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29日14: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沈阳市聚焦打造“全国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总目标,顺应发展新形势和群众新期待,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坚持依靠群众、推动共治共享,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改革创新,坚持强基导向、抓实社区小区,全面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大力推动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有效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工作背景
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沈阳市站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将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贯穿到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转化为沈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场景,并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经验成果。2021年以来,结合全市开展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工程,努力做到“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全面打造“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幸福家园。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发挥“两邻”基层治理优势,迅速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转化为高效联动的抗疫工作体系,一个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单元,全力守护着沈城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贯穿始终,搭建“两邻”基层治理四梁八柱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注重务实管用,形成我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1+2”制度体系,即《沈阳市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中国共产党沈阳市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为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制度遵循,并对《实施方案》《行动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共确定了156项工作任务,明确了51家市直单位、13个区县(市)的工作责任,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落实;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延伸拓展组织体系,调整优化9600余个网格党支部,组建1.5万余个楼院党小组、2.5万余名党员中心户,切实将广大党员和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夯实“近邻胜远亲、邻里一家亲”的治理基础。特别是面对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建立临时党支部1.3万余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党员预备队1万余个,划分党员责任区1.1万余个,组织广大党员在运送物资、环境消杀、特殊人群关爱、卡点值守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居民群众和各类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推动条块融合。创建“党群e服务”“共联共享共建共促”等特色载体,健全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长效机制,全市2317个机关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精准对接,连续23年开展“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活动,基层治理从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单兵作战”向街道社区吹哨、职能部门报到的“兵团作战”转变。广泛开展以“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和工作服务对象,访遍特殊群体,访遍重点企业,访遍难点集中领域”“三深入三访遍”活动,全市20余万党员、干部围绕群众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需求,办好事解难事8.5万余件,让党徽在为民服务中闪闪发光。
(二)树立强基导向,打通“两邻”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开展散体楼标准化围合、无物业小区引进物业工作,筑牢“两邻”基层治理的根基。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小区治理难问题,全面推进散体楼标准化围合、无物业小区引进物业工作,将全市的散体楼围合成679个小区单元,并同步推动1471个无物业小区落实管理主体,从而实现我市6588个小区全部“有人管”,完成了每个小区都有物业服务的历史转折。很多围合小区如今成了花园小区、智慧小区,位于和平区广州街70号的散体楼单元,围合后的房价由原来每平9000多元涨至近万元;位于皇姑区千山路的8栋散体楼,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围合后又引进了物业公司、打造了4个小区花园、安装了智慧安防,老院子焕发了新活力,居民连连点赞。充分激励关爱社区工作者,配齐配强基层治理专业力量。新招录4000名社区工作者、全市总数将达到15300余人,从而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0人,超过全国平均18人的水平。向全市955个社区全覆盖派驻第一书记、副书记(挂职),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党支部、党员干部“三级包保”实名制工作体系。推出激励关爱社区工作者10条硬招实招,6月15日前,全市社区工作者按照人均500元/月的标准全部上调了薪酬。同时,为每个社区预核2—3个事业编,进一步打通社区工作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推进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确保“两邻”基层治理有阵地。按照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方式,在每个小区建设集“党建+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治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站,并实现有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有民生品牌下沉力量和工作机制、有必要的防疫物资等“十有”标准。全市预计建设党群服务站1850余个,平均覆盖3至4个小区,目前正在建设649个。
(三)全面推动“六大工程”建设,“两邻”基层治理取得新突破
