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密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14日09: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动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农村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迫切需要解决当前我市农村存在的集体穷、群众散、产业衰、合作社乱等难题。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高密是一个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但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2019年,全市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村占39.4%,村集体多是靠资源吃饭,简单发包租赁,增收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群众集体意识淡化。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作用,但不可否认,部分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关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对集体事务不闻不问,参与村内公共事务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发展活力不足。现在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严重流失,大量土地撂荒,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四是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因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人才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小等问题,部分合作社发展困难,甚至沦为空壳,同时单个合作社发展规模小、经营实力弱、对接项目难、市场竞争力有限。
为破解这些问题,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坚持试点先行、全域覆盖、联合提质“三步走”,探索推行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及群众的能动性有机结合,由村党组织书记或“两委”干部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选择大牟家镇开展试点,2020年12月召开现场推进会,全域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每个镇(街区)打造3-5家示范社;2021年,推广整镇联营、多村联建、结对联帮“三联模式”,鼓励合作社抱团联合发展,引导镇(街区)打造一批区域性、行业性联合社;2022年又出台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十条措施,推动合作社提质增效、规范运营,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统领,构筑上下联动“一盘棋”。一是市级层面抓顶层设计。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市委书记亲自部署,研究出台推动合作社抱团发展实施意见十二条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十条措施等多个文件。市里组建工作专班,坚持月例会、季通报,加快工作推进。多次到烟台、东营考察学习,编发《知识问答》《案例选编》,组建专家团靠上指导,把准发展方向。2020年10月,邀请栖霞市东院头村党支部书记分享兴办合作社经验做法,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二是镇级层面抓区域统筹。各镇(街区)结合当地产业项目,组建粮食、民俗、中草药、果蔬等联合社,实行章程审核、形象标识“六统一”,明确重大事项通过支部会、理事会、成员大会研究决定,推动党的领导与“三会一层”法人治理机制深度融合,确保联合社健康发展。三是村级层面抓推进落实。推动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理事长,推行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把群众组织起来,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入社,群众入社率达到30%以上。
(二)注重因地制宜,探索多方共建“新模式”。立足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推行整镇联营、多村联建、结对联帮等多种发展模式。一是整镇联营。立足产粮大县优势,整建制推行大田托管,实施规模化经营。大牟家镇老家大牟家联合社吸纳79个村级合作社和米高、丰和乐近20家企业为社员单位,实行农资供应、病虫防治“六统一”,推动资源共享。在今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中,联合社统一飞防农田30万亩,取得良好效果。醴泉街道组建醴农联合社,吸纳菲达种业、向群农机和61个村为成员,托管土地2.5万亩,推广种植菲达6号小麦良种和玉米新品种,菲达种业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角的价格收购。以北志屯村为例,共流转土地500亩,除去47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及耕种收等成本,合作社每亩纯收入700元,一年纯收入35万元。二是多村联建。聚焦优势产业,开展区域联合经营,形成集群效应。柴沟镇以五龙河为“轴心”,串联沿岸柴沟村、高家村、郝家村等8个村合作社等与兴柴投资公司、交运生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成立党建共同体,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利用资金、土地、信息、人才等资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7家,吸引12家龙头企业进驻,建立“联合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培育形成蓝莓、樱桃采摘园和千亩中草药种植基地、百亩花卉苗木基地,形成“一河多园”发展格局,先后举办蓝莓采摘节、五龙河文化节、中草药文化节等精品民俗和节庆活动30多场次,吸引8多万群众参与,带动周边村庄增收200万元以上。姜庄镇昌盛泥塑联合社,由聂西、聂东、南高等3个村组建,吸纳60多名泥塑艺人入社,月均加工量突破1.5万个,预计年销售收入360万元。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联合社根据产品规格大小,以高于正常收购价1-2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社员产品,年底联合社、合作社将盈余的60%按照交易量比例返还给社员,10%盈余作为公积金,30%盈余作为村集体收入,每年将给3个村带来10万元以上收入。三是结对联帮。发挥强村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协同发展。柏城镇柳林村“以强带弱”,帮带叶家屯等村种植特种月季40多亩,打造集培育、种植、销售、观光等于一体的花卉产业集聚区,带动附近村民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阚家镇松兴屯村以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契机,规划1.8万亩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兴隆官庄、东姜戈庄等7个村发展乡村旅游、果蔬种植,加快融合发展,推动区域振兴。
(三)集聚资源要素,打造产业发展“助推器”。大力实施政策驱动、品牌带动、市场拉动,促进联合社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16项扶持政策,在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增强发展活力。组织农业银行、农商行举办社企对接、推介会议8场,为15家合作社协助办理贷款3200万元。二是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开展节会展览、农企对接、直播带货等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平台,推动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引导34家合作社与望乡食品、瑞丰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发展粮食、蔬菜等订单农业3万多亩。依托大财·聚云潭等3个5G电商基地,直播推广蜜桃、甜瓜等特色农产品,带动销售8万多斤,实现销售收入50多万元。三是加强品牌创建。建立联合社名优产品录130个,打造“七彩粮仓”“凤兮东南”等多个区域品牌,助推“胶河土豆”“大金钩韭菜”等品牌农业做大做强。夏庄镇张家村蔬菜合作社借助《舌尖上的中国》社会效应,流转土地120亩种植大金钩韭菜,带领农户抓好标准生产、品牌营销,2020年6月份成功与首农集团签约、打进北京市场,亩均增收3000元。
三、工作成效
(一)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领办合作社之后,党支部和党员群众通过股份紧紧地扭在一起,以股连心、连责、连利,党员群众对集体有了依靠,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组织力、凝聚力明显提升。自2019年以来,先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87个,创建“五星级”村党组织259个,评选30名乡村振兴好支书和50个好班子,松兴屯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涌现出一批干事创业好书记。
(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经过近年发展,合作社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更加规范,已成为高密市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市共组建“老家大牟家”等联合社26家,带动发展合作社701家,一大批有思路、有技术的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一大批懂市场、懂经营的经营主体落户乡村,发展松兴屯等10个田园综合体、龙头企业79家、现代农业园区238个,带动了粮食、蔬菜、畜牧等产业提质增效,形成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之势。
(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通过发展合作社、组建联合社,运行集体经济项目700多个,吸纳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缓解了农村空心化、农业后继乏人等问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后,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里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民生事业中,在近两年人居环境整治中,“三大堆”基本清除,共拆除违章建设、断壁残垣、破旧房屋6293处(间),治理湾塘959个,村容村貌显著改善。目前,80%的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四、经验启示
一是选好头雁、找准产业是关键。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要经营发展好,关键要有一个好班子、选出一个好书记。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归雁回引、雏雁培育“三雁工程”,从能人中选带头人,把带头人培养成发展能人,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按照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带领群众干实事、兴产业,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是明确股权、规范管理是前提。为避免因管理混乱、收益分配不公等而引发矛盾纠纷,从2020年开始,就坚持支部主导、依法组建、规范运行,着力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两年来,先后排查清理“空壳社”43家,指导规范办社78家,抓好动态监管、风险防控,有效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是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是趋势。当前,少数村庄受资源、人才、资金制约,阻碍了村集体经济的突破性发展。通过组建联合社抱团发展,整合周边土地、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解决了单一合作社发展规模小、经营实力弱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建强组织、做强农业、夯实基础的新路子。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