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26日15: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贵州遵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抓基层、强基础、育人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勇于担当,扎根乡村、建功立业的乡村人才队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利用3年时间,在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复员军人、返乡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为每个村培养1名以上后备干部。鉴于此,2020年,贵州遵义立足全市实现整市脱贫的客观实际、着眼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需要,积极探索实施“双培养”工程,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实施“双培养”工程是努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关键支撑。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具体路径。2021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鉴于此,遵义市紧扣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实施“双培养”工程,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努力为乡村振兴建功立业。
(二)实施“双培养”工程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现实路径。一个地方要发展,人才是基础。就遵义来看,一些边远乡镇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空心化,出现了“386199部队”的现象,加之中职学校涉农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农业产业缺乏带头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立足“2035看遵义”,加快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必须谋好“三农”这一域。因此,遵义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这个基础,系统谋划,协调联动,主动作为,把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回到乡村建设这个大舞台,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村人才,发挥领军作用,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实施“双培养”工程是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力量之源。遵义市一度面临“三农”工作队伍较为薄弱、知识匮乏、能力不足、青黄不接,农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村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且能长期扎根基层的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乡村振兴后备力量。
二、做法
(一)联动培养领军后备,构建一体化育才新模式。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始终把“双培养”工程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一体组织实施,梯次联动培养。一是三级联动育好村级组织领军人才。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组织认可、具备潜力”标准,市县乡三级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层层推荐、比较遴选”的方式,从30岁左右、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在任优秀村干部中择优选拔100名作为市级村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463名作为县级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744名作为乡级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一人一策”建立培养档案,每年依据工作实绩优化调整,实行动态跟踪培养。二是政校联姻培养乡村振兴后备力量。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培养思路,采取“前置选调、入学跟培、顶岗实习、跟踪管理”的培养方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乡村振兴骨干后备力量培训班”,每年前置选调新入学学生50-100名左右作为乡村振兴骨干后备力量培养对象。同时,围绕村级组织建设需求和乡村振兴各类人才需要,依托中(高)职院校开设乡村振兴短期培训班,按照每村2-5人标准,优选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各类人才参加培训。三是片区联盟搭建联动培养平台。按照地域相连、产业相近、人文相通和便于召开会议、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培育人才、便于交流互鉴的原则,以3到5个县(市、区)为区域,将全市15个县(市、区)划分为4个“双培养”工程片区联盟单元,细化提出“会议联开、人才联育、活动联办、资源联用、经验联享”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推动形成全域推进、整体提升和县县有示范、个个有特色的育才氛围。
(二)系统打造体系标准,构建链条式育才好机制。纲举才能目张,执本方可事遂。聚焦“双培养”对象选、育、用、管、带,系统打造“一标准一守则一规划一链条”体系标准。一是制定“双培养”工程领军人才标准。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可考核可认定、作用发挥与示范引领,从“政治品行优、综合素质优、带动发展优、工作实绩优、群众口碑优”等五个方面,累计细化领军人才21条标准。二是制定“双培养”工程培养流程图。按照村支“两委”使用一批、股份经济合作社选聘一批、政企合作推荐输送一批、引导自主创业淬炼一批、事业单位定向招录一批的育才思路,聚焦“选、育、用、管、带”,围绕入口到出口、后备到领军,从宣传发动、报名筛选、培训实习、跟踪培养、创业就业、考核管理等方面,制定环节清晰、链条推进的培养流程图。配套建立机构运转、专班组建、调研指导、巡回督查、问题解决等工作机制,闭环推进链条培养。三是制定“双培养”工程领军人才工作守则。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凸显领军人才干什么、怎么干,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政策宣传、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村寨治理、服务群众、共事创业、守牢底线、做靓乡村等八个方面制定领军人才“八带八好”工作守则。四是制定“双培养”工程规划。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立足遵义实际,紧扣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现实需求,梳理总结“双培养”工程阶段性成效和经验做法,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科学制定“‘双培养’工程规划(2022—2025年)”。
