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山东临沂市:创新推行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26日15: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年以来,临沂市认真落实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部署要求,坚持系统谋划、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在山东省率先探索开展专业化管理。经过三年持续优化提升,逐步构建形成了“精选、优育、严管、厚爱、实干”系统完备的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机制。

一、背景动因

近年来,基层普遍反映,因“权、责、利”不匹配、岗位吸引力不足,一些农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难选、难干、难管、难留”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乡村振兴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一)农村人才外流趋势尚未改变,干部队伍结构优化“任重道远”。在市场经济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的形势下,大量农村优秀人才纷纷通过考学、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方式“择木而栖”,留下的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普遍偏少。2018年底,全市村“两委”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9.7%,35岁以下的仅占9.3%,学历层次偏低、队伍老化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农村干部待遇总体偏低,岗位吸引力“仍显鸡肋”。近年来,虽然各地围绕提高待遇、强化保障,探索推行了不少好政策,但农村干部队伍整体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月报酬约2300元,其他“两委”成员平均约1200元,与外出务工经商等相比差距较大。在政治待遇上,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考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已“破题”,但考录总量依然偏少,对年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明显。

(三)农村干部能力素质仍需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本领恐慌”。与乡村振兴的形势任务相比,有的农村干部思想比较保守,思路不开阔,发展不主动,在发展产业、强村富民等方面习惯“守摊子”、做“维持会”、当“太平官”;有的农村干部斗争精神不强,面对信访矛盾、敏感舆情、突发事件,习惯于畏难妥协或用老办法处理问题;有的农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与群众期待有差距,在主动性、全面性服务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四)农村干部作风建设还需加强,违法乱纪现象“禁而不绝”。受自身素质、外部监管等因素影响,农村干部队伍整体作风还不够扎实过硬。2018年,全市共有732名村党支部书记因各类问题被问责处理,占到10.2%,其中近1/3因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占集体资产等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农村干部违法乱纪现象比较突出。

(五)农村干部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出力流汗又流泪”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涉及农村的脱贫攻坚、环境整治、清河拆违等急难险重任务越来越多,农村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上因属地管理被“追责问责”的风险系数加大,很容易成为“背锅侠”,导致农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下降,许多年轻优秀人才“望而却步”,部分农村干部“身心俱疲”,“人难选”“事难干”问题比较突出。

二、主要做法

专业化管理即在不改变身份、来源和工作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同步提升选人条件、能力素质、工作标准、管理要求、待遇保障,推动农村干部增强责任担当、激发干劲热情、更好履职尽责。这项工作于2019年5月在郯城县试点,2019年10月在全市全面推行,2020年开展首批动态调整。2021年上半年结合村“两委”换届,将专业化管理拓展到村“两委”成员,下半年制定出台《临沂市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办法(试行)》,构建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机制。

(一)健全选拔任用机制。严把首批准入关口,按照“政治素质好、遵纪尚德好、工作实绩好、服务作风好、群众口碑好”要求,对照“依法按程序任职满3年、任职村年度考核位于本乡镇前2/3位次、胜任率达到80%以上”等标准,2019年确定首批专业化管理书记3553名、占52.3%。明确条件动态调整,从2020年开始,进一步提高标准条件,新纳入专业化管理书记1490名,对812名不再符合条件的强制退出,用竞争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不搞“一纳定终身”和“普惠制”。2021年又启动“两委”成员专业化管理。目前,全市纳入专业化管理书记4532名、“两委”成员8424名,分别占63.4%、33.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农村干部任职4项基本条件、13项负面清单、日常调整6步程序,切实强化“能者上庸者下”“从好人中选能人”的用人导向。

(二)健全培养培育机制。坚持“市级抓示范、县区抓骨干、乡镇抓全员”,每年开展农村干部全员轮训,并分类别、小班额开展专题培训;系统推动专科学历教育,组织5153名符合条件农村干部参加在职大学教育,提升学历水平。抓好实践锻炼,实施“双百培育”“头雁领飞”工程,推广“导师帮带制”“治村导师团”等做法,其中“治村导师团”成员达到582名,有效发挥了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人才储备,通过召开恳谈会、开展“体验式”培养等方式,摸排在外优秀人才11720名,吸引2315名返乡创业任职,聘任“乡村振兴顾问”286名,累计储备后备人才2.7万余名。

(三)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围绕经济激励,建立专业化补贴报酬体系,专业化管理书记和“两委”成员人均月补贴报酬分别达到4500元、2500元,最高的近7000元,同比分别翻了一番。围绕离任保障,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高缴费标准5000元缴纳养老保险,着力解决后顾之忧。据测算,专业化管理书记、“两委”成员人均每年分别增加支出2.6万元、1.56万元,市级财政每年增加支出约5000万元,县级财政每年增加支出约1.58亿元,平均每个县区1300万元左右,财政保障压力不大。围绕政治激励,面向专业化管理书记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9名、考录乡镇公务员65名、招聘乡镇事业人员15名,切实树立了“凭实绩论英雄、为实干者担当”的鲜明导向。

