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重庆市巴南区:“跨村联建”构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范式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14日14: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导者和根本保证。近年来,巴南区聚焦“夯实联建组织基础、发挥联建组织作用、增强联建工作实效”主线,探索村村联、村企联、村单位联为主要形式的“跨村联建”模式,努力走出了一条“党建领航、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背景动因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海量企业纷纷到乡村投资兴业、找寻商机,众多机关事业单位也通过结共建对子、建立基层联系点、派驻村干部等形式与行政村“联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融合步伐的加快,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日益呈现出打破地域限制、交织分布、融合共生的趋势,区域性、开放性、融合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单个村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受限于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党员结构、干部能力素质等因素,在建强村级组织、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创新基层治理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单纯依靠纵向领导、垂直管理的传统组织架构和理念办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党建抓党建、就村庄抓村庄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采用区域统筹(成立片区党委)、契约共建(组建党建联盟)等办法,蹚出一条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单位为主要形式的“跨村联建”新路子。

巴南区位于重庆中心城区南部,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涉农镇街21个、行政村198个,有农村党员1.7万名。近年来,巴南区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功入选了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新形势新任务也对巴南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分类实施,织密联建组织体系

“跨村联建”紧扣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把产业共营、人才共育、文化共兴、生态共创、组织共建作为主要内容,推行村村联、村企联、村单位联三种主要形式,对应采取成立片区党委、组建党建联盟两种模式开展联建共建,汇聚各方面力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成立片区党委,织密区域化党建“互联网”。村村联,即成立片区党委,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划分和自治主体的情况下,把选好一个领建村、选强一名领头雁、选优一个主产业作为成立片区党委的关键要素,一般选择1个发展潜力大、综合实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村作为领建村,推选党性强、能力优、作风硬、威望高的驻村领导或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片区党委负责人,将本地有较大规模和辐射效应的特色产业作为主产业,同步吸收片区内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新乡贤”为片区党委成员,通过强村帮弱村、先进带后进,推动形成头雁引领、强村帮带、产业联动的“1+1”“1+N”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已成立8个片区党委,覆盖36个行政村,高标准建成了以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为龙头的联建片区。

二是组建党建联盟,结牢契约化党建“共同体”。村企联,主要是以党建共建为纽带,引导社会资本融入产业规划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就业增收等工作中,推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单位联,一般是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团组织等单位,依托他们在资金、项目、渠道、技术、人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同帮扶村开展结对共建,合力破解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难题。实践中,村企联、村单位联,即采取签订村企、村单位共建协议的方式组建党建联盟,以契约精神推动共建项目落地,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目标。据统计,全区先后组建党建联盟88个,覆盖62个行政村,35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群团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中。

(二)注重制度设计,健全联建运行机制

为确保“跨村联建”联得了、联得紧、联得实,避免出现空架子、空运转等问题,针对片区党委、党建联盟的不同实际,建立落实两套制度体系,分别明确两者的工作职责和运行规则,促进了高效有序运转。

一是“一核五联”助力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片区党委,一般是地域相连、产业相近的村,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以资源、产业、项目等为联结点组团成立的联建共同体。片区党委普遍落实村规联编、公约联拟、事务联商、矛盾联调、人才联育“五联”举措,即以片区为单位,做实“片区村规联编”,加强村庄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整体推进;打造“片区村民公约”,培育联建村党员群众共同价值观,引领乡风民风向善向上;推行“片区事务共商”,对涉及联建村重大事项,召集联建村党员群众代表集体研究协商、民主议事决策,优化村民自治模式;实行“片区人才联育”推动村干部跨村任职、异村挂职,提高能力素质和实战本领;探索“片区矛盾联调”,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动员片区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领衔成立“联村调解室”协助处置跨村纠纷,不断夯实党建引领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的一体化基础。姜家镇党委把蔡家寺村、水源村、平原村、河面坝村4个毗邻村组织起来,成立“姜家十黑”五谷五牧产业片区党委,整合他们各自拥有的自然资源、科技资源、农产品资源、销售渠道资源和人力资源,通用“食黑姜家”“嘿巴实”“姜蔡黑”等产品品牌和“一水黑”电商渠道,成功打造了以蔡家寺村“黑”产业为中心、其他3个村差异化布局“黑”产业基地、党建引领集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二圣镇集体村、双河口镇塘湾村、惠民街道胜天村围绕做大做强梨文章,联合成立“二圣梨”产业片区党委,推广统一设施建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田间管护、统一产品销售“四统一”生产经营模式,成功申报“二圣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花溪街道整合辖区6个村力量,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先锋村为龙头,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地缘划网格、业缘强服务、趣缘聚活力的“一核三缘”治理模式,推动了乡村善治。

