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四川泸县:“四管四有”分类管理农村党员 凝聚乡村振兴红色力量

中共泸县县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11日10: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分类管理,对于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10月以来,泸县创新“四管四有”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先锋作用,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背景动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把握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把各级党员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符合政治要求、现实需要和内在需求。

(一)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严管党治党,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党中央把加强党员管理作为重大时代命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政策。2013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党员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关爱帮扶、权益保障等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2019年5月,党中央印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指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条例》为指引,注重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党员管理实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是适应新发展阶段党员队伍新变化的重要体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加速涌现许多新业态、新产业、新群体,党员的流向、职业更加复杂多元,增加了党员管理的难度和广度。农村党员管理“统而未分”,泸县251个村,村均党员98名,仍沿袭“一刀切”“一把抓”管理模式,没有科学的分类标准,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流动党员管理“鞭长莫及”,泸县常年在外务工40余万人,其中党员6000余人,存在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等问题,流入地“看得见的管不到”,流出地“管得到的看不见”。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着力重点需要分类研究。

(三)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是建设堪当时代大任党员队伍的重要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尤其需要建设更加过硬的党员队伍,但目前仍然还有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党组织凝聚力“弱而涣散”,党员作用发挥“无岗无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需要广大农村党员走在前作表率,但除村组干部党员外,近90%农村党员“无岗无责”,缺乏亮身份、尽义务、担责任的有效平台。如何引导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党员发挥作用,亟待探索解决。

二、主要做法

泸县根据农村党员从业类型、任职情况、年龄标准,按照“便于管理、精准服务、发挥作用”原则,将农村党员分为四类:一是县外农民工党员。泸县县外农民工党员占25.1%,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大、管理难,是党员管理的难点、薄弱点。二是村组干部党员。泸县村组干部党员仅占9.2%,但他们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因此,把他们单独分类进行专职管理。三是在家从业党员。泸县在家务农与县内务工的农村党员占35.2%,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四是年老体弱党员。考虑到泸县60—70岁党员多数仍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将70岁以上和行动不便、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作为年老体弱党员进行管理,群体占比达30.5%,需要特别关心和重点帮扶。针对农村党员不同类别,实施差异化管理和量化考核,将农村党员“软性要求”变成“刚性任务”。

(一)双向协同式管理,让县外农民工党员有“家”。一是强化教育管理。成立14个泸县异地农民工党总支、9个异地商会党支部,“一对一”选派专职干部驻点工作。开展“双找”活动,建立信息台账,做到党员流向、从业、返乡创业、担任村干部意愿“四个清楚”。建立党员发展委托培养机制,流出地党组织委托异地农民工党组织培养教育,实行“双向考察、两地公示”,两年来异地发展党员69名。二是强化跟踪服务。用好“酒城先锋”APP,利用“一键流出”实现党员动向精准定位。建立流出地党组织“一对一联系、一节一问候、一年一座谈”服务机制,帮助解决就业、欠薪等难题230余个。三是强化回引培育。定期组团到珠三角、长三角、云贵一带,开展农民工座谈会、招引活动,落实税费减免、资金补贴、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回引党员回乡就业创业。近两年来累计回引优秀农民工2.9万余人、党员927名,拉动项目投资12.55亿元。

(二)设岗定责式管理,让在家从业党员有“责”。一是按需设置党员先锋岗。结合群众需求、党员从业状况、优势特征,设置“发展型”“治理型”“服务型”等先锋岗8000余个,搭建作用发挥平台,让在家从业党员“有岗有责、有责有为”。二是合理划分党员责任区。依托乡村网格进行基层组织体系重构,在村民聚居点、种植养殖基地、创业产业园等地划分责任区457个。实施乡土人才“头雁领航”行动,采取“跟师学艺”“科技云服务”等形式,扶持培养产业致富带头人2000余名。三是推行岗位承诺践诺制。实行公开承诺、即时记事、季度践诺,利用村级“红黑榜”让党员身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动力。

(三)目标问效式管理,让村组干部党员有“为”。一是开展全覆盖培训。采取“集中+片区”“课堂+基地”“讲授+实践”等方式,每年对村组干部党员开展全覆盖培训,抓好农村党员中的“关键少数”。组织437名村干部学历提升,实现大专学历100%。二是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村级事务“任务、责任、问题”3张清单,拓展“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主题教育内涵外延,每名村组干部党员结对联系6—9户普通群众,常态化开展结对走访、便民代办、排忧解困等服务。三是领办示范性产业。出台《村集体经济考核奖励办法》,每年按年度经营性纯收益的5%—20%比例给予补助,鼓励村组干部党员带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51个村集体经济平均突破100万元。

