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城市社区阵地全域升级

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02日11: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委政府在城市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建好用好社区活动场所,既是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现代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实现路径。对标新时代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吴兴区围绕老旧小区多、活动场所不足、功能设施不完善、服务载体欠缺的现实问题,坚持市区一体、强化党建统领,着力推动社区活动场所全域升级,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真正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团结引领群众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群众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让百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二、做法和成效

2019年以来,吴兴区新提升社区阵地49个,新增活动场所4.1万余平米,中心城56个社区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1100余平米,实现全域升级、全面过硬。龙泉街道白鱼潭社区获评“浙江省最具人气党群服务中心”,17个社区获评“湖州市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获评数位居全市第一。

(一)突出路径导引,变“最大短板”为“最优样板”

一是资产盘活法。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全面排摸辖区闲置用房,制定“一社一策”解决方案,召开专题协调会13次,将市教育局、卫健局等7家单位闲置资产进行整合,为27个社区新增活动场所2.8万余平米,其中2处资产直接划拨给街道、10处阵地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比如,市委组织部积极对接省国资委、省经信厅等省级部门,将市无线电管理局1600平米的闲置房产改造为爱山街道红丰西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让老社区焕发了新风采。二是共驻共建法。充分发挥主城区区位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依托辖区共建部门、驻区单位等资源,共享服务阵地。比如,朝阳街道与市、区两级驻区部门统筹建设北齐巷、红丰、朝阳社区阵地,新增活动场所2460平方米。同时,朝阳街道北齐巷社区阵地为临时板房,存在渗漏问题,在市建设局大力支持下,入驻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党群服务中心,让街区商户和小区居民“同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三是异地置换法。街道社区积极协调物业公司、开发商等,通过回收、置换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阵地不集中、位置“边角料”等难题。目前,已有11个社区与物业公司、开发商等进行阵地整合。比如,飞英街道新华苑社区与物业公司协商,将分散6处平均80平米的活动场所置换为一处达600平米的活动场所,大大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四是以租养租法。充分挖掘社区内部资源,将小而散的社区用房进行租赁,收取的租金集中承租面积大、服务居民方便的场所。比如,爱山街道龙庭社区将所辖2个小区5处房产以每年6万元出租,并以每年4万元承租某公司的房产,与相邻的原有社区阵地打通,既优化了活动场所又不增加资金负担。五是破旧立新法。针对部分社区主体建筑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等现状,与建设、自规等单位积极对接,以原址重建的形式进行全面升级。比如,月河街道文苑社区阵地面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困境,市区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商定对主体建筑进行重建,新增1000余平米功能空间,得到居民群众一致点赞。六是借势借力法。结合未来社区建设、老小区改造等省级试点契机,将社区活动场所提升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进行规划改造。比如,湖东街道东柿社区作为未来社区试点,新规划建设3000平米党群服务中心,涵盖未来邻里、教育、健康等九大优质场景,高标准打造未来社区党群服务新样板。

(二)突出资源下沉,变“功能单一”为“集约共享”

一是服务最大化。突出“小空间大服务”,健全便民服务清单,按照“能进则进”原则,将证照代办、信息咨询、社会保障等100余项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全面落实社区干部集中办公、承诺公示、群众测评等机制,打造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按照优化3项基本功能、配置N项活动功能的“3+N”模式,合理设置学习教育、公共服务、文体活动等场所,实现“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比如,飞英街道墙壕里社区秉承“五心”服务理念,推行在职党员“双联系双报到”2.0版,打造“爱心银行”,激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创设“红色联盟”“红色物业”“家园支部”,实现“服务不打烊、党建有温度”。二是功能特色化。充分挖掘社区自身资源,按照“一社一品”模式,打造百姓健身房、微“孝”餐吧、红色氧吧等357个有辨识度的特色功能室。比如,朝阳街道红丰社区针对辖区老年人集聚的特点,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共享门诊,定期为老年人提供血压监测、健康咨询等服务;碧浪湖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开辟200平米的刘祖鹏艺术工作室,形成以书画家刘祖鹏为带头人的老党员团队,每周组织书画展览、文化沙龙等活动,助推社区营造和谐人文氛围。三是力量多元化。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育43家社会组织实体化入驻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提供心理咨询、孩童教育、居家养老等专业服务。在全市率先组建72个家园支部,发动55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有效延伸服务时长。比如,龙泉街道白鱼潭社区家园支部为满足居民“白天要上班、晚上想活动”的需求,组织28名在职党员轮班值守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居民群众6000余人次。朝阳街道北齐巷社区通过组建“家园支部”“西街管家”“红色医疗+”等12个服务团队,汇聚在职党员、联盟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团队等力量,打造“红色周末”“今西之声”“老幼学堂”等一批亮点服务品牌,有效带动阵地“人气”,累计已开展志愿服务160余次、便民活动300余场。