(四)健全履职履责机制。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要求专业化管理村干部常态化“走家串户”,专业化管理书记每年“户户到”走访。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经常性组织农村干部走村观摩、打擂比拼,推动在实战中练兵、在对标中赶超。开展村党组织创办合作社、创办好项目、领办志愿服务队“双创一领”行动,扶持创办合作社2402家,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增收项目5440个,领办志愿服务队6930支,推动村庄有发展、群众得实惠、干部受历练,全市96%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

(五)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持从严管理,严格落实坐班值班、请销假、午间禁酒、外出报备等制度,确保农村干部专职在岗、专心履职。专业化管理书记每周至少参加1次乡镇针对机关干部的点名考勤、每半年开展1次履职评估、每年组织1次综合考核,工作出现倒退苗头的,乡镇党委及时谈话预警。建立违纪违法警示案例通报剖析、重点案件旁听庭审等制度,加大村级巡察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任期内全部审计1次,倒逼村干部规范用权。

三、工作成效

实施全周期专业化管理,抓住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关键支点和核心要素,对于加强队伍建设、激励担当作为、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一)有效推动了农村干部岗位由“冷”变“热”。随着农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经济和政治待遇大幅提高,有效扭转了以往“进退不决临时干”“半工半农兼职干”等尴尬局面,农村干部岗位热度明显提高,优秀人才“争着干”的氛围越来越浓。去年村“两委”换届中,初次当选“两委”成员和党组织书记占比分别超过40%、33%,“到农村去”成为很多有志青年的共同选择。莒南县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谈到,这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让回村任职的优秀年轻人才吃上了“定心丸”,扎根农村的定位更加清晰、人生选择更加坚定。

(二)有效推动了村级党组织组织力由“弱”变“强”。实行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村干部的工作标准更高了,更加用心抓发展促增收、抓民生促和谐,让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党组织组织力大幅提升。罗庄区东蔡村借助周边武河湿地资源优势,由党支部创办乡村文旅项目,打造柳艺居、露营基地、泡泡屋等特色项目,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昔日的后进村成为“网红村”。

(三)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由“难”变“易”。实行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村干部待遇有了保障,纪律规矩意识明显增强,乡镇党委从严抓管理、抓考核的底气更足,有力提升了县乡党委“话语权”。大家普遍认为,全周期专业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是乡镇党委,以前农村干部付出多、待遇低,乡镇党委从严抓管理、抓考核的底气不足,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了。2021年村“两委”换届期间,很多县区反映农村干部的信访“不增反降”,兰陵县进京到省信访量较2020年下降10%,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农村干部同比下降57.5%,农村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明显增强。

(四)有效推动了农村干群关系由“疏”变“亲”。实行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对联系服务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村党组织书记经常性入户走访,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以实干实绩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沂水县1040个村党支部全部领办志愿服务队,每周六雷打不动开展爱心孝老服务,许多老人感慨,当年八路军“满缸净院”,如今志愿者“洗衣晒被”。

四、启示探讨

(一)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既源于中央“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政策,又结合基层实际进行探索创新,既落实上级规定要求,又立足本地社情考量,有效破解了农村干部“难选、难干、难管、难留”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符合上级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探索创新,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赢得广泛认可。

(二)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树牢用人导向。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在激励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方面,基层常用的办法就是精神激励,但在当前任务重、风险大的新形势下,缺乏更加有力有效的激励措施,致使一些农村干部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从而影响了干事热情。实行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真正让干得好的有位子、有奔头、得实惠,也倒逼求稳怕乱、不思进取的提振士气、加压奋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让实干者得实惠”“凭实绩论英雄”,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才能激励广大农村干部人人争先、个个过硬。

(三)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提升整体意识。改革的生命力,关键一点在于让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受益。多年来,基层习惯于“抓两头带中间”,各类评先树优、表扬表彰等均侧重“激励少数”,致使许多农村干部“可望不可及”,“带中间”“促整体”的效果没有充分显现。实施农村干部全周期专业化管理,通过向大多数的“中游群体”发力,倒逼“上游群体”自抬标杆、“下游群体”加压奋进。实践证明,只有抓住“大多数”而不是“极少数”,解决好“面上共性问题”而不是“点上个性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

(四)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发力难以形成整体效应。实施全周期专业化管理,从农村干部普遍关注的待遇保障切入,增强岗位吸引力,确保“当得体面、干得有劲”;同时,为避免出现只拿待遇不干事,同步提升工作标准,抬高管理监督要求,加强“选育管用”机制建设,让他们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好“权、责、利”关系,打好选育管用“组合拳”,才能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整体效应。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