(四)关爱帮扶式管理,让年老体弱党员有“助”。一是经常性关心关爱。建立“五必到五必访”制度,每年落实100万元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为党龄满50年且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党员,每年每人发放200元慰问金,3124名党员受到帮扶。二是针对性送教送学。依托各地乡村振兴学院,对88名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培训,引导发展小农产业或工匠技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对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开展“家门口”组织生活,“面对面”过主题党日。三是创新性发挥余热。遴选身体健康、热心公益、处事公道的老党员670名,设置老党员工作室251个,协助村务管理、参与基层治理、发挥老年余热。

(五)量化考核式管理,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一是推行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明确先锋指数由基准指数、激励指数和负面指数构成,设定基础分值60分,采取日常登记、季度公示、年度核定流程,对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参与急难险重任务、获得表彰奖励等情况,以及违反村规民约等负面行为,加减相应分值。二是分层分类开展考核评议。镇街党组织负责村组干部党员考核评议,其他三类由村党组织亮分定绩、按分划线,解决不合格党员认定难问题。强化结果运用,以镇为单位,每年按10%评选“共产党员先锋户”并统一悬挂标牌,优先作为“两代表一委员”、村级后备干部人选的推荐对象。对未达到基准指数的约谈提醒,列入“红黑榜”重点教育帮扶,限期整改。三是建立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打破“一评定终身”模式,党员先锋指数、先锋户的评定每年归零、重新计分、重新评定。镇街党组织常态化开展督查,动态掌握“党员先锋户”平时表现、履职情况、作用发挥,对不符合条件的取牌、摘牌,扭转农村党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三、取得的成效

(一)唤醒了党员身份意识。在农村党员家门口统一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促使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我是党员,让我来”的氛围更加浓厚。“党员示范岗”的设立、“党员责任区”的划分、“党员先锋队”的组建,激发了农村党员生命力,改变了以往党员身份模糊不清、为民意识不强等难题,促使农村党员主动干工作、认真尽义务,党性意识、身份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二)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四管四有”的分类管理模式,让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加融洽,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的信心更足、能力更强,40个贫困村成功摘帽,22522户贫困户全面脱贫,100%消除“空壳村”。谭坝村支书马仕彬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三社融合”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增长近7000万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农村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参与“走服引”,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震救灾中冲在前、干在先,增进了党群感情。在“走服引”满意度测评中,对党员干部认可度达98.2%,对党和政府满意度达97.9%。太伏镇“老贾工作室”的贾方和,带领团队接待来访500余人次,调解纠纷80余件,成功率达100%。新林村34名在家党员下沉网格,探索出分格治理、分类服务、分项积分、分片发展“四分微治理”基层工作经验。

(四)彰显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农村党员找到了作用发挥平台,实现了从“无责”到“有责”、从“无为”到“有为”转变。脱贫攻坚中,农村党员带头认领“责任田”,带领群众把“责任田”变为“致富田”。得胜镇16名党员认领“致富带头岗”,以家政服务带动近千人就业;王湾村7名党员认领“产业发展岗”,柑橘种植示范区助推村集体经济增长近3倍。泸县“9·16”地震发生后,5600余名党员喊响“我是党员我先上”,踊跃递交“请战书”。处于震中的福集镇草坝村党总支书记古福华带领32名党员,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安全转移群众3500余名;9个异地商会党组织、60余家两新党组织和1000余名县外农民工党员捐款捐物近2000万元……正是有了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才取得阶段性成效,灾后恢复重建得以迅速推进。

四、探索启示

(一)农村党员要管好,从严治党是基础。泸县在推进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中,注重把严的要求贯穿到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要求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实践证明,党员队伍管理关键在严。只有严字当头,以严的标准、严的纪律、严的措施扎实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才能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二)农村党员要统好,科学分类是前提。新时期党员队伍构成趋于多样,自身从事岗位各异,传统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文化和就业方式的党员多样化需求,必须在充分掌握党员队伍实际状况和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突出特点、全面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变“统抓统管”为“精细管理”,对党员类别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并分类提出不同要求和履职目标,确保分类管理精准有效。

(三)农村党员要用好,激发活力是关键。每个党员个体都是党的“细胞”,其活力决定党的生命力,而党员分类管理的关键就是充分激发党员主动干事创业的活力。让先进更先进、中间赶先进、后进加把劲,更好地优化基层党员队伍,必须采取差异化管理,有针对性地搭建履职平台、制定激励措施,让全体党员在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等工作中,找到发力点,助推党员作用发挥由被动变主动。

(四)农村党员要育好,注重实效是根本。党员在作用发挥、担当作为、提升素质等方面难以量化,主观判断性较强,为确保党员考准考实,必须以“先锋指数”考核、“党员先锋户”评选为抓手,建立数值量化履职模型,化被动变主动。同时,打破“一评定终身”模式,指数考核要每年归零、重新计分、重新评定,动态调整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调动党员履职尽责积极性。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