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福建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探索幸福近邻“1314”工作法 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福建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党委

2022年08月12日10: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2006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房地产市场,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要求,厦门市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大力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林居住区就是当时厦门市最大、也是第一个开建的项目。2009年为做好高林居住区2.4万居民的服务保障工作,金安社区就此成立。面对社区中低收入家庭多、老人多、小孩多、辖区资源少的特点,金安社区党委创新探索幸福近邻“1314”工作法。通过搭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楼层管家”四级管理服务网,组建“近邻朋友圈”,推行志愿服务,实现“敬老在邻有福、育幼有邻积福、扶弱助邻造福、文化乐邻享福”,有效激发小区治理新活力,实现社区治理服务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步升。

二、做法

(一)“1”核聚心,激发红色邻动力

培育“微组织”促引领。秉持“小区治理要强、小区党建先要强”的理念,将支部建在小区上,以小区(网格)党支部为支点、兼合式楼道党小组为着力点、楼道党员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培育楼梯长、楼层管家,由梯长组成网格自管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并由各自管小组推选人成立小区治理委员会,赋予议事权、建议权、监督权,突出自治功能,正规化参与小区治理。

开展“微学习”促祥和。坚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组织党员、居民读书会、读报会、学习分享会,让在场的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新思想和党史的学习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转化为提升思想觉悟和为居民邻居办实事的动力。同时广泛运用小区多平台广泛传播上级精神和民生服务等重要信息传达到每个党员、每名居民,通过键对键、面对面、心交心,让理论知识更好入脑入心,让文明新风沁人心脾,让思想带动润物无声,让新时代小区党建引领治理工作飞进寻常百姓家。

搭建“微平台”促畅通。落实“支部建在小区、服务落在邻里”的治理格局,开通线上“金安之声”“居民意见箱”,搭建线下“党代表服务站”“书记回音壁”“民情会客厅”,延伸小区党建触角。发动社区党员、梯长、楼层管家等群众骨干力量,主动听取收集居民普遍关心的小区发展事务,了解居民林林总总的“大烦小事”,掌握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变被动应对、被动管理为主动发现、主动解决,激发小区治理内生动力。

(二)“3”治融合,邻盟合作共发展

联商联治,打造友里议事圈。聚焦小区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邀请职能部门、社区“大党委”成员、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小区贤能达人等问诊小区治理难题,为小区建设和发展把脉支招。发动小区党员、梯长、楼层管家等群众骨干力量收集居民普遍关心的社区发展事务,聚焦社区环境卫生、占道经营、机动车、电动车停放等难点问题定期议事,倾听民意、搜集民情、讨论民事,通过“邻”协商、“邻”协同、“邻”参与、“邻”服务的工作法,真正让居民说事、议事、主事,让党员干部释法、说理、建言,把小区一户户居民连接起来,一起商量一起办,让党群的关系更加密切融洽,凝聚起小区治理合力。

居民自治,构建睦邻一家亲。破解保障性住房小区无政策依据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的问题,选聘梯长,在小区内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氛围,挖掘小区内医生、警察、法官、律师、教师等10类专业人才,在小区就近为居民服务,实现小区内相互服务、自治管理,把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压缩成为民服务“零距离”。

多元共治,绘就亲近同心圆。用好社区志愿服务“金钥匙”,深化在职党员报到活动,结合精准“双报到”认领“幸福链接”近邻服务项目,构建起友邻互助服务网,形成 “多方联动、团结协作、精准发力”的服务模式。通过党建工作联动、社区文明共建、干部群众互动、居民需求联办、文体活动联谊等有效形式,搭建需求清单化、服务项目化共治平台,架起靠党员推动服务、让服务温暖邻里的基层“连心桥”。

