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探索“1+2+N”楼道微网格治理模式

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组织部

2022年08月02日10: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滨江区是杭州“1·26”疫情初发地。1月27日,根据上级集中转运的决策部署,滨江区借鉴军队“三三制”战术,在疫情最严重的江三社区紧急组建94个“三人突击小组”,以一个小组包一个楼道的方式,在45分钟内完成全员告知发动、24小时内顺利完成“万人大转运”的任务。受此启发,滨江区进一步总结提炼“三人突击小组”实战经验,探索划分楼道最小治理单元,在全区推广“一长二员”三人制(楼道长、信息员、保障员),强化分工协作、平战转换,做强人员储备库,形成“1+2+N”的楼道微网格治理模式,有效提高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灵敏度。

一、背景情况

(一)事件背景

2022年1月25日晚11点,滨江区长河街道江三社区一企业报告一例初筛阳性,社区所辖的长江小区、长江西苑2个安置房小区与企业仅隔一条马路。1月26日,长江小区、长江西苑被划为防范区,共有居民楼94栋2688户。长河街道紧急调度24支有防疫演练经验的兄弟社区应急小分队驰援,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全员核酸采样,期间新发现有初筛阳性情况,在有关专家的研判下认为有社区内隐匿性传播可能。1月27日,根据省市指挥部大规模集中转运决策部署,长河街道在市、区两级驰援力量的全力支持下,以“一名街社干部+一名社区应急小分队成员+一名市区下沉干部”的配置,迅速组建94个“三人突击小组”,以一个小组包一个楼道的方式,在45分钟内完成全员告知发动,24小时内顺利完成“万人大转运”的任务。

(二)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1.人口基数大导致战时力量不足。“1·26”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在进行全员核酸、信息核查、人员流调、密接人员转运的同时,还要接待及处理居民大量来电来访。在小区封控阶段,更有许多紧急、突发情况和特殊群体的难题开始显现。社区人员力量的短缺成为疫情防控中最突出也是最紧迫的问题。以江三社区为例,该社区共有专职社工18名,其中两委班子7人,需要服务管理约11500名居民,相当于1名社工要服务近640人,力量严重不足。

2.楼道终端末梢作用发挥不明显。疫情初期,楼道长职责不够清晰、指挥不够顺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对楼道内居民、在职在册党员底数掌握不够精准,调动党员骨干、居民群众参与疫情防控手段不够多等问题相继暴露,在“社区—网格—楼道长—居民”的传统治理结构中,楼道层面的终端末梢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网格与居民之间的治理触角需要进一步延伸。

二、做法与经过

全面复盘总结长河街道江三社区“万人大转运”中“三人突击小组”实战经验,探索以楼幢为“最小治理单元”划分微网格,在全区推广楼道“一长二员”三人制,将传统“社区—网格—楼道长—居民”管理服务架构转变为更加合理高效的“社区—网格—楼道三人小组—居民”架构,形成“1+2+N”的楼道微网格治理模式。

(一)厘清“如何建制”。根据各小区实际,原则上按照高层、小高层住宅每个楼道,多层住宅、拆迁片区等30-40户左右规模,将全区精细划分2579个最小作战单元,建立“一长二员”三人制队伍。其中,楼道长要“有威信”,一般由本楼道有威望的党员或居民骨干担任,牵头统筹三人小组,负责政策民情上传下达,引导居民配合响应;信息员要“懂微信”,一般由能操作电脑和社交软件,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负责摸清楼道底数,更新数字化底账,常态联系居民;保障员要“重诚信”,一般由年富力强、为人热心的同志担任,负责相应物资保障和应急准备,联络好邻里,组织好活动。

(二)落实“如何选人”。由各社区党组织牵头,坚持定岗定人和储备力量同步考虑,通过“三排两比一聘”的方式构建“1+2+N”的楼道力量体系。“三排”即着眼于治理需求、专业特长、群众口碑等,全面排摸楼道(楼幢、片区)内的在职在册党员、居民骨干、新滨江人等人员力量,梳理形成“一长二员”初步人选名单;“两比”即通过对初步人选能力素质和本人任职意向的双向比选,确定“一长二员”建议人选;“一聘”即在审核审查和广泛征求意见后举行聘任仪式,并发放红马甲、工作牌等身份识别物品,同步在社区宣传栏、楼道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广而告之,增强队伍的识别度、认同感、荣誉感。截至6月底,全区已选聘楼道长2579人,楼道信息员2592人、楼道保障员2519人,另有储备力量7524人,均按楼道微网格编组入团。

