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委组织部、徐汇区民政局
2022年08月02日10:4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建立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14年以来,徐汇区在社区工作者额度薪酬、招录使用、培养激励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队伍体系。但是,对照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仍存在整体协同不足、队伍本领恐慌、专业素质薄弱、考评方式单一等一些突出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2018年底,徐汇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精神,聚焦“社区工作者”这一基层社区治理核心要素,向民政部提出申报实验区,明确要深化探索实践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机制,打造具有徐汇特色的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品牌。2019年3月份,经民政部批复同意,我区作为已通过结项验收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以“深化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机制探索实践”为新的实验主题,再次开展新一轮实验。
二、做法与经历
围绕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的全流程,徐汇区民政局全覆盖、全方位系统推进“五大工程”。
1.健全闭环管理,实施部门合作的资源整合工程。一是强化多部门统筹。区层面由区地区办负责统筹推进整体工作,区委编办、区民政局、区人社局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额度管理、教育培训、招录薪酬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相关工作。街道(镇)层面由社区党建办综合协调,社区自治办、团工委、社区工作者事务所等共同落实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使用主体责任。二是链接多方面资源。加强全区资源统筹,各部门、各街镇梳理盘点各自服务资源和服务项目,扩大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开放,形成《社区工作者成长手册》。深化“校区合作”,加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等院校合作,共育社区治理品牌和治理人才。三是形成多方面合力。打破部门工作壁垒和惯性思维,建立工作定期会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突出政策举措的综合集成,制定出台基层队伍关爱福利实施办法,落实体检、疗休养、工会经费等基础保障,推动社区工作者工会组织、团组织、妇联组织组建运行,让区、街、居各类体制内外资源力量向社区工作者队伍集聚。
2.严把队伍入口,实施择优选拔的基础管理工程。一是坚持择优选拔。建立常态化、公开化招录机制,在笔试中提升实务技能测评比重,在面试中开展真实案例情境模拟,在政审中落实审查要求,并加强试用期岗位实践考察,不让“一张试卷”挡住适合的人,着力破解“人岗不适配”问题。探索实行居民区选任、企业(应届大学生)定向招录等方式,先后定向招录宝武集团转型发展员工86名、应届大学生57名进入社工队伍,并从居民区选任42名社区工作者,进一步丰富了社工来源渠道。二是规范日常管理。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区层面出台《推进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实施意见》《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规范操作手势,加强党风廉政、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教育。各街镇做实做强社区工作者事务所,明确社工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加强日常人事管理。三是强化工作指导。区民政局综合考量房屋户数、实有人口、管辖范围等影响因素,合理制定社区工作者梯度式配备标准,并及时动态调整。区人社局举办个人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等专业培训,帮助街镇相关从业人员提高专业素养。
3.推动赋能增效,实施岗位履职的支持保障工程。一是助推全岗复合发展。推进服务型居委会建设和邻里小汇品牌打造一体发展,重塑居委会办公服务空间,打破传统以条为界工作模式,制定《全岗接待服务指南》,落实分片包块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将更多时间用于“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发挥“法律顾问、救助顾问、养老顾问、公益顾问”等社区顾问专业支持作用,编印《基层社区治理实务指引》《垃圾分类示范和优秀工作法》和《社会建设创新项目汇编》等实务指导资料,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社区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和工作指南。二是建立能力成长模型。立足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构成、胜任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现状,形成涵盖“基础能力、岗位要求、自我增值”等不同维度的“岗位职责清单”“履职能力清单”和“成长课程清单”,探索完善以能力为中心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培养发展“STEM模式”,实现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一人一档”,为社区工作者寻找能力短板和街镇开展教育培训提供参照模板。三是强化数字智能护航。充分运用我区第二批创新实验区成果,结合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任务,依托市“社区云”和区“一网统管”平台,建立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打通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应用,实现数据赋能,打造社区工作者履职支撑数字化应用场景,为社区工作者日常履职提供人口房屋数据反哺、民生标签分级管理、走访巡查即时上报、政策资源实时查询、典型案例学习借鉴等智能智慧支撑。
