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实效。

三、成效

1、提升了党建引领力,实现从“跟随”向“引领”的转变。通过推行“PLUS”模式,深化了党员师生的思想认识,扭转了抓党建的“被动”心态,进一步完善了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把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落细落小,真正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构建了“党建引领、各方联动”的全覆盖网络,用党建“绣花针”穿起高校治理“千条线”,增强以党建工作引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实现将党建工作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引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2、提升了党建凝聚力,实现从“结合”向 “融合”的转变。通过出台“党建+”“党建带”“微党建”等系列文件,推动“PLUS”模式成为汇聚一切力量的超链接,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从初步结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物理捆绑,走向“同向同行、共融共促”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干部“双提(提素质能力、提精神状态)”,头雁“双带”(党建带头人、业务带头人),党员“双争”(争优秀党员、争岗位建功)活动,开展“学史力行、干在实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了竞进有为的创业生态,学校综合实力排名连续三年大幅跃升,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3、提升了党建推动力,实现“隐性”向“显性”的转变。充分释放“PLUS”模式的“1+1>2”的集成效应,学校各级党组织生产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入列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1个、国家一流专业3个,19个专业上榜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4个专业2022年进入一本招生,近5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第26名,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入选教育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连续5年入围全省发明专利百强榜,为金寨、岳西等地方政府带来经济收益逾百亿元。

四、启示

1、认识上,要打破思维壁垒。学校党建是系统性的整体建设,要坚持系统谋划,克服“就党建抓党建”“自我循环”“单打独斗”的封闭思想,树立开放心态和宏观视野。在党建工作“PLUS”模式推行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党建工作的横向关联,有效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实现了“叠加”效应,推动构建“一盘棋”的“大党建”格局。

2、动力上,要创新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是推深做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形势下,如何创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规律和学校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需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党建工作“PLUS”模式推行过程中,我们注重优化工作方法,拓展党组织功能,延伸工作手臂,推进党建工作革故鼎新、焕发生机。

3、目标上,要推动融合发展。发展是高校办学治校的第一要务。党建工作为事业发展指明政治方向、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而学校事业发展成效又是检验党建工作的重要旨归。在党建工作“PLUS”模式推行过程中,我们通过“加”“带”“联”外向发力,通过“微”内向落实,“内外兼修”推动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彰显党建“最大政绩”。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