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云南省施甸县后寨村:组织振兴加速跑 后寨向前续“兴”篇

中共施甸县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14日14: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后寨村位于酒房乡西南角,距离乡人民政府5.2公里,国土面积12.6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985.02亩,林地面积10024亩,种植桑园1600亩、茶园864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215户958人。全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45人,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近年来,后寨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路上的一面旗,也是酒房乡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抓点连线扩面,开创示范引领的成功范例。

一、背景起因

2020年,酒房乡实现全乡脱贫摘帽后,干部群众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接续把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持续深化拓展后寨村“破茧成‘金’ 后寨向‘前’”的脱贫经验,以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打通了“红色+绿色”相互转化的发展道路,打造了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绿色生态的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实践探索中,党组织的引领效能得到充分释放,构筑起“后寨不甘落后,后寨一路向前”的强大乡村精神内核。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引领向前看,聚力党建优势赋能组织振兴。一是红色榜样引领,传承杨善洲精神聚人心。利用酒房乡毗邻善洲林场的地域优势,掀起“杨善洲与酒房”事迹挖掘热潮,形成“守护青山”“心怀群众”“艰苦创业”“恪守原则”“无私奉献”5个主题系列采访实录16篇,为全乡争做杨善洲式好党员好干部奠定学习基础。后寨村以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将杨善洲精神植入主题花园,种植雪松、玉兰、腊梅、青竹、桂花5种象征品格的植株,还原“三岔九垄”和“双龙出海”典型插秧法,形成“五区两景”,打造学习杨善洲精神的“红色阵地”,广泛开展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主题实践活动,让学习传承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村“两委”带头,普通党员、村民小组长、生态护林员自发义务投工投劳200余人次,完成新村委会绿植200平方米、院场硬化150平方米和茶厂钢架大棚焊接;清扫道路、清理沟渠坝塘、清除道路坍方、汛期地质灾害排查等20余场1100余人次。二是头雁榜样引领,带好队伍促发展。面对疫情群众外出务工受影响,后寨村党总支书记发挥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换届后带领新班子迅速理清“高茶低桑”“融合发展”的思路,持续做精做深“种植两片叶,养活一条蚕,致富一家人,振兴一个村”的产业发展道路。召集所有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党小组长,签订产业发展三年攻坚战“军令状”,及时调整了2名村民小组长,组建了一支意志坚定、攻坚克难、敢打硬战的村组干部队伍,为产业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党总支书记先行先试,种植桑树75亩,发动村副主任、监督委主任和普通党员户种桑养蚕38户,打造“党员示范基地”,带动98户群众栽桑养蚕,共新植连片桑园1600亩,打造优质茶园“示范样板园”200亩,争取项目实施村级茶厂改造提升工程,带动215户群众重拾茶产业,为后寨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组织化”带动引领,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壮大村集体力量,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由合作社主导,试点流转桑园50亩,探索种、养、收一条龙公司化运营新模式,吸引优秀人才回流,从根本上解决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问题;率先试点实施小蚕共育,引进小蚕共育专业人才和技术,解决低龄蚕比较脆弱、对养殖技术要求较高的瓶颈,实现小蚕孵化率95%以上,以高度组织化引领产业规模化发展;以产业引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改造盘活村委会老办公场所建成蚕茧分拣烘干中心1座,年创收村集体经济17.8万元,实现蚕桑“四统一”模式产业发展闭环,提高蚕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彻底扭转以往小、散、乱的局面。

(二)组织发动向前干,创新治理体系赋能乡村善治。一是红色网格服务惠群众。将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综治维稳、民政救助、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通过合理划分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长,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体制机制优势,织密织细“红色网格”微网眼,实现“格不漏户,户不漏人”,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全村共划分网格18个、配备党员网格长18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6支,联系服务群众240余人次,办实事12件,排查并解决矛盾纠纷1起,帮助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2个。二是村史馆“寻根”统思想。以“破茧成‘金’ 后寨向‘前’”为主题修建村史馆,布展“孵育”陈列区、“破茧”荣誉区、“蝶变”规划区,通过陈列耙、犁、灯、壶等生产生活历史物件、收集整理后寨涌现的“第一家盖平房的人”“第一个大学生”“第一家种桑养蚕的人”等无数个“第一”老照片、荣誉奖牌证书等,引导党员群众“寻根”,传承永远向前的精神力量,续写后寨“第一”。以“干部规划家乡”为契机生动再现“善洲会场”,将村史馆打造成“忆初心、谋发展”的“草墩”会场,近距离听取群众的心声。三是民主议事美庭院。通过“协商在基层”,重新修订完善后寨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制定了后寨村2022年度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落实了农户门前“三包”人居环境提升制度,建立起一套“户自评、组互评、村议定”的美丽庭院评选办法,共评选出“最美庭院”30户、“最美小组”2个,营造出户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紧抓“家庭”小世界、做起“美丽”大文章,引领全村家庭共建宜居美丽家园。