(三)突出功能拓展,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

一是变身居民“会客厅”。围绕居民高频需求,常态化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主题党日、阅读书画、健身休闲等活动,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愿意来、经常来、喜欢来的温馨家园。月河街道马军巷社区索阿姨说:“以前,我们社区活动阵地是‘低小散’,大家都不愿来。现在有了舞蹈室、三点半学堂,老人孩子哪怕没事也都会来社区转转。”二是变身民情“回音壁”。依托“四色”民情、红色网格等载体,及时掌握一批居民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定期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展“四方会谈”,让群众有地方说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理事。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各类基层治理问题1215个,有力推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比如,八里店镇南塘漾社区通过“四方会谈”,集中解决了建筑垃圾没人清、电梯坏了没人修等问题,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群众感慨:“在小区里散步,从没有这么舒坦过!”三是变身小哥“加油站”。坚持“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创新“城市温度26”服务品牌,依托社区阵地就近就便打造“红色驿站”73个,提供便民饮水、应急药品、自助充电等24小时不间断服务,让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冷了有地方取暖、热了有地方凉快、渴了能喝口热水、累了有地方歇脚”,切身感受到城市温度。四是变身服务“共享圈”。坚持数字赋能,依托“8分钟党群服务圈”数字平台,绘制“党群服务一张图”,实现场所导览、活动预约、物业费缴纳等11项高频“生活小事”线上办理、线上反馈,方便党员群众随时看“菜”点“单”,有效提高社区活动场所的使用率。系统上线以来已服务群众12600余人次,评价满意率达97%以上。五是变身防疫“指挥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吴兴区注重平战转换,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疫情期间“红色大本营”,成为基层防疫站前沿的哨所,最大限度发挥人员集结、核酸检测、临时休息、物资储备等作用。党群服务中心变身疫情防控集结出发地、临时作战中心、大数据中心、防疫人员临时休憩地,切实筑牢“抗疫堡垒”,让红色阵地“战”时更红!

三、探讨

吴兴区紧盯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关键小事”,把社区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作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试金石,直奔问题去、紧盯问题改,切实以阵地的“提升指数”、服务的“质量指数”来换取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

(一)坚持党建统领提升党群阵地“融合度”。把党建统领作为工作主抓手,有效整合各单位和党员群众资源力量,通过高质量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做到了不仅在硬件功能上有人气,更在促和谐、做志愿上有实效,真正构建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坚持市区一体推动阵地资源有效利用。牢牢把握“市区一体”的发展定位,构建市、区、街、社四级联动体系,以“规划一体、区域一体、发展一体、攻坚一体、民生一体”理念,主动争取市级部门支持,变“闲”为“用”、变“散”为“聚”,实现社会治理和服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要坚持多元共治建好用好社区服务阵地。在完善党群服务阵地过程中,以融合各类党群服务场所为抓手,整合各类资源,将社会组织、在职党员、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等纳入共治主体,推动党员联学、活动联办、事务联议、服务联抓、阵地联建,激发了群众自治热情,践行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四)坚持群众导向完善党群服务矩阵。把提升群众的“四感”作为党群服务矩阵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摸清摸透“对方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通过打造“红色驿站”“党群小区客厅”“8分钟党群服务圈”等,丰富服务手段,缩短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纵向延伸服务触角、横向拓展服务内容,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