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强党建“因子” 兑现为民“善治”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扬州市江都区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14日13: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网格是最小的治理单元,也是上传下达、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输出,大幅度充实基层特别是社区力量,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开展拉网式筛查甄别,对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对疑似患者应检尽检,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落实“四早”要求,找到管好每一个风险环节,决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扬州市江都区在战“疫”期间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补位加密无物管小区及边远庄台,彻底堵死疫情流动性风险,网格治理体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与锤炼,一些治理弱项与短板也得以清晰呈现,为构建架构清晰、上下联动、响应迅捷、快速高效的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的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尝试。

一、背景和动因

近年来,江都全面铺开网格化建设,共在331个村、社区建立1260个党建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员等“一长三员”。2020年初,全区网格管理体系启动“瞬时响应”,在“第一考”中实现严密布防、精准防控,同时在密集响应中暴露出一些盲区与风险。一是治理职能的界定较为笼统,客观上影响治理效率的提升。从网格职能设置来看,承接上级政府及村社“两委”工作较多,服务群众职能界定不清晰,疫情暴发后,一些网格员对走出事务工作,立即投入人口排查、隔离服务等防疫事务感到不适应,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二是治理信息的共享呼唤提速,客观上影响即时处置的速率。我区党建网格按区、镇、村社区、细分网格四级划分,传统的信息逐级上报、逐级处理的制度,面对疫情瞬息万变的新形势,已经难以满足即时处置的需要。三是治理力量分布不够科学,客观上影响应急应变的能力。全区800多个无物管小区(单独楼栋)成为防疫重大隐患部位,老旧小区分布多的社区,人手十分紧张、工作捉襟见肘,组织54个部门、2051名党员干部成立进小区行动党支部,认领本小区楼栋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密”排查任务,开展“敲门行动”,又带动2600余名社会面党员、2800余名热心群众加入小区防疫“志愿红”队伍,但临时的布置难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求。四是治理资源的投放有待提升,客观上影响公共需求的满足。大多数村、社区运转经费仅够日常维持,面对抗疫需要的物资采买、设备购入问题,只能等待上级提供及社会捐赠。五是治理机制的普及亟待推进,客观上影响有效治理的深化。网格治理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比如网格员队伍普遍缺少标准化的事件处置经验,疫情初期不少网格员都对入户、测温、上报的程序感到手忙脚乱。

二、主要做法

疫情冲击对网格化治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日常运转中社会治理的问题得以放大,各类治理实践得以深化,江都积极探索推进网格化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功能再提升、资源有保障、管理精细化”的网格化治理新格局。

1.聚焦功能提升,筑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红色堡垒。通过治理功能的合理划分与植入,形成更加合理完备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党建强引领。推动网格党组织责任与基层治理任务全面结合,网格党组织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2次进社区集中走访服务活动,与网格内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全面结对联系,让网格员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二是清单定职能。制定村、社区网格权责清单,为网格员明确设定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生态治理、安全监管、便民服务、市场监管、其他工作9类工作职责,规定9类职责具体细则,将承接上级政府的职能固定下来,防止随意下移摊派任务。三是联动优管理。建立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四级网格制度,变被动处置为主动管理;做大做强区镇两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满足“应急处置、智能分派、督办反馈、考核评估、分析研判”等实战化需要,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聚焦资源配置,凝聚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战斗能量。将人、财、阵地等问题解决到位,盘活盘强网格治理体系全方位配置。一是充实骨干力量。持续定制“乡村振兴好青年”,分三轮招录本土籍青年486人、明确全部兼任网格员,在社会治理一线墩苗历练,110人通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后期还将倾斜招录比例到治理力量薄弱的重点社区。二是靠实阵地建设。区镇联动投入2.79亿元新建111家、改(扩)建99家村党群服务中心,按照“服务功能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理念,推动“多室合一”,设置村民活动室、健身广场、步道篮球场,让村部成为人人都愿来的“人气阵地”;依托“1+N”大数据平台、智惠江都APP建设“数字村部”,与创维合作定制“一村一屏”,推动党建远教、政务服务、农村电商、社会服务等“一网通办”事项向村级平台集聚,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式”办理、“一站式”服务。三是落实资金保障。每年拨付2727万元村(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投入网格化治理专款专用,解决道路桥梁、生产生活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200余件;统筹设立665万元村党组织发展资金、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党内关爱资金,通过转移支付、富民增收、专项兜底等渠道实现村均运转经费80万元以上,为抗击疫情汛情、支持薄弱后进、加强关心关爱夯实了物质基础。

3.聚焦扩权赋能,创新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制度机制。按照科学合理、运转顺畅、反应迅速的架构原则,实现社会治理协同有效运转。一是协同化治理共建。党员100人以上社区设立“大党委”,其中仙女镇、大桥镇、科创园所属城市社区全部设立“大党委”,统管辖区网格党支部、企事业单位支部等,与230家服务型社会组织、50家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党建共同体,协调为居民提供各类共驻共建办实事项目。二是事部件责任共治。重新梳理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6大类1056项社会治理事部件责任清单,明晰26家部门、13家乡镇、11个专业公司处置主体责任,社会治理事件接反馈第一时间交付责任单位处理,由网格员上传事件进度及图片,逾期下发警告。三是全要素服务共享。构筑包括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便民惠民等内容的全要素党建服务圈,推行群众点单、网格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工作模式等,着力在五分钟行车距离中把各项定制服务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

三、思考与启示

新形势下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拓展,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复杂多变,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也需适应这一变化实际,总结社会治理规律经验,以治理方式的调适转变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1.注重核心引领,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由“广”向“强”转变。坚持党建引领,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重要保障。在前期治理网格全面组建的基础上,治理重心要逐步转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化构建,探索推广组织生活体验馆,建立网格党组织与网格内企事业单位联系机制,全面推动结对共建,在党员学习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以“小网格”撬动“大党建”;精细化管理,借力各类技术组织手段,将辖区内分散的党员干部归并进网格系统进行教育管理,定期在数据平台公示支部活动情况,按一星至五星设置点亮系数,接受组织全程监督;无缝化融合,推动网格党组织责任与基层治理全面结合,组织党员主动认领网格事务,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顺延至原本容易忽视的地方,形成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相互依赖、统筹兼顾的良好生态。

2.注重为民善治,推动服务资源整合由“散”向“精”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网格化治理要始终紧扣“为了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基层治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效能。强化精细服务,回应和服务群众的多元诉求,定期收集居民服务需求,排查辖区治理隐患,形成“一网格一清单”,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环境在网格维护、服务在网格开展;开展品牌服务,实施网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工程,规定在职党员参加志愿服务项目数,明确最低服务时间;推动协调服务,注重发挥党建网格上传、下达、中通的“网络节点”作用,建立精密化协调议事机制,搭建议事平台与载体,让居民在“家门口”参与协商,既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形成精细、方便、快捷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注重有效治理,推动责任传导闭环链条由“虚”向“实”转变。网格化治理有形是基础,有效是关键。应不断从有效治理角度出发,完善网格化治理责任闭环,精准有效将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用好流程管控,对网格上报事件设置任务工单,打造“采集上报—核实立案—指挥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服务评价”六步闭环流程,不同类型事件明确签收处置时限,实现集中受理、智能分派、全程管控;统一工作制度,加强对网格员的制度化管理,在网格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将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等进行公示,村(社区)统一制作发放“民情联系卡”,佩戴统一标识,方便群众联系;开展考核评价,通过现场核查、群众满意度回访、信息系统自动跟踪评分等方式,对网格化工作进行智能化考核评判,纳入各镇各部门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现责任传导从紧向实。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