(三)组织推动向前走,做精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一是聚焦规模提质效。按照党建引领打造蚕桑专业村的目标,整合各部门项目,抓实2022年度500亩样板桑园建设;逐步退出岭干田、藤篾水两个小组甘蔗种植,计划2023年替代新植桑园1600亩,全村适宜连片耕地植桑完毕,总面积达到3200亩,真正做到“一村一品”,实现蚕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二是聚焦创新破瓶颈。成功申报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乡村振兴挂钩帮扶点,小蚕共育饲料化喂食探索已取得初步成功,有望突破一龄、二龄叶不足的产业发展瓶颈;引进省农科院果叶两用新品桑苗,组织农户抱团发展,打造集桑葚采摘、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蚕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聚焦茶叶抓增长。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充分借鉴蚕桑产业成功经验,依托独特资源禀赋继续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传承杨善洲老书记的茶叶情怀,秉持“若要山区富,多种茶和树”的产业观,由党员带头盘活撂荒闲置茶园,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农技培训、助农支农等活动为抓手打造“善洲茶园”示范样板园,带动茶农215户,交售鲜茶叶200吨,产值110万元,户均增收0.5万元,形成家家有经营、户户有产业的发展格局;继续推行党总支领办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集中力量主导完成村级茶厂SC认证改造,培育本土茶叶品牌,实现茶叶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三、成效

(一)组织引领,绘就乡村振兴结构图。一是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选优头雁、配强班子、精干小组干部,打造了一支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强壮了党组织“筋骨”;通过村“两委”牵头,组织化发动党员带领群众推进规范化建设、产业发展、农村治理、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将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固“哨所”。二是党员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发动党员投工投劳投智慧参与到杨善洲精神小花园建设,让农村党员对杨善洲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学思践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按照杨善洲精神要求自己,锤炼党性,激发农村党员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自觉投身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勇敢“哨兵”。三是党群关系更加紧密。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后寨村蚕桑生态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后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茶叶产业资源盘活从“荒”到“治”,2021年此两项产业户均增收2.2万元,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信心更足。

(二)党群同心,绘就乡村振兴设计图。一是全科网格进一步织密建强。在乡党委领导下,在疫情防控“五级网格”有效运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充分整合政策宣传、综治维稳、民政救助、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职能,做到一网包揽、一网打尽,编织成党员包户、党员网格长包组、村“两委”包片、挂村领导包村的网格体系,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管理服务格局。二是议事决策进一步规范。在党总支领导下,整合政协力量通过“协商在基层”平台一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诉求,做到民主议事、民主决策;通过“四议两公开”规范决策程序,做到集体决策合法合规。通过以上科学议事决策利器,后寨村确定了“种植两片叶”的产业发展思路,修订完善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制定了美丽庭院相关规章制度,并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三是治理成效进一步提升。通过新建村史馆,记录后寨村的历史兴衰,激发广大村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励党员群众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继续砥砺前行,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在民主议事、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在党员的率先示范下,后寨广大村民积极学习杨善洲精神,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主动建设美丽庭院,努力发展产业,矛盾纠纷大幅下降,美丽后寨的雏形已经形成。

(三)产业联动,绘就乡村振兴施工图。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后寨村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蚕桑生态产业和茶叶产业,种植连片桑园1600亩、盘活撂荒茶园800余亩,实现全村农户产业全覆盖;成功申报蚕茧分拣中心项目,推进茶厂SC认证改造,规划蚕桑田园综合体,不断提升产业等级攀爬产业链,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二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联系技术、市场和农户的纽带作用,不断应用新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对接市场提高产品议价能力,服务农户丰产增收,同时不断建强壮大村集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预计2022年后寨村级经济收入将达到50万元以上。三是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在党总支领导下,后寨村以产业振兴为主线,引导党员群众学习践行杨善洲艰苦奋斗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制定落实产业发展规划锻造村组干部队伍,引进和培育蚕桑、茶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种养大户和经营管理人才,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推动村民自治,打造蚕桑产业专业村、茶叶产业生态村,徐徐展开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后寨画卷。

四、思考与探讨

(一)“党建+组织”,撑起“主心骨”。后寨村党总支通过选优村“两委”、配强组干部,领办合作社、申报项目等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完善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带动绝大部分的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后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二)“党建+示范”,当好“领头雁”。以“总支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模式,坚持“方向不清班子找,情况不明党员上,尝到甜头村民跟,走上正轨齐致富”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让群众跟过来,形成了“头雁引领、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党建+协商”,增强“自治力”。搭建“协商在基层”民主议事平台,引导群众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实现当家做主,让群众真正回归“治理主体”本位;通过“四议两公开”规范决策程序,修订完善符合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和相关自治条约,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真正取得实效。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