(三)“1”点关注,网格管理零距离

聚焦民生需求,围绕系统化建设、标准化运作、精细化服务,推进社区网格治理。一是定好“三清单”,全面及时掌握和回应居民需求,梳理民生、物业管理等各方面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制定职责清单、便民服务清单和问题清单,确保民有所求、我有所应。党员带头参与小区管理与服务,带头整治楼道堆杂、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协调解决自来水管老化、消防喷淋系统滞后、阳台设计缺陷等问题,真正做到居民身边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二是用好“四走访”,做到重点人重点事重点任务“马上访”,高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特扶家庭“每周访”,80岁以上老人、重残老人、重点优抚对象、重症精神病人等“每月访”,低保特困人员、三类安置帮教人员、80岁以上空挂老人“每季访”,切实解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用真情和实际行动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三是走好“五步法”,建册梳理问题,协调各网格长、业务口分管或相关单位为责任人,联动各方介入处理,及时向居民反馈处理结果,并定期回访跟踪问题成效。切实把服务末端精准延伸到居民家门口,通过内强素质、外强服务、力量下沉,把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压缩成为民服务“零距离”。

(四)“4”项服务,邻心聚力惠民生

与邻为亲,拉近“邻里情”。在小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小区党员的带动下,小区内大小事务都有了主心骨,党员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针对垃圾落地、占道经营等难点问题,近邻一起投入整治环境卫生、宣传文明新风,在文明创建中“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生活便利了,环境变美了,邻里感情更近了,真正做到了“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共同打造了家门口的最美丽的新风景。

与邻为善,化解“邻里结”。优化整合共建单位、双报到单位、社会力量等资源,凝聚起小区治理合力,在居民楼道架空层设立“睦邻角”,搭建起定纷止争、邻里沟通平台,促进邻里矛盾就地化解。

与邻为伴,共享“邻里乐”。以庆元宵、过端午等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开放“近邻休闲亭”“便民宣传角”“儿童梦工厂”等功能完备的便民服务场所,营造和谐邻里关系。针对社区不少老人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开办“银发学堂”,链接社会多方资源,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可以随时充电,享受终身学习的快乐。

与邻为盟,志愿“邻聚力”。用好社区志愿服务“金钥匙”,建立“135N”党员模范带头服务模式,通过爱心结对帮扶让邻里情更浓,深化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就业圈、医疗圈、服务圈,凝心聚力共治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三、成效

金安社区大力弘扬“远亲不如近邻”文化,突出红色示范引领带动,坚持“三问于邻”——问政于邻、问需于邻、问计于邻,推进服务资源向基层转移、服务力量向居民区延伸、服务内容向社区居民需求靠拢。聚力“邻里朋友圈”建设,通过让居民之间做好邻居做好朋友,找回传统文化里的邻里之情,让保障性住房小区有爱有温度,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1314”工作法,实现小区治理服务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步升级,切实打通了党群联系“最后一米”,让城市基层治理变得更贴近实际、更富有效率、更具有人情味,也让“一生一世好邻居”的理念之花绽放社区每个角落。

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级文明社区”“福建省五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等71项市级以上荣誉。

四、探讨

小区从解决居民所想所需所盼出发,尝试探索“楼层管家—梯位—网格—社区”由下而上的自治模式,以弥补小区无业委会的先天不足以楼栋为单位,通过居民自荐与推荐等形式,从楼道党支部书记、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热心居民中挖掘招募“楼层管家及梯长”参与小区自治。从优秀的党员和居民骨干选聘楼层管家及梯长,并从楼层管家及梯长中遴选出片区自管小组,并由各自管小组推选人成立小区治理委员会。“楼层管家及梯长”们的存在,不仅可以起到监督物业服务水平提升,还搭起了居民与社区间的桥梁,及时汇总居民需求,将社情民意反映给下沉一线的网格员,再由网格员整理给社区进一步处理。“楼层管家及梯长”作为群众的传声筒,让服务群众更加精细,让治理问题解决更加高效。我们看到,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梯位、一个楼道,有了更多小区和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撬动着整个小区大变样,形成了良性循环。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