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党建领航 多元参与 红色物业铸就“三无楼院”长效治理机制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2022年07月07日13: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管城回族区处于郑州市的老城区,“三无楼院”数量多,物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物业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

“党旗所指,奋斗所向”,管城区将“红色物业”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分类施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原则,以构建街道公办物业管理平台为抓手,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打造街道级物管平台,提升市场化物业、规范楼院自管物业”等方式重点推进,让“三无楼院”从无人管到有人管,辖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背景与起因

(一)物业管理覆盖不彻底

地处郑州市老城区的管城回族区,存在辖区“三无楼院”基数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众多问题,落后的物业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2019年底的辖区楼院统计中,管城回族区辖区987个楼院中有577个“三无楼院”(“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技防”楼院)。这种“失管”状态,与新建小区形成明显反差,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老百姓要求对“三无楼院”进行整治并推行物业服务,加快改善老旧住宅区居住环境质量的期盼越来越迫切。

(二)物业服务质量不到位

2020年3月,通过选取辖区各类楼院(小区)样本点进行群众满意度调研,结果表明,辖区物业公司无论是对于设备设施、绿植、垃圾等“物”的管理,还是在安保、门禁、信息公示等“人”的服务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被调查居民选择“满意”选项的仅有18%。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缺乏引导扶持等问题的存在,致使难以实现有效的行业监管,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不到位,业主投诉多,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激化,致使物业费收缴难、资金匮乏,楼院(小区)管理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三)党的工作在企业覆盖不全面

2021年初统计数据显示,管城区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共有162家,成立党组织的有21家,仅占12.9%。而且已成立党组织的物业企业,与街道、社区党组织联动不足,未形成融合互通、协同联动、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同时,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服务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远远满足不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群众监督物业管理的路径匮乏。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组织搭台,党建引领,汇聚红色力量

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发展为抓手,不断探索基层党建与物业管理的有机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推动物业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在区级层面,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物业长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街道层面,成立“红色物业联合党委”,把社区支部、物业支部和辖区公共单位党组织凝聚在一起,共谋发展、共解难题。街道组建攻坚专班,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1+3”协商运行机制,实现辖区内“三联三融”,楼院联管、多方联动、工作联抓,资源融合、力量融合、平台融合。

二是汇聚红色力量,打通治理脉络。加强“三无楼院”的管理是推动红色物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区共有577个“三无楼院”,占整体楼院数的59%,管城回族区深入推进“一核多元 融合共治”工作机制,施行“支部联建 党员分包”,选派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扎到楼院,依靠楼院党组织选举组建自管会,支持楼院自管会实现居民自我治理。目前全区“三无楼院”已实现五个“百分之百”。党组织覆盖100%,全区楼院(片区)全部建立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覆盖率100%,570余个自管会、业委会相继成立,1200余位楼栋长先后产生;志愿服务组织覆盖率100%,全区拥有群众性志愿服务组织1100多个、12000余人参与服务;支部联建100%,162个机关党支部与“三无楼院”党支部一一结对帮扶;干部分包100%,全区570余名科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对“三无楼院”全部分包到位。

三是健全议事平台,对接民生需求。充分利用楼道门厅、凉亭等小微空间,在楼院(小区)里建立“三问邻里驿站”,把社区党群的便民服务延伸到楼院里,把议事决策平台建到群众家门口。为楼院党组织、楼院自治组织和居民群众提供集合议事、服务、交流、学习、休闲、应急等功能的活动场所。通过梳理汇总辖区入户调查问卷、安排党员联户走访群众,搜集整理意见建议,完善需求、资源、项目“三个清单”,联合社区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建服务群众、建立美好社区的有生力量,集中精力做好服务,优化治理,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推动红色物业的顺利开展。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

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分类施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原则,采取“打造街道物管平台,提升市场化物业、规范自管楼院物业”等方式重点推进、全面铺开,着力加强和创新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和监督。

一是提升市场化物业专业水平。管城区将推进“红色物业”纳入社会治理创新体系。2021年12月,区委组织部、区委社治委、区住保中心三部门联合印发《管城回族区持续深化“红色物业”创建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条件成熟的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公司,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对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的物业服务、便民服务和延伸服务。

二是创建街道级物业托底管理机制。管城区创造性地成立街道级物业平台公司,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小区托底管理。将北下街、陇海马路、西大街办事处作为试点单位,分别成立了隆美、亮典、西美3个街道主导的国有物业管理公司。截至目前,亮典物业已对北下街街道辖区108个“三无楼院”全部纳入管理,收费率达74%,总体营业额约100万元。隆美物业已将陇海马路街道辖区102个“三无楼院”全部纳入管理,总体入驻率达90%,收费率达75%,总收入达80万元。

三是完善自管楼院物业服务模式。在全区各社区楼院开展修订完善楼院管理规约行动。修订完善以人防物防手段、环境清扫保洁、车辆有序停放等物业管理服务内容为主的融收费、管理、使用、公示全链条闭环运行的管理规约。截至目前,全区楼院(小区)管理公约覆盖率达到98%;对有业主单位或自治能力较强的楼院(小区)实行业主单位托管或业主自管,在自管楼院中选出了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认可度高的党员成立楼院自管会,实施红色管理,院落自治,街道在日常管理、制定居民公约、楼院环境、卫生治理、设施完善等方面给予支持。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楼院自管会564个,管理楼院564个,成立业委会13个,管理楼院13个,全区577个“三无楼院”中已有558个楼院小区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模式,覆盖率达96.7%。