实施党建聚邻工程。推动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100%覆盖,全面推开红色物业,依托“三长五员”工作专班(小区点长、应急点长、荣誉点长和物业管理员、卡口值守员、医疗防疫巡查员、社区警务巡查员、街道专管员),党支部引领全市物业企业有效融入小区治理,实现党组织100%全覆盖;实施服务暖邻工程。水、电、气、暖、应急、执法、信访等专业化力量下沉网格,零距离服务群众。组建“就业帮帮团”,以网格为载体开展入户走访,根据需求提供岗位。探索建立社区家庭签约服务站,为2.8万名行动不便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并组织中医药“大篷车”进社区、“知名专家到身边”等活动,提供居民“家门口”就医获得感;实施科技安邻工程。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扎实推进,将社区居民信息逐层装入网格、楼宇、单元、户,绘制完成覆盖2480余个城乡社区、60余万栋楼宇的“电子装户图”。深入推进“全市通办”,全市955个城市社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5%。开设沈阳市“教育慧邻”云课堂,免费提供生活技能、书法绘画、形体健身等10余门课程,4月份上线至今,累计点击人数4.8万人次;实施社会助邻工程。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在全市开展“守护夕阳、温情探访”专项行动,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对困难、留守、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体定期进行探访,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实现探访率100%,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实施和谐睦邻工程。建立居民公约“红黑榜”制度,建设“居民评理说事点”2600余个,培育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协商组织3000余个,召开协商会议1.4万余场次,休闲亭设置、社区食堂建设、车位规划、下水疏通维修等4800余个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社区协商形式得到妥善解决;实施文化亲邻工程。注重以优秀文化涵养人、感召人、教育人,将“两邻”基层治理与英雄城市塑造、劳模精神传承有机结合,融洽邻里亲情、弘扬时代新风。疫情期间,封控区、管控区居民书写的一封封“沈阳家书”,传递了邻里间隔空鼓劲、互相支持的守望之情,体现了沈阳人保护自己、保卫城市的坚定决心。
三、取得成效
“两邻”理念成为沈阳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靓丽名片。全市1527个村、955个社区统一悬挂“两邻”标识,50万份“两邻”年历发到居民手中,1.1万余名社区工作者全部佩戴胸牌服务,全市掀起了熟知“两邻”、宣讲“两邻”、践行“两邻”的浓厚氛围,居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由一种“理念”逐步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小区管理更加规范更有力量。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制定了小区治理工作导则、“12345+N+1”工作运行体系,以及“同网共治”工作机制等8个实施细则和小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小区治理的工作架构、运行体系、重点任务、工作标准、保障措施。实行“三长五员”小区实名制专班管理模式,全市6588个小区全面实现一个小区、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目前已有6500余名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点长,1.1万余名市、区下沉干部担任应急点长,会同每个小区里的老党员、老劳模等荣誉点长及专班其他成员倾情服务群众,真正把党建引领贯穿小区治理全过程。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等民生品牌进社区进小区,铁西区金谷社区的就业管家团队为居民提供足不出户的求职机会,沈北新区晨兴社区“耋稚园”引入儿童服务站提供课后服务,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让老年人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广大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基层治理队伍更具活力。我市社区工作者月平均薪酬达到5950元/月(含“五险一金”个人缴存部分),处于东北地区首位、全国上游水平,社区工作者感觉到有劲头有奔头有盼头。在刚刚结束的社区工作者招录中,4000个岗位报考了近10万人,彰显了我市社区工作者岗位的强大吸引力。
四、工作启示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两邻”理念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深刻回答了基层治理为了谁、依靠谁、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课题,传承了中国古代“以和为贵”“亲仁善邻”的优秀文化,体现出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治理理念的升华,必须站在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学习启迪智慧、以实践检验提升,确保科学精准、有力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切实推动党建引领实化具体化。近年来,为扎实践行“两邻”理念,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有机融合,沈阳市、区、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制定实施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行动方案,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议,推动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担纲领衔、示范带动,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城市基层治理优势。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发动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沈阳市在“两邻”理念指引下,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创造“邻”的载体、不断提升“善”的高度、广泛实施“伴”的行动、大力培养“从我做起”的自觉,搭建起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友邻睦邻平台,强化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同体意识,推动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慈善力量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将政府“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基层治理不能只是简单地“堵”、严厉地“管”,要治之有方、理之以情,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队伍。沈阳市紧紧抓住“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在选拔、培训、考核、监督、激励等各环节精准发力,努力打造“两邻”理念的忠实实践者,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支撑。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社区工作者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广泛动员组织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渠道、构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线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突出贡献。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核心是人、关键靠人,需要打造一批治理能力过硬的“红色头雁”和活跃在基层一线的主力军。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源泉。沈阳市着眼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把“两邻”理念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与时俱进抓改革谋创新、强弱项补短板,深入探索党建引领的新方式新路径,有效集聚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依托改革创新,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