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环江室党支部
2022年07月28日15: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环江勘探开发研究室(以下简称“环江室”)是2017年因矿权流转急需勘探建产而成立的新机构。面对新区块、新业务、新队伍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环江室党支部坚信人才是解决困难、拓展业务、科研攻坚、创造价值的重要战略资源,传承石油摇篮“三大四出”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大胆尝试、多措并举,在现有队伍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造就人才,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管理、技术骨干,取得了优异的业绩。
一、背景和动因
玉门油田的前身老君庙油矿始建于1939年,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在石油工业初创时期,玉门油田担负起“三大四出”(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随着中国石油开启矿权流转,经过83年的勘探开发的玉门油田在2017年获得首批环庆流转区块。为了尽快打破玉门油田资源接替的困局,推动玉门油田高质量发展,亟需快速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领军型科研团队拓荒新区,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果断成立了环江室,大力培养科研骨干,承担了环庆区块勘探开发研究的重任。
二、做法
勘探开发研究院环江室党支部为了实现环庆流转区块勘探快速取得突破,推动油气产量增长,以“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为引领,把人才作为科研发展的第一资源,从体制机制、组织保障、文化浸润、管理监督等方面全面发力,培养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骨干。
(一)做足加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党支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注重对员工加强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还注重开展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把思想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人才培育成长全过程。
一是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始终把政治素质作为人才成长的首要因素,按照“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双培养模式,组织支部党员群众及时参加党支部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学习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安排,引导支部员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结合科研生产需要,立足环庆增储上产会战创新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和“强技术、攻难关”大讨论党日活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
二是全面推广“项目制”管理。运用工程思维将人才培养和项目工程有机结合,在每年初就根据科研项目组建5个项目组,明确项目长、动态调整副项目长和骨干,结合个人特长确定每个人的专题研究方向与论文任务。积极践行“训战一体”培养理念,全面推行“周例会安排落实、月梳理评价进展、季小结阶段进度、年总结成果认识”的项目运行机制,引导支部员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攻坚克难、协作互助。鼓励思维活跃、创新力强的青年骨干担任项目长,促进青年骨干快速锻炼成长为“会地质懂开发”等一专多能型人才。
三是加强培训为员工提素赋能。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年度培训计划,积极鼓励员工参加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专题培训,确保每年每人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32学时。2022年优选一名年轻优秀党员参加中国石油“青马工程”首期示范培训班。充分借助支部业务性质和管理优势,邀请党员组织关系隶属党支部的玉门油田公司两级专家围绕重点项目、前沿技术、行业经验等内容,定期开展专家讲堂、技术指导、日常交流等研学活动,为支部员工开展专业理论“清单式”培养、技术项目“定向式”培养,促进员工加快成长成才步伐。
(二)做实减法,提升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围绕科室主责主业,党支部积极适应新形势,突出各岗位的“专、精、责”,加快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明确岗位责任,精简冗余非必要性的工作,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一是优化业务流程。根据玉门油田公司改革发展要求和院党委安排,及时调整业务分工,将勘探和开发业务进行全面整合,优化业务界面和流程,推进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大幅减少科研工作中的衔接过渡环节,促进科研人员提高统揽全局能力,深入了解勘探开发业务全链条、掌握科研技术全方位、熟悉现场操作全流程,促进员工能力提升更加全面、技术素质更加过硬,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和尾大不掉等现象的发生。
二是简化行政事务。明确行政事务责任到人,理清行政事务和科研技术工作界面,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玉门油田公司到院内各类会议,指定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分工落实,致力精简科研人员的汇报、会议、检查等行政事务。近五年科研人员参加各类会议的次数较往年减少43.6%,深入实验室、探区现场的时间大幅增加,营造了科研人员一门心思悟专业、搞研究的良好氛围。
三是缩短培养周期。持续深化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认知,让员工清楚认识到任何创新成果都是在继承现有科研条件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再思考、再实践、再总结形成的。在支部建立“一对一”导师带徒机制,尝试多学科联合培养,17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师与17名新入职大学生结成师徒关系,定制化“一对一、全过程、双考核”,创造出大学生3个月即可独立顶岗的高效记录,员工学习锻炼成长时间明显减少。强化导师引领,对每口井的方案部署、资料分析、总结提升等工作都进行技术交流和成果分享,帮助新入职大学生快速积累经验,少走弯路,及早成为砂体刻画、测井油水识别、微构造描述的“小专家”。
(三) 做强乘法,搭建更宽广的人才展示平台
党支部把职能作用、岗位实践和考核激励作为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在工作中为员工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帮助员工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本领、历练成长。
一是开展科研创新激励。典型带动、经费支持、专项奖励。以“央企楷模”“铁人式的好干部”陈建军、地质学家王昌桂为榜样,深入开展“榜样力量——我身边的科研人”主题宣讲,激励员工不断提升科研攻关、克服困难的精气神。积极组织开展和参与勘探开发方面的科研竞赛,选派优秀科研人才参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人才强企工程推进年”活动中的技术技能比赛,带领团支部积极筹办“岩心观察及储层描述”青年技术比武,以“培训+实践+竞赛”的方式激励员工快速提高地质基本功。将技术津贴纳入奖金考核,围绕阶段性目标,从“素质高低、技能强弱、贡献大小”入手,打破身份同平台比贡献,同级别的奖金差距最高达到50%,工作业绩出色的初级技术人员奖金甚至达到了高级技术人员的水平。通过业绩考核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搭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奋斗平台。
