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贵州遵义:“五在楼栋工作法”创建“红色美丽楼栋” 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中共遵义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26日15: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城市社区考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问诊把脉、指点方向。近年来,遵义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契机,系统总结疫情防控斗争经验,把居民楼栋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创新推行政策宣传在楼栋、信息收集在楼栋、问题发现在楼栋、环境治理在楼栋、暖心服务在楼栋的“五在楼栋工作法”,推进组织下延到底、资源下沉到底、服务下移到底,努力让“红色美丽楼栋”真正成为群众安心、安身、安业的幸福家园。

一、背景与起因

(一)创新推行“五在楼栋工作法”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居民楼栋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如何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把党的组织体系建在服务引导群众的最前沿?如何系统总结疫情防控斗争经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问题都是各级党组织要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创新推行“五在楼栋工作法”,旨在延伸党在城市社区的触角,把党的组织覆盖到每个楼栋,把党的工作做实到每个居民,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二)创新推行“五在楼栋工作法”是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发挥党组织的整合社会功能,用党的资源来撬动社会资源,引领各类组织和群众广泛深入,改变过去单靠基层抓基层“孤军奋战”的局面,把各方面资源聚集在社区、在小区、在楼栋,让基层控得住、管得好各种社会治理问题,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创新推行“五在楼栋工作法”,源起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的疫情防控斗争经验,将散落在小区、楼栋的在职党员、无职党员、网格员等工作力量组织起来,把他们建设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主力军”。

(三)创新推行“五在楼栋工作法”是满足群众美好向往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不满意,生活方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的幸福线。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解决好群众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的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认可,才能真正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才能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创新推行“五在楼栋工作法”,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做法与实践

(一)政策宣传在楼栋,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一是打通主脉络。健全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党组织五级联动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基层组织架构。根据“楼栋相近、人员相熟”的原则,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成立二级网格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由党员联户长、优秀骨干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形成以“社区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基层治理体系。二是建强主力军。按照党员优先、退役军人优先、优秀志愿者优先“三优先”原则,选优配强单元楼栋长(联户长)。楼栋长(联户长)以楼栋为单位负责将便民政策、社区各项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达到户、第一时间通知到人,充分“红色跑团”“红跑跑”“红管家”等作用,进家入户、走街串巷多方位全覆盖开展宣传服务。三是唱响主旋律。坚持红色基因有传承,社区党组织利用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组织开展“红歌会”、红色诗词朗诵、红色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活动,探索开展与“主题党日”整合的“红色基因传承日”,深入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党徽闪耀网格红”活动,推进党的声音进网格、进小区、进楼宇,走进千家万户。

(二)信息收集在楼栋,把民情民意聚在组织身边。一是“线下”建“前沿哨所”。在楼栋入口显眼位置设置公示牌,公示党组织书记、包居民警、网格长、联户长、共驻共建单位信息及联系方式,让居民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联户长每月定期排查楼栋人员信息,充分发挥“活地图”“活档案”“活户籍”作用,适时掌握社区居住人口信息、自住房、出租房、空置房等数据,及时收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二是“线上”搭“智慧中心”。推广运用“红城微家”微信小程序,用好事件上报、咨询求助、党员下沉、红黑榜等功能板块,实现“接诉即办”。在有条件的楼栋单元,安装智慧门禁系统,通过门禁的信息采集、门禁开门轨迹,系统自动分析出社区人口实时数据,通过刷卡明轨迹的方式掌握居民出行情况,实现人口清、底数明。三是“上门”摸“民情民意”。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楼栋长组成“民情小分队”,定期开展全覆盖入户走访,逐家逐户听取意见建议,以楼栋为单位收集群众需求,逐一“过筛子”研判,对居民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在小区、集中安置点等设置民情意见箱,常态化收集民情民意。在物业小区设置“红色议事厅”“红色联络站,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建议。

(三)问题发现在楼栋,把急难愁盼化在基层一线。一是健全问题收集机制。健全完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建立一名党员联系多名群众的“1+N”联系机制,同步开展党的组织进楼栋、党员义工进楼栋、党的服务进楼栋、党的声音进楼栋”“四进”活动,收集居民群众在居住环境、物业服务、社区建设、养老需求等方面问题,并建立完善工作台账。聚焦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需求,社区党组织成员重点联系,定期走访联系,收集群众问题和困难。二是健全问题处置机制。健全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坚强有力的动力主轴。注重源头管理,整合社区驻区单位、公安民警、司法人员、社区志愿者、楼栋长、律师、“两代表一委员”等各方力量,成立“联心室”,适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集中研判解决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问题。三是健全问题反馈机制。针对群众反映合理诉求,通过上门回访、电话告知等方式,及时将办结情况向群众反馈,在楼栋群、网格群中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开展民主测评,形成问题收集、处置、反馈管理闭环。针对不合理诉求,以楼栋为单元组织召开群众会、坝坝会、家庭会,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