二是“三单四定”推动双向认领、双向服务。较片区党委而言,党建联盟在共建形式上更为“松散”、灵活。往往是由行政村党组织同有意向的单位党组织进行商洽,找到共同的关切点和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签订共建协议,以“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建立落实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每年年初,各成员单位把党组织和党员能够提供的、用于开展服务的各类资源以及需要解决的需求事项收集起来,在精准对接的基础上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形成具体共建项目,落实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限“四定”举措,倒排工期、打表推进,确保共建项目有序推进、按时保质完成。市乡村振兴局机关第十一党支部、区城市管理局机关党支部同东温泉镇黄金林村党总支组建党建联盟以来,拨付资金180万元支持村里发展金丝黄菊、黄桃等集体产业,组织20名农技专家、业务骨干到村进行技术指导,落实电商销售、以购代捐、定点采购等措施帮助销售农产品1.3万余斤,助力村民人均增收近3000元。重庆美利信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与圣灯山镇沿滩村党委开展结对共建,捐赠资金9.7万元支持村里50余亩闲置农田的除杂平整和复耕复种,帮助71名村民解决就业难题。市检察院五分院机关党委同二圣镇幸福村党委共同打造“幸福乡村普法工作站”,组织(邀请)检察官、法官等30余名法律工作者走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山林土地承包、婚姻继承、法律援助、防电信诈骗等法律咨询,成功调处村民内部、村民与业主等矛盾纠纷20余起。

三是“跟踪问效”促进责任落实、工作落地。片区党委、党建联盟推行“月通报、季调度、年末总结”协调推进机制,各责任单位每月采取电话、书面等适当方式互相通报进展情况、督促工作开展;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研究“五联”“三单”落实有关事项,协调解决“跨村联建”推进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确保承诺事项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落地;年末召开总结研讨会,对账盘点责任单位一年来工作成效,谋划安排下一年共建项目、资金计划。一年来,8个片区党委采取产业连片规划、土地规模流转、资金打捆使用、项目共同实施等形式,有效整合了各村的土地、项目、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88个党建联盟有效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和发展资源,联手实施资金打捆使用、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升、农产品以购代捐(定点采购)等共建项目406个,策划生成了石滩镇彭家屋基三社融合示范基地、丰盛镇阳光谷采摘基地等优质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了党建联盟的“乘积”效应。

(三)注重激励保障,激活联建工作动力

为确保“跨村联建”工作收到实打实成效,坚持在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正向激励、强化典型培育上聚力用劲,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凝聚思想共识的基础上,巴南区委把深化探索“跨村联建”作为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明确了“夯实联建组织基础、发挥联建组织作用、增强联建工作实效”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全区“跨村联建”总方案,以及试点项目建设等配套文件,同步列入区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突破项目,确保该项工作更有抓手和具体遵循。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干好干撇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巴南区坚持把“跨村联建”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由上级党组织根据述职评议和平时掌握情况,对相关单位的年度党建考核酌情加分,结果与书记评先评优和班子成员绩效待遇直接挂钩。据不完全统计,“跨村联建”推行以来,全区先后推荐122名党组织书记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175名表现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获评全市全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三是强化典型引路。一个典型一面旗,一批典型带全局。巴南区把抓典型树标杆作为推动“跨村联建”的重要手段,每年确定联建工作成效较好的片区党委、党建联盟各5个,进行重点培育和跟踪指导,适时组织深度调研和现场观摩,推动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对各地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区“跨村联建”工作实现质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示范项目18个,出台实施规范功能型党组织设置等制度性文件8个,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刊载经验做法50余条次。

三、成效与启示

近年来,巴南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化探索“跨村联建”模式,推动了各类组织由“封闭运行”转向“融合共生”,推动了乡村产业由“一支独秀”转向“花香满园”,推动了乡村治理由“单打独斗”转向“集群作战”,形成了党建引领乡村组织融合、产业融合、治理融合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巴南探索创新的启示,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3点:

(一)实施“跨村联建”,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巴南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通过成立片区党委、组建党建联盟,积极探索村村联、村企联、村单位联的“跨村联建”模式,以党建引领为牵引,聚力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打破了单个村党组织力量有限、资源分散和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了农村党建由纵向领导、垂直管理走向横向互联、区域整合,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二)实施“跨村联建”,坚持互利共赢是保证。行政村、企业、单位分别把各自的关切列出来、可用的资源晒出来、共建的项目提出来,由大家共商共议、双向认领服务,让各方在推动强村富民的过程中都能充分尝到互利共赢的甜头。有甜头才有劲头。唯有互利共赢,方能有效凝聚起各方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众人抬柴火焰高的局面,方能推动“跨村联建”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

(三)实施“跨村联建”,坚持因村施策是关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巴南区注重分类施策,针对村村联、村企联、村单位联的不同实际,精准落实成立片区党委、组建党建联盟(形式上更为松散灵活)的举措,贴合了基层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各方共建热情,催生了“1+1>2”的强烈“化学反应”。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