二是加强党员岗位实践。在科研岗位任务繁重的前提下,组建党员突击队,全年不间断由党员自愿带头,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支持,实现“实验室、现场”两不误,从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五年来,科研人员赴现场解决生产难题达122人次,实现科研岗位和现场服务的无缝衔接,从党员突击队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代表。有的党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困难,接续连做4次核酸检测、倒3次车、过2道防疫站,最终徒步上井场及时取回关键井段岩心,勇当上产会战“排头兵”;有的党员克服家庭困难,连续50天常驻井场,甚至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也要紧盯现场确保水平井入靶穿砂一次成功,争当攻坚克难“压舱石”;有的党员加班连点,反复尝试数十种水平井的轨迹计算方法,只为选出精准计算水平井入靶深度的最优解,甘当默默奉献“老黄牛”。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支撑。始终坚持从科研所需出发,利用“双碳”目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理念和新技术,配备科技前沿领域文献、实时交互研讨设施设备、地质档案资料数据库等硬件,学习推广PDCA循环、“三到”法、沙盘推演交流等方式方法,打造多功能、高效率的数字化示范党支部阵地,充分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费、党组织工作经费和科研经费支持作用,在各类经费使用范围内,为支部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通过“软硬件”多维度同向发力,为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优渥的成长空间和平台。
(四)做优除法,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党支部坚决贯彻上级关于着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工作要求,凝聚党工团合力,为科研人才减轻各种负担,推动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科研事业,保障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解除人才后顾之忧。高度重视组织功能发挥,促进员工身心健康。以“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让“红红脸、出出汗”常态化长效化,及时清除党员思想上的灰尘,坚定初心使命;每周交替组织晨跑、徒步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组织志愿服务常态化消杀办公区域和员工宿舍,尽可能免除员工身体方面的疾病;党工团聚力开展帮扶活动,对困难员工及时进行救助照顾或帮扶慰问,努力为员工减轻工作以外的负担和压力。近五年,组织体育锻炼类活动132场次1500余人次,及时对困难员工开展救助或慰问42人次。
二是破除人才创新束缚。充分调研支部各岗位工作界面,依据人岗匹配优化调整管理权限和决策权限,特别是改变科研技术方面的管理和决策运行机制,实现责权统一,配套给予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对应的人员管理权、科研决策权、经费使用权、物资调配权等自主权限,与项目管理并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真正让前线的人有权指挥战斗、让懂行的人有权管理同行,权限随项目完成而自动失效。最大限度调动各岗位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运行“赛马”机制,在组建项目团队时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级别,能者居上、按劳分配。有思想能创新干劲足的年轻人作为项目长带领老师傅们开展科研攻关已经成为常态,为年轻人才去除固有束缚、放手拼搏奉献创造了条件。
三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合理确定容错情形,把科研工作中探索尝试性的失误错误和明知故犯、失职渎职等履职尽责不到位现象区分开来。在支委会上综合考虑问题发生的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序、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六个要件”,认真甄别、准确研判、把握政策、区分对待;在党员大会上深入分析研讨问题错误产生原因和关键环节、制定整改防范措施,杜绝错误再次出现;必要时上报院党委予以研判裁定,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坚持对属于容错情形的人员撑腰鼓劲,由党支部书记负责,和相关人员开展谈心谈话,帮助他们汲取教训、改进提高,督促他们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引导人才专心致志干事创业。
三、成效
环江室党支部现有科研人员26人、中共党员21人,35岁以下青年员工14人。通过开展“加减乘除”中做法措施,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科研团队,研究形成了低幅度构造惊喜解释技术、中生界正反演储层预测技术等5项关键技术、11项专业技术,有效支撑实现了环庆区块新增探明储量连续3年超过1000万吨,一举发现了“虎洞”整装规模油藏,快速实现年建产油气27万吨。
党支部连续获评玉门油田公司“示范党支部”,“玉门鄂尔多斯盆地环庆区块石油勘探取得重要成果”等勘探新成果连续3年获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三等奖、油田公司优质项目特等奖、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同时为油田公司培养出管理干部10人(二级正副5人、三级正副5人),青年项目长11人,向油气田开发单位和院其他科室培养输送了10余名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人才,多人获得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省部级、局级荣誉。
四、探讨
通过党支部近几年的工作,环江室党支部深刻认识到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意义,特别对科研单位而言,科研人才更是科研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回顾总结过去几年党支部的工作和成效,我们得到了一些认识和启示。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做好人才强企工程首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只有充分发挥党对人才工作领导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工作方法的优势,才能牢牢把握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观,管好、用活、激励各类人才资源,为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是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首先要把人才作为战略资源抓紧抓牢。作为基层科研单位,更应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全力以赴、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是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细胞,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夯实人才基本功的“根据地”。纵观绝大部分“领军型”人才,他们刚参加工作时都在基层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墩苗”锻炼,随着基本功持续夯实,在后期成长速度明显加快。党支部作为基层“墩苗”的主战场,必须要有过硬作风和良好成长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