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沂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11日10: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强化村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人管、孤独有人陪、温暖不孤单。从2020年开始,山东临沂创新农村社会服务组织组建模式,探索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将党支部政治引领功能、先进分子示范效应、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在常态化志愿服务中传递组织温暖、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取得良好成效。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内参选编》、“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等多家媒体刊发报道。
一、背景动因
(一)践行“沂蒙精神”有需要。临沂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沂蒙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对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为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基层困难群众有需要。2020年底,我国共有4425.9万人纳入城乡低保,477.4万人纳入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其中农村446.5万人,多数低保户为因病因残致穷、空巢老人等,这部分困难群众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和生产资源,有些甚至生活自理也比较困难,如何有效照顾这部分弱势群体成为摆在基层党组织的首要问题,亟需志愿服务等社会组织参与。
(三)转变干部作风有需要。受自身素质、外部监管等因素影响,农村干部队伍整体作风上还有所欠缺。有的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部署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惠民政策有时候落实不到位;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处理问题简单,干工作、办事情不讲究方法策略,作风简单粗暴;有的村干部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处理事情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等等。农村干部作风形象不优,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上还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干群党群关系,进而导致农村基层信访频发易发。
(四)提升乡村治理有需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种乡村治理背景下,农村志愿服务正逐步从乡村治理模式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志愿服务对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对社会保障特别是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的需求,促进社会稳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支部引领“搭平台”,组织发动建队伍。坚持试点先行、分批推进。以县区为单位,综合研判所辖村综合考核、党支部评星定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等情况,按照不少于村党支部数量30%的比例,研究确定首批试点村,其中,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以上、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的优先试点。自2021年开始,逐步增点扩面,目前全市已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6930支,全部纳入乡镇党委备案管理。坚持干部带头、合理组队。发挥村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志愿服务队队长明确由村党组织书记或委员兼任,人数较多的从普通党员群众中确定1—2名副队长,并广泛吸纳在家无职党员、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人才、“乡村好青年”“好媳妇”等先进分子、爱心群众参加,确保选优配强服务队员。坚持因地制宜、自主自愿。不强制要求每村都建、不强制要求哪个群体参加、服务队不设人数限制,坚决不搞“一刀切”“大呼隆”。要求服务队员一般不超过50岁,身体健康,自觉自愿报名、服从管理,能够长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确保队员真参与、有能力、可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服务队员11.2万余名,已成为践行沂蒙精神的重要力量。
(二)精准常态“微服务”,真情实意暖民心。少而精定对象。紧盯有限困难群体,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托清建国前老党员、高龄“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子女、无人照料)、重度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底数,全面掌握身体状况、家庭成员、收入支出等基本情况,村党组织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征求服务对象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综合确定服务对象3.6万余名,并报乡镇党委备案,确保过程公开、对象精准。小而准定内容。坚持有效服务原则,明确每周或每两周至少入户1次,开展“扫一次庭院”“干一次家务”“洗一次衣服”“办一次代购”“拉一次家常”等“五个一”爱心服务,办好清理垃圾、擦拭家具、整理衣物、剃须理发等暖人心的小事实事20万余次,真正让服务对象情感不孤单、生活更舒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党支部,建设“暖心食堂”“孝老洗衣房”,开展特色服务,增强服务针对性和群众幸福感。严而实抓管理。明确服务队属农村新型社会服务组织,主要服务特困群体,不承担村级管理和村庄发展建设任务,防止村“两委”班子职责任务转嫁。建立完善简便易行的服务流程、管理制度和队员评价机制,日常开展活动杜绝形式主义,严禁举队旗、拉横幅、集体合影等刻意留痕行为,确保队员真参与、服务真开展、群众真受益。
(三)政策支持“强保障”,因势利导促长效。加强扶持引导。对党支部领办成立志愿服务队的村,县区按照每村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设立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障服务物资购买等正常支出,所需资金从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中列支。同时,积极引导各类爱心企业、社会团体、优秀人才、爱心人士等力量,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关心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形成“一村有爱、八方支持”浓厚氛围。加强典型培树。2021年,市级层面培树20支最美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30名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最美志愿者。优秀服务队员,优先推荐参加乡村好青年、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不是党员的,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符合条件的,优先确定为村级后备人才、推荐参选村“两委”成员,着力营造支持激励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加强督导考核。将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工作情况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市县党委组织部门常态化“四不两直”到村入户调研,采取不看档案、只听评价的方式,指导督促工作推进和活动开展;乡镇党委强化日常跟踪管理,对队员和服务对象实行动态调整,推动常态长效、持久见效。
三、主要成效
(一)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联系群众。志愿服务队的建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村“两委”干部、党员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行者”。同时,志愿服务以一件件温暖人心的小事、实事,搭起了支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党员干部入户密了,作风转变了,增进了群众对支部、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更为融洽。沂水县道托镇胡家旺村服务队员为聋哑老人侯向耕收拾屋子,老人深受感动,想表达“谢意”却又说不出来,情急之下就趴在地上写下了“共产党好”四个大字。
(二)党组织组织力明显增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之源。每一个农村党组织通过志愿服务,践行了习总书记“紧紧抓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殷殷嘱托,增强了农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上发挥了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力量,群众对村党组织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支持,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
(三)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沂水县龙家圈街道港埠口村群众安玉娟一开始认为志愿服务就是搞形式、走过场,看到志愿者们的无私付出、听到群众的交口称赞后,不但改变了看法,还发挥会理发的特长,主动为困难群众免费理发。由此可见,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志愿服务融入乡村治理,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在动力和整体活力,促进邻里团结、村庄和谐,在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四、启示探讨
实践证明该做法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指示要求,与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对增强村党组织组织力、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支部“有作为”,基层堡垒才能更加坚强。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在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工作中,不论是组织发动,还是靠前服务,每一项工作都是村党支部牵头抓落实,着力提升了村党组织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沂水县许家湖镇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郭凤学说:“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工作得到村民一致认可,村支部口碑更好了、威信更高了,如今村里开展各项工作更加顺畅。”
(二)作风“有提升”,党群关系才能更加密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以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为宗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增进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更为融合。基层普遍反映,如今群众只要有事首先找支部、找干部,有力改变了以往“有事不找你、无事不理你”的尴尬局面。
(三)服务“有温度”,乡村善治才能更加和谐。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紧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实事,建立常态长效服务机制,以小切口赢得了大民心,切实走出了一条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弘扬孝善、倡树文明的乡村治理有效路径。许多农村老人感慨,当年八路军“满缸净院”,如今志愿者“洗衣晒被”,直夸“老八路精神又回来了”。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