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工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09日13: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烟台黄渤海新区围绕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在推动内涵式发展、系统性增效上下功夫,按照机制衔接、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的思路,以烟台市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打造出“同心圆”式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迈上“快车道”。
一、背景起因
烟台黄渤海新区,管辖陆域面积360平方公里,辖4个镇街,232个村居社区,总人口53.8万,基层党组织1439个,党员2.1万多名。其中城市社区25个,各类住宅小区97个,常住人口近41万人,2021年,在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排名第八。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基层治理体制的持续深化,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权责不对等。街道、社区在城市基层治理中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但由于权小责大,经常陷入“小马拉大车”局面。二是条块不协调。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需要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能部门协调难、执法队伍统筹难等问题,导致街道社区党组织治理“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破解难题“力不从心”。三是供需不匹配。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力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治理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上下联动运行机制,为民服务质量不高。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烟台黄渤海新区按照机制衔接、互联互动、资源共享的思路,对城市基层党建进行系统谋划,推动从“条块分割”向“相融共生”转变,从“单点用力”向“联合发力”转变。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纵向同轴、横向同心”的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四级联动”。针对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公转”意识,区、镇街层面全部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涵盖政法、人社、建设交通等10个职能部门,下设网格治理、物业服务等5个专项工作组,今年以来,研究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业委会规范管理等85个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各方协同的整体合力;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处,统筹谋划城市社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指导镇街党委吸收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影响力、带动力强的新业态企业、“两新”组织成立“社区毗邻型”“新就业群体服务型”等6个区域型红色党建联盟,有效整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各社区党组织每季度邀请物业公司负责人、业委会成员、综合执法下沉队员等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定期协商解决商户店外经营、电动车乱停等居民关心关注问题。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的“三有”标准,选任256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建立“党支部先议”制度,由小区党支部主导建立小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成效评议会等机制,引导小区党支部第一时间帮助群众协调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二是建强“治理龙头”。出台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原则,实质性取消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将街道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经济社会管理等权限下放,使街道党委在引领基层治理中的“轴心”作用更加突出。健全社区工作者坐班值班、帮办代办等8项工作制度,全域开展社区延时服务试点,选取6个社区先行先试,在充分听取社区工作者和群众双方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延时错时、预约办理、轮值坐班等弹性服务制度,结合24小时电话受理、网上预约方式,确保社区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
三是延伸“治理触角”。做强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健全“一支队伍”联合执法机制,538名综合执法力量逐人确定分包网格,明确执法范围,公示联系电话,常态化到网格内发现处置私搭乱建、侵占绿地等违法违规行为,由区街条块分割变街道统筹领导。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一张网”治理改革,按照每200-300户居民划分1个网格的标准调整居民网格设置,将综治、公安、消防原有的各类网格,整合成1041个基础网格。按照每个网格至少1名社区工作者、1名专职网格员、1名物业管理员的“一格三员”标准配强网格力量,筑牢社区治理底座。
(二)延展“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的服务半径。
一是聚合部门资源同织“共建网”。注重把部门单位优势资源下沉到城市基层党建“大盘子”中,连续3年开展“双报到、双认领”工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开展“党组织领项目、党员领任务”主题活动,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凝聚到城市基层治理的“一张网”中。目前,全区4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4500多名党员和25个城市社区的近20万名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累计投入700多万元,帮助解决流浪狗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群众关心关注问题3200多个。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18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迅速集结,在“双报到”社区分包小区、点位,成立89支“党员突击队”,协助参与排查、流调、转运等工作,为筑牢疫情防线贡献力量。
二是用好物业资源同铺“共治路”。深入推进“红心物业”党建领航工程,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口前移到业委会组建阶段,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组建的结构建议权、人选建议权、资格审查权“三项权力”,推动“红色业委会”组建率同比增长80%。配套出台物业企业考核、业委会组建等规范性制度文件6个,25家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各方协商解决停车位规划、物业费欠缴等城市基层治理难题930个。国奥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党支部在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打造“幸福餐厅”,采用以房租部分减免换食堂成本价销售模式,不仅为居民开放,还对小区的快递外卖小哥网兼职格员提供半价套餐。疫情期间,餐厅推出特殊人群送餐上门服务,18名小区党员为腿脚不便的老人、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免费送餐320余次。