(三)多元整合人才资源,构建全方位育才大格局。紧扣“双培养”,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导师+讲师”“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培养机制,运用行动学习法,多元整合人才资源实现全方位培养。一是建设好一批中职学校教学阵地和“双培养”工程实训基地。在不改变中职学校现有教育教学体制和专业设置的情况下,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学科体系,优化课程设置,编制《农村产业革命与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培养乡村振兴后备力量的必修教材。聚焦“实训什么、怎么实训、谁来实训”主线,整合国有平台公司、私营企业、村办企业、产业基地、园区等资源,建立“双培养”工程实训基地30个。二是选聘好一批“双培养”工程导师和讲师。立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共性标准,突出政治引领、带动能力、产业发展、技术传导、市场营销等优势特长,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副高及以上技术人才、省级及以上表彰村支书、乡贤等群体中,选聘100名市级导师采取“1+1”“1+N”“N+1”方式,结对帮带市县乡三级“双培养”对象728名,选聘100名市级讲师分赴各县中职学校开展现场教学和课堂讲学。三是选派好一批乡村振兴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引导、双向选择相结合方式,从市县党政机关中选派曾任科级及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选派30名市级、238名县到原籍所在乡(镇)所辖村或曾工作过的地方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充分发挥中央、省级科技特派员的带动作用,围绕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攻关、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在市直单位部门选派12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指导帮助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分级分层抓好“双培养”。
(四)着力实施关怀激励,构建全要素育才源动力。着力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鲜明导向上下功夫,把“双培养”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是在政治上关心。建立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采取领导干部单月家访、双月交心、半年座谈等方式,县委书记至少半年、县委组织部部长和帮带联系人定期深入培育对象生活圈、工作圈和学习圈,以出主意、想办法、教方法为主,帮助培养对象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水平,激励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二是在发展上扶持。建立“1+15”的集体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出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干货”,帮助解决资金、市场、技术、人才、保障等方面难题,激励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积极参与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主动融入乡村发展。三是在待遇上激励。整合教育部门职业教育经费、人社部门技能培训经费等,设立“乡村振兴奖学金”“就业辅助金”等奖项,对表现优秀学员进行奖励扶持。实施村干部报酬待遇等级序列制度,科学设置村级组织“三岗十八级”,建立村干部“三金”保障机制,给足“生活费”、提高“全勤奖”、保障“养老金”。全市支书(主任)“一肩挑”平均月报酬为4804元、村正职平均月报酬为4262元、村副职平均月报酬为3695元。
三、成效
两年多来的生动实践,探索形成了契合党中央和省委要求、富有遵义特色、各地可学可鉴,以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益经验,为遵义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形成示范。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指导员和领军人才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领办、兴办、创办集体经济项目中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和领军作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2021年,市县两级领军人才领办集体经济项目205个,涉及资金3.6亿元。100名市级领军人才所在村2021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为72.77万元,超全市平均水平33.18万元,最高达到1129万元。
(二)在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上形成引领。及时组织后备力量到村顶岗实习和加强领军人才能力提升,有效解决村干部青黄不接、断层断档问题。在2021年镇村两级换届中,7名领军人才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30名领军人才新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主任),1637名后备力量进入村支“两委”,整体推动实现全市村支“两委”成员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4.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较换届前上升20%。
(三)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上形成带动。充分调动领军人才的积极性,在引领产业发展、参与乡村治理中吸引和带动了一大批人才。两年多来,累计培养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1307名、乡村振兴后备力量13749名,集中打造了30个“双培养”工程示范村,集中培育了30名市级领军人才典型和120名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典型,吸引和带动52291名农村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6684名高素质农民在各领域创新创业、参与乡村振兴,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586个,发展产业项目659个,覆盖610个行政村,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四、探讨
遵义探索实施的“双培养”工程,在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人才支撑作用,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仍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纵深推进。
(一)要精准找到突破口,以强化关键支撑破解振兴难题。坚持全面振兴导向,针对农村空心化、涉农人才储备不足、农业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拓宽培养渠道,丰富培养内容,不局限于只培养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要分类精准培养产业、生态、文化、社会治理、乡风文明、村庄建设等方面的领军人才,使之在乡村振兴各领域、各方面有人带、有人领,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要突出示范强引领,以领军人才振兴带动形成乡村振兴人才磁场。树立一个先进典型,就是高扬一面旗帜,竖起一个标杆,形成一种导向。要通过精选典型培育对象、落实典型培育机制、明确典型培育目标,加大培育力度,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一批立得起、叫得响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看有形象、学有标杆、做有榜样。
(三)要注重打好组合拳,以各方要素力量撬动人才资源汇聚。在乡村振兴人才“选、育、用、管、带”的培养链条上,要整合教体、人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优化专业设置、完善学科体系、建强师资队伍,补齐中职涉农教育短板。要统筹建立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机制,集中整合涉农资金、协作资金、农村各类示范创建资金和各类资源,“点对点”投向“双培养”对象所在村。同时充分利用“双培养”工程导师、讲师“双师”帮带,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双员”助力,形成常态化人才培养体系。
(四)要坚持系统思维,以专门力量构建人才振兴格局。加强整体谋划,注重顶层设计,组建专门工作队伍,做到上下联动一盘棋,使“双培养”工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形成任务统一部署、力量统筹调配、工作一体推进的工作氛围,构建乡村人才振兴新格局。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