(三)项目驱动,资源共享,提升物业服务能力

探索实施“两站一中心”“社区服务项目化”等支持物业服务新举措,实践创新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实现楼院(小区)“物业面+社会面”的长效治理。

一是设立“两站一中心”,助力“双治理”建设在基层落地。通过鼓励各办事处设立“一中心+两站”:建立街道红色物业服务中心,“四位一体”模式统筹辖区各类资源(定期召开社区党组织、楼院自管会、楼院党支部、物业公司四方联席会议,统筹资源,共同解决楼院治理中的问题)。建立街道物业管理矛盾投诉调解站,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建立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实现物业应急维修快速反应,让便民利民成为红色物业的口碑。

二是推进社区服务项目进楼院,为红色物业赋能增效。通过红色物业服务中心汇集楼院居民的切实需要,区委社治委按照需求导向确定服务项目,统筹全区社区资源,通过资源和需求匹配分析,形成生活服务类、帮扶救济类、场所共享类等8类158个项目纳入管理台账,通过“社区服务洽谈会”平台落地服务项目到社区楼院当中,提升红色物业的服务能力。目前已完成儿童微乐园20个、老年人活动区21个、残疾人康复站10个、楼院小微美学营造11个。

三是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多元参与新格局,有效化解物业矛盾。创新“社工+物业”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化和价值理念,让社工和物管有机融合。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作为纽带,激发社区居民的潜能,带动居民的参与活力;整理社区内外资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社区治理,带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社工做管理,树立共治理念加强互动,大事要事做听证会,开门决策、开门纳谏、开门评估,让居民由原有的被动接纳转变成主动参与。通过动员、孵化、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搭建了区域内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生态体系。截至目前,构建街道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11个,全区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167个,其中公益慈善类234个、社区事务类177个、生活服务类756个。

(四)示范引领,星级评定,融合物业治理新高度

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强物业促治理,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全面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积极推动社区“两委”与物业、业主自治组织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交叉任职,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的联动格局,激活党建一盘棋,助推楼院(小区)管理服务上水平。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在党员不足3人的物业企业的覆盖。截至目前,辖区物业服务企业162家中,党组织覆盖达到46家,党的工作覆盖115家,总体达到98%覆盖率。

二是用活“三方联动”健全议事机制。健全用活“三方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 “三方联动”议事协商机制,协商确定楼院(小区)发展目标、年度计划、阶段重点,探索引入物业成本和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定期召开议事会,形成问题共解、资源共享、文化共建工作模式。北下街代书胡同社区,通过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组织党员、居民有序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及时解决了楼院难题,提升了居民满意度。

三是示范引领推进星级服务全覆盖。物业长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实行“星级服务”评定,其他自管楼院小区的物业服务项目,由各街道(园区)参照“星级物业服务企业”创评标准开展年度评价。发挥“红色物业”示范点带动引领作用,全力推动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目前已在辖区12个街道、44个社区内开展红色物业示范点创建工作,覆盖178个小区;已创建4个红色物业示范街道、11个红色物业示范社区、79个红色物业示范小区。

四是实施星级评定制激励质量提升。评比考核,政策先行,先后制定出台了《管城回族区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星级标准及评分细则》等政策,把改造完成的“三无楼院”纳入星级评定范围,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分3年对“三无楼院”改造达标小区给予不超过0.3元/㎡/月的阶梯补贴。设置“物业长效管理基金”,实行利润返还等奖励政策,着力解决“三无楼院”长效管理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切实提高“三无楼院”物业专业化服务质量。

三、经验与启示

(一)强化党建引领,是建设“红色物业”根本保障

打造“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服务模式,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扩大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党建引领作用明显、行业监管更加完备、运行机制科学有效、物业管理规范有序、人居环境舒适和谐的物业管理新局面。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物业服务的内在动力,凸显物业服务企业的公益属性,进一步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真正把社区物业打造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二)创新分类施策,是建设“红色物业”有效举措

针对“小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辖区红色物业全覆盖,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对有市场化物业企业的小区党建引领推动服务提档升级;对居民自治的小区实行“社区督管”,社区党组织直接领导和监督业委会、自管会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市场化物业不愿进驻的小区,打造街道级物业平台公司兜底管理。实现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红色物业”全覆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解决急难愁盼,是建设“红色物业”初心使命

“红色物业”的全面推进,必须结合社区实际,居民需求,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更加有效地把常规服务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服务。在提供服务前充分进行调研,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群众关切、征集群众意愿,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愁的事抓起,有效推动“红色物业”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迈进,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红色物业”才能切实获得群众的认同感。

(四)发动群众参与,是建设“红色物业”根本之道

群众既是红色物业的受益者,也应该是红色物业的参与者,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其内生动力。管城区以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为纽带,引导群众参与楼院治理。重点培育发展楼院治理、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其主动融入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有特色、有实效性的活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中寻找定位,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沟通、理解、互助的机会,促进邻里和睦,在提高社区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觉性,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和水平,夯实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

(责编:王子锋、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