三是调动群众资源同打“共享牌”。实施“民事民办·幸福睦邻”行动,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参与进来。在社区全面推行“幸福家园圆桌会”建设,规范提事、议事、办事、评事程序,引导社区群众说事议事、自我服务。突出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去年以来,累计培育以党员为骨干的公益慈善类、矛盾调处类、邻里互助类群众服务队伍35支,集聚1200多名群众力量。丹阳社区“居民恳谈会”、华城社区“民情回声壁”、悦海社区“悦驿家议事会”等一批各具特色、接地气的民主协商品牌“破土而出”,呈现出“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办”的幸福画面。
(三)健全“多点投入、全面覆盖”的保障支撑。
一是配齐“能说会干”力量。在街道,结合机构改革,在每个部门单位专门设置党建办专职抓党建,并配备了3-5名专职干部,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6%。在社区,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标准核定社区工作者总量,目前已应配总数83%,平均年龄不到35岁。持续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证、全科能力证“双通关”认证体系,76%的社区工作者具备“全科社工”能力。建立岗位与等级相结合的3岗18级发展体系,每年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事业单位人员,畅通社区工作者职业晋升渠道。实施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挂牌12处优秀社区书记工作室,建立每月论坛交流、半年提级述职制度,着力打造懂城市、善治理的社区队伍。
二是做强“真金白银”保障。场所保障——在园区、片区、龙头企业等地打造了“1+4+N”党群服务矩阵,建设了6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全市率先推出“暖新十标”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驿站建设标准,首批建成47处“城诚驿·暖心家”,可一站式提供歇脚休息、充电热饭等10多项确需服务,让新就业群体们随处感受党建温度、城市温暖。经费保障——在严格落实6万元的社区办公经费和30万元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础上,每年补助近1500万元用于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党费补助、党费返还、财政支持、企业列支等,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平均补助达5000元以上。同时,每年拿出近85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两新”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对77家省、市、区三级“百千万提升工程”培育对象,按照每家每年1万元的标准,单独列支工作经费。
三是构建“聚智聚力”平台。聚焦智力平台建设——2020年5月,创办江北首家城市党建学院,聘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冷晓燕等100余名全国知名的优秀党务工作者、高校教授及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在教学基地打造上,整合烟台全市城市党建领域优质资源,建设160多个可学可看的现场实训教学基地。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全国党建学院发展路径研讨会、河南省街道党工委书记示范培训班等有影响力的党建论坛、培训活动100多场,迎接5万余人次来烟台、学烟台。聚焦智慧平台建设——全区统一打造“下呼上应”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线上平台,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配备近百套会议指挥系统设备、1000余个手持终端,确保实现问题随时报、指挥零距离。为了方便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发挥作用,全区还打造了“暖新e家”线上平台,开通“随手拍”等10余项功能,快递外卖小哥发现井盖破损等问题可以随时拍照上传,反映的问题由后台管理人员分级派单处置。同时,对反馈问题的小哥网格员进行积分管理,年底凭积分兑换充电宝、头盔、护膝等小哥确需的“暖新商品”。
三、取得成效
通过打造“同心圆”式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有效强化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基础,提升了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各方力量唱“独角戏”变为党群“大合唱”,实现了“三有”目标:
(一)街道社区有力量。大力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在区市、街道两级全部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出台“五项权力”具体操作细则,健全“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彻底解决了以往城市治理“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问题,让街道、区党组织更具能力、更有资源、更有底气领导治理。
(二)多元共治有效能。健全“社区牵头、部门共建、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治理体系,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特别是在多轮疫情防控中经受住了考验,街道、社区党组织广泛动员基层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为民服务有温度。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保障好服务好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黄渤海新区聚焦群众生活全链条需求,实施“暖心服务·幸福延伸”行动,优化社区服务供给,建立了全时全科全龄“三全”模式,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党群服务中心(驿站),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让群众天天有感、处处可及。
四、经验启示
(一)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统筹协调功能,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先手棋”。街道是微观之首、宏观之末,居于枢纽和轴心的地位,承担联通和兜底的责任。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厘清职责边界,实施减负增效,使街道当我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是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增强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四级联动的“动力主轴”才能一贯到底、强劲有力。
(二)健全条块融合的运行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城市越来越开放融合,基层党建必须适应并引领这种开放融合,确保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必须分级搭建议事协调平台,深入推进共驻共建,建立组织、责任、制度等联动机制,建立开放性的互联互动纽带。实践证明,只有打破条块壁垒和隔阂,推进街道社区、部门单位、新业态企业互联互动、同频共振,从相互分离走向相融共生,才能以党的组织优势,实现整合社会功能,凝聚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创新优化组织设置,确保党的工作进楼入户、全面覆盖。实践证明,只有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坚强有力,才能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党组织的力量统筹整合起来,才能实现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服务功能的最大化,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