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党委
2022年07月26日10: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关党委把基层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服务社区(村)工作作为推动开发区构建党建工作大格局的重要措施,以“抓督导、严落实、全覆盖、求实效”为总要求,在传统上创新,在基础上延伸,以制度管理为保障,以信息管理平台为抓手,充分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走出一条“2+1+1”“双报到”工作管理新路径,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背景与动因
基于机关党建中出现为民服务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及机关党建与志愿服务“两张皮”现象,目前各级机关党组织虽然普遍建立党员“双报到”工作机制,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有的党员积极性不高,认为进社区只是完成任务,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开展“双报到”工作与部门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活动主题不明确,载体不新颖;“双报到”工作缺乏制约力,在参加活动的时间安排上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关党委围绕建立常态化机制、保障信息化支撑、健全制度化目标,探索建立了机关党建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常态。截至2022年6月,所属59个基层党支部、1035名在职党员已到社区(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00余次,为社区(村)办实事13876件,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了“社区吹哨、支部报到、党员行动”。
二、主要做法
1、建立“一纵一横”工作机制,提升“双报到+”工作的实效性。机关党委力戒形式主义,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服务渠道,创新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社区管理模式,明确了开展“双报到”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责任和党员义务。
纵向工作推进机制,找到“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着力点。机关党委全面梳理细化“双报到”工作的要求和开展方向,召开机关单位党组织“双报到”专题推进会议56次,及时汇总社情民意3620余项,做好信息反馈和处理工作3376件;为所报到社区建设党风廉政文化阵地,先后开展了“禁毒宣传”“带头参与网格疫情防控”“预防诈骗志愿服务”“杜绝酒驾醉驾”等454项特色活动,将党员身份亮在群众当中,将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角落;《机关党建工作简讯》刊发“双报到”专栏39期,实现了“双报到+”机关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组织机关党员下沉社区防控一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政策宣讲、人员摸排管控、测温验码等工作,形成了机关、社区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
横向服务融合机制,抓实“资源共享”的切入点。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需求通联会,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熟悉掌握,详细列出资源、需求、共建项目“三张清单”3356条;在机关单位与社区之间建立结对关系,引导党员根据自身专长和专业知识加入志愿服务队,结合十大类服务社区项目库开展了“双报到+”6.5环境日、“青春献给党 奋斗正当时”音乐党课等活动,让机关党员与社区居民直接面对面、心贴心,有效实现了社区资源与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按照“社区建设需要、贴近部门职能、干部力所能及”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优势,在服务社区打造了法律咨询角,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建设了红色义修服务专属地——“小吴维修部”,为社区内困难职工提供免费电器维修。成立一年来累计上门服务110余次、维修电器1600余件;组建夜间志愿巡逻队,对社区周边夜市摊位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巡逻防控,先后处理车辆乱停乱放、噪音扰民、物品丢失等治安问题40余起。真正将党员身份亮在群众当中,将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社区角落。
2、完善一套服务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激发“双报到+”工作源动力。依托机关党建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升级服务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双报到”工作信息化、高效化管理。
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解决志愿服务工作“干不干”的问题。信息系统能将“双报到”工作的具体时间、参与方式、党员人数、宣传途径和活动照片等信息进行数据化汇总,一方面实现系统定期提醒,每月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党组织推送任务清单,督促各单位把功夫下在平时、抓在经常。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将“规定动作”的开展步骤及“亮点工作”定期推送给基层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工作“蓝本”,使基层党组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拓宽服务社区的方式方法。
延伸信息化触角,解决志愿服务工作“好不好”的问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的管理模式,具备及时跟踪和查找问题节点的数据分析功能,进一步整合服务社区项目库和“三张清单”等资源,形成业务数据、图文数据和配置数据信息,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分析比对,及时发现服务热点,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目标更明确,定位更清晰,成效更显著。
抓好信息化结果反馈,解决志愿服务工作“优不优”的问题。信息系统每月对社区居民、报到单位工作受益性进行分析反馈,对服务满意度、工作参与度、工作实效度进行综合测评,评选出最佳“双报到”案例,实现“互学互通”。同时,针对信息系统汇集的具体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指导,全面激发“双报到”工作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3、健全一套目标考评管理制度,规范“双报到+”工作督导常态化。
制定出台《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细化考核标准。将机关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服务社区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将服务社区次数和质量等信息作为衡量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的重要考核指标,将社区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优评先、民主评议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参数。
在强化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定期到社区志愿服务点开展“地毯式”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每月“双报到”情况予以通报,形成层层传导压力的考核架构,确保工作开展具有系统性、高效性和创新性。
加强与社区党组织协调沟通,实行“双重管理”,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议,邀请社区管理人员参与所报到单位的评议工作,机关单位的服务质量由基层社区说了算,为广大党员在“八小时”工作外“不打烊”铺设一条新路径。
三、取得成效
通过建立“一纵一横”长效机制,解决了机关党员干部“双报到”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部分部门单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党员服务社区效果不明显等现象。现通过纵横融合服务机制、志愿服务特色亮点、机关社区资源共享等工作,切实解决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党员参与度、成就感显著提升,党员志愿服务出勤率由不足30%提升到了如今90%以上,有效提高了党员参与积极性。
通过建设一套服务社区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双报到”工作质量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充分运用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工作的内涵和空间。机关党委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促进“双报到”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既确保了“双报到”工作始终有“痕迹”可循、有数据可查;又通过线上的综合分析、信息化反馈,形成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双报到+”模式,为提升志愿服务实效性、精准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完善“双报到”志愿服务考评管理制度,解决了存在业务工作与志愿服务活动相脱节不融合的问题。很多党员所在单位安排有值班、执勤等工作任务,在开展“双报到”活动时存在不确定性,基层党组织不能及时掌握党员志愿服务准确信息。机关党委通过各项督查考评等措施,及时跟踪掌握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情况,并将基层党组织、党员服务社区工作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和党支部评星定级的重要依据,督促基层党支部每月实时更新党员积分量化,将每月志愿服务社区(村)开展情况予以公示,有效解决了机关党员与“双报到”志愿服务社区(村)不融合、相脱节等问题。
四、工作启示
“2+1+1”管理工作模式的成功搭建,让广大机关党员能够更好地沉下基层、在接近群众中接“地气”、去“官气”、聚“人气”,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社区人手愈发捉襟见肘的难题,也让机关单位党员干部有了更多“娘家人”,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单位与“双报到”志愿服务社区之间的共同交流,构建了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开发区党建格局。
1、推进机关社区共建,助力党建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共建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共同研究党建课题,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主题党日、讲党课等特色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2、推行资源职能共享,携手合作共赢新局面。机关单位与社区分别列出为民服务清单、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并利用双方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走访、业务咨询等活动方式,促进双方党员群众谈认识、谈体会,在交流互动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搭建起服务群众的“绿色直通车”。
3、推动发展共商共进,促进业务融合新突破。坚持党建引领,力促业务发展。围绕中心工作,找准机关社区共联共享的突破口,通过志愿服务、培训交流、政策宣讲等方式,积极开展党建活动,推动“党建”+“双报到”模式深度创新、融合突破,使党建工作成为业务工作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