(四)环境治理在楼栋,把美丽家园建在群众身边。一是创新工作载体。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实用后美化、先集体后个人”原则,通过示范带动、抓点拓面,从试点改造到示范推广,“一楼一策、一楼一特”让“红色美丽楼栋”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彻底改变了老旧小区脏乱差现状。二是激发自治活力。社区牵头组建居民志愿服务队,配合楼栋长开展楼栋及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义务开展环境卫生监督等工作,通过评选楼道“志愿服务之星”,激励居民主动性、积极性,打破以往“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三是突出建章立制。立足楼栋实际,制定涵盖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爱护环境、文明养犬等内容的《红色美丽楼栋公约》,组织居民签订《红色美丽楼栋公约》承诺书,按照“谁破坏谁修复”、分层包保原则常态化保持楼道卫生,老旧小区变为“零野广告张贴、零杂物堆放、零卫生费收缴”的“三零小区”。

(五)暖心服务在楼栋,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一是强阵地,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立足就近就便、开放共享,打造社区“15分钟服务圈”,充分整合酒店大堂、银行卡点、物业公司办公室等,将阵地前移、服务下沉,在居民群众家门口建立党群服务站,为群众提供热心帮办、爱心预约、贴心代办、暖心回访等定制服务。二是强载体,提供多元暖心服务。拓展市民服务内容,紧盯群众需求,以“党建+公益+服务”为载体,常态开展“党员亮身份”“有事找党员”等活动,动员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志愿服务者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助老助残等公益团队,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多元化服务。三是强素质,提供精准周到服务。实施社区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定期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论坛,开展“擂台比武”,大力储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成员后备力量,强化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聚焦建设全能型服务社区,为群众提供上门健康体检、水电维修、心理疏导、困难救助等精准服务,用真情服务居民。整合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场商铺等资源,普遍设立党群共建户、党员示范户,引导他们带头开展维权咨询、半价早餐、果蔬直供、错峰停车等暖心周到服务。

三、成效与反响

(一)链条延长,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型、老旧型、新建型和商圈型等不同类型社区特点,综合考虑地域楼栋、人口数量、居民文化和行业属性等因素,统筹推进“社区党组织+网格化党组织”组织体系建设,优化设置“小区型”“楼院型”“产业型”等党建网格,科学划分城市网格3983个,配备楼栋长(网格员)5134人,构建起“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服务体系,推动组织体系向群众身边延伸,实现了末端覆盖,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二)单元划小,城市基层治理更加精细。按照居住楼栋和个人特长等,划分网格或成立功能型小组,把辖区党员、物业人员、退役军人、居民代表等“红管家”推选为网格长、楼栋长、联户长,充分发挥“红管家”政治领航员、安全守望者、民意收集人等作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在楼栋门口挂标识、公示牌上亮承诺等方式,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提升了治理效能。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引导14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000余个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整合15余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基层治理力量更加充实。

(三)感知精准,城市居民服务更加暖心。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打破传统党建“限时、限地、限人”束缚,整合小区摄像头、智慧门禁卡、便民物联网等资源,综合运用“12345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分类建立党员管理、儿童成长、居家养老等20余个类别200余项服务。围绕打造“8小时以外服务圈”,建立居民党员“直接管”、在职党员“双重管”、流动党员“跟进管”的分类管理机制,吸引注册社区志愿者19余万人,创新“微走访”“微陪伴”“微心愿”等服务载体,办理居民烦心事、操心事10万余件(次),办结各类诉求1.4万余件。

(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意识更加强烈。通过健全社区调解委员会、关工委、妇联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完善居民公约、行为准则、家教家规等规章,制定“红色美丽楼栋公约”,通过设置意见箱、走楼串户、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居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由“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主动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意识更加强烈。通过广泛组织开展文艺展演、居民运动会、“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持续评选“最美家庭”“百孝之星”“好人好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四、启示与思考

(一)必须把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前提,强化基层党对各类群体的政治引领。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城市老旧小区结构分化加剧,群体日渐多元,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关键在于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延伸到群众身边,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居民群众之中,推进党的声音进网格、进小区、进楼宇,做好宣传教育和组织动员工作,把各类组织和各类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二)必须把增强群众参与意识作为关键,构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方面的要求逐步增长。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力量源泉。在新形势下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关键在于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鼓励群众理性表达诉求、积极参与协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相互服务,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把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群策群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必须把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努力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当前,社区居民日常需求更加多元、更具个性,局限于基本生活的传统服务内容和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健全服务网格、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增强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推进服务“供给侧”改革,把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办好,满足居民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需求,真正让居民群众满意。

(四)必须把创新网络技术运用作为增量,提升城市数字管理服务水平。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正在重塑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已经成为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必由之路。遵义市在推进“红色美丽楼栋”建设中,主动适应城市信息化建设要求,创新运用“智慧门禁”“红城微家”等数字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在新形势下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这一“新的装备”,运用网络技术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载体、提升服务水平。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