4.克服本领恐慌,实施教育培训的效能提升工程。一是优化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区层面注重示范型、提升型培训,比如赴台湾社会治理培训班、汇治理大讲堂、社工成长训练营等,街镇层面注重全员培训。同时,针对书记主任等居民区带头人,主要开展精细化治理大讨论、社会治理研修班等问题导向型研讨培训,提升领导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针对优秀社区工作者骨干,主要开展后备人才培训、青年骨干培训等成长式、进阶式培训;针对新任职社区工作者,主要开展初任培训和岗位实践。二是强化需求导向实践锻炼。建立一批邻里汇社会治理创新实训基地、聘请一批社区工作者成长实训导师、建设一批优秀书记工作室、落地一批社区治理和社工成长实训项目,并创新应用开放式讨论、工作研讨坊、小组调研、实地观摩、经验分享、情景模拟、技能比武等学习方式,提高社区工作者实战能力。三是推动专业实务能力提升。发挥区社工协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发挥居委会邻里小汇公益基地志愿服务平台作用,推动社会组织专业人才与社区工作者双向挂职交流,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5.促进成长成才,实施评价激励的职业发展工程。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自上而下考核和自下而上评议相结合,健全工作实绩(占比20%)、群众评议(占比40%)、组织评价(占比40%)等多维度考核机制,并将考评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岗位晋升、绩效工资、轮岗交流相挂钩。每年拿出2500万余元(全区社区工作者薪酬总额的5%),用于实施街镇创新社会治理激励考核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市通办”专项考核激励,并设置助理社工师、社工师专业资质奖励项目,努力形成多劳多得、按质取酬、激励优秀的分配导向。二是加强优秀人才选树。建立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后备人才培养库,加大培养发展优秀社区工作者加入党组织力度。近两年内共发展128名社区工作者加入党组织,另有214名社区工作者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注重培育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近年来,先后有4人入选区级人才库、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3人获评“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1人获评“上海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1人通过群团遴选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三是搭建展示交流舞台。每年举办社工文化节等社区工作者风采展示品牌活动,宣传最美社区工作者和“走四百”服务标兵先进事迹,树立社区工作者良好职业形象。定期开展新当选居委会主任、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岗位宣誓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荣誉感和岗位认同感。
三、成效与反响
1.链接全面资源,多方协同共筑综合联动平台,让社区工作者在岗履职有保障。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区治理中的核心要素,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涉及部门多、覆盖范围广、资源整合弱、统筹协同难等瓶颈问题。我们通过建立健全“4+13+X”的多元管理机制,强化各方资源的共用共享,落地体检、疗休养、工会关爱等各项激励政策,形成了各部门、各方面整体统筹、协力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
2.注重全面过程,优化队伍“选培管评”各环节,让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更清晰。社区工作者整体呈现出队伍基数大、成员年轻化、工作覆盖面广、岗位特殊性强、工作强度高等特点,不可避免存在着招录人员适配度差、在岗人员流动性大、职业发展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我们通过优化招录选任模式、完善薪酬福利保障、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搭建风采展示平台、创新考核激励评价、加强优秀人才选树等举措,招录到岗流失率多年来稳定在3%水平,队伍稳定性、岗位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社区归属感明显提升,报考竞争比常态化超过10:1。
3.强化全面提升,坚持岗位成才和专业成长并重,让社区工作者进阶发展有方向。社区工作者处于为民服务一线阵地,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不强、服务居民的水平高不高、面对群众的态度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我们通过全面实施社区工作者全岗接待和服务型居委会建设“四百”增能行动,优化完善分层分类全覆盖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智慧赋能支撑作用,有效促进了社区工作者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的解决。
四、探讨与评论
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必须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韧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我们将以本次实验区结项评估作为新的起点,继续按照中央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民政部有关实验区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区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部署,聚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主题,在加强政策衔接、各方协同上持续深化,在提升综合素养、队伍活力上持续用力,在满足人才需求、促进发展上持续破题,推动各项实验任务再上新台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举措思考:
一是加强社工实践锻炼。实施社区工作者成长训练营,提升社区工作者需求发现、项目开发、资源链接、组织实施、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等项目化运作能力,打造教育培训品牌项目。发挥社会治理创新实训基地、社工成长实训导师和实训项目作用,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项目需求开发和项目设计,帮助社区工作者开拓视野,提升实务操作水平。探索开展高级社工师育成工程,培养社区社会工作领域的拔尖人才。
二是优化考核激励体系。继续优化完善街镇创新社会治理激励考核机制,提升专业资质奖励额度,扩大相邻档次奖励差额数,体现激励优秀导向。全面推广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次、件、时长等方式进行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按质取酬导向。积极开展“最美社区工作者”“走四百”服务标兵等优秀社工选树活动,对优秀社工优先推荐加入党组织,并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工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等。
三是推动创新成果运用。继续深化完善社区工作者能力成长实践模型,探索建立标准化测试题库和场景案例库,试点开展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推动“岗位职责清单”“履职能力清单”和“成长课程清单”迭代升级。继续优化调整社区工作者履职支撑数字化应用场景各项功能,推动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的深度融合,拓展民生标签应用,探索台账报表智慧填报,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