(三)明确“如何履职”。按照“平战结合、重在战时”的原则,分层组建“一长二员”联系群,平时常态联系,战时就地参战,明确“四统一、四必联、四掌握”,即统一在楼道张贴服务联系卡、组建“一楼一群”、开展“先锋楼道(楼幢、片区)”“先锋个人”选树、纳入“志愿汇”服务通道;疫情防控必联、入户工作必联、空巢留守老小必联、邻里矛盾纠纷必联;在职在册党员必掌握、流动人口必掌握、房屋出租必掌握、喜事丧事必掌握。

(四)统合“如何支撑”。既有效整合楼道内部资源和力量,又将机关结对部门下沉力量、驻区单位、“两新”企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编入服务岗位,实现了资源在楼道叠加、力量在楼道沉淀、工作在楼道联动、任务在楼道落实的多元共治格局。

三、成效与反响

“1+2+N”楼道微网格治理模式以建好楼道为切入点,把基层党建同基层治理有效结合起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末端”。

1、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实基层治理“末梢单元”。有效吸纳在职党员、居民骨干等新生力量参与楼道治理,在治理“微单元”内扩大组织覆盖,增强党员力量。目前,全区共设立621个楼栋党小组,楼道长中党员比例29.01%,信息员党员比例34.61%,保障员党员比例26.79%,集结在职、在册、在地、流动等各类型楼栋党员10007名,累计走访排查流动人口2万余人次,协调解决居民困难1200余个,上报隐患事项200余个,非警务类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25.2%。

2、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参与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1+2+N”楼道微网格治理模式既有效整合楼道内部力量和资源,又将机关结对部门下沉力量、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编入服务岗位,实现了多元主体之间的互联互动。如长河街道观潮社区海威国际4幢3单元业主们在“1·26”疫情期间组建了“4·3大家庭”微信群,解封后群主“汤圆奶奶”主动加入“一长二员”的信息员队伍,通过“线上楼廊议事会”,不仅有效治理了破坏公共设施、楼道堆积杂物等乱象,还推动3单元住户们众筹10余万元对公共空间提升改造,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3、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增强为民服务的温度厚度。在楼道张贴“一长二员”服务联系卡,组建“一楼一微信群”,进一步畅通党组织与居民的日常沟通联系,及时把握居民需求。招募“楼道志愿者”,推出“楼道服务岗”,把为民服务的平台前移到楼道,将为民服务的行动延伸到居民家庭,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经验与探索 

 (一)“1+2+N”楼道微网格是破解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的有效路径。建强楼道“一长二员”队伍,有效构建和畅通了“社区—网格(小区)—楼道三人小组—居民户”的四级组织体系,对破解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多元结构管理难题是有益尝试。滨江区《推行“一长二员制”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新路径》相关做法在全省城乡社区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

(二)“1+2+N”楼道微网格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载体。楼道微网格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一长二员”既是党群关系黏合剂,又是公众参与催化剂。一方面,在治理“微网格”内不断扩大组织触角,增强党员力量,目前全区楼道长中党员比例29.01%,信息员党员比例34.61%,保障员党员比例26.79%。另一方面,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在楼道这一最小治理单元充分发挥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作用,通过日常拉练,发动居民群众自发参与平安巡查、日常疫情防控、迎亚运环境整治、防诈骗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认同感、责任感。

(三)“1+2+N”楼道微网格是推动治理关口前移的现实需要。“一长二员”队伍有效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了楼道自治和基层协商民主。比如,以改善家门口的环境为切入点,推动开展“先锋滨·楼廊提升改造”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解决楼道乱停车、脏乱差的同时,已整合形成1278个楼道党群阵地;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为目标,引导全区72%的楼道制定楼道公约,一体推动传统的社区工作向现代化社区治理转变。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