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支部建到小区 服务送到身边 探索小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

中共连云港市连云区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06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聚焦党建引领便民宜居目标定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把支部建到小区里,强化小区党组织“主心骨”地位,发挥小区党员的“主力军”作用,唤起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履行小区管理的共同责任,构建了党组织领导有力、党员示范在前、邻里共建共享的和谐局面。

一、案例背景

小区党建是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城市转型发展顺应转变。从沿海城区的角度看,作为江苏省唯一具有美丽海滨的城区,山海相拥,风光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外来新市民和本地老市民相互交融,城区人口情况复杂,管理难度比较大。从港口城区的角度看,港产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片滩涂盐田建城区园区,大量渔民山民盐民转为城镇市民,全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分别达97.22%和96.77%。因此,港产城一体化、旧城改造、产业升级等多重因素叠加,社会矛盾多发,居民诉求多元,迫切需要向下延伸工作触角,以小区为单位缩小地域半径、细化治理内容,解决城市成长“烦恼”。

二是社会治理破题倒逼求变。上面千个锤,下面一根钉。当前,各部门工作都向基层拓展、都在基层沉底、都靠基层落实。居民人数多、小区数量多、承担事务多,工作人员少、可用经费少、服务资源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成为困扰社区治理的难题。同时,结合在疫情防控等工作中探索的经验做法,迫切需要重心下移、大抓支部,发挥小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综合服务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让小区兜底大小事务,处理各项问题,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主动思变。近年来,全区各乡街和社区党组织按照全省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工作要求,在小区党建的党组织设置、力量配备、活动阵地、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形成了“荷乐益家”“棠梨花开”等小区党建特色品牌,拥有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因此,通过发挥党建引领的“穿针引线”作用,以“书记项目”领题、支部微家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力量深度融合,把基层经验提炼上升为全区面上的统一要求,用基层经验指导基层实践。

二、主要做法

探索“一小区一支部一团队一微家”的模式,通过支部引领一张网、贴心服务一条龙、邻里和睦一家亲,让党组织和党员在小区树立党的旗帜、发出党的声音、展示党的形象,为居民营造更加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加强制度设计,把好小区建设“方向盘”

紧紧扭住狠抓落实这个牛鼻子,坚持以上率下、压实责任、示范带动,确保小区党建抓得住、推得动、落得实。

一是注重谋划策划,以上率下增强“推动力”。坚持区级统筹总抓、自上而下推动,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体系,推进落实小区党建。将小区党建纳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区委书记带头领题,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落实,向全区释放“书记抓”的强烈信号。

二是注重指导督导,压实责任增强“执行力”。 围绕小区党建开展调研,坚持试点先行,探路经验做法,为面上工作提供操作标尺和行动指南。定期召开过堂推进会,听取建设情况汇报,通报任务完成进度,晒成绩、比成效、找差距,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三是注重数量质量,全域落实增强“影响力”。采取典型工作法,在区级层面精心培育荷花小区、东城海岸小区等6个示范点,每个街道分别培育1—2个示范点,通过抓点成线、连线成面,促进整体提升,为全面铺开小区党建夯实基础。

(二)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小区建设“生命线”

构建小区党建工作体系,通过组织全覆盖、队伍常联动、服务共开展,将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在基层治理的最末梢。

一是筑堡垒,强核心。聚焦组织力提升,按照商品房小区、安置小区、老旧小区三种类型划分,同步拓展组织触角,开展小区党组织组建攻坚行动,把支部建到小区里。立足地域覆盖、兼顾趣缘特点的原则,优化调整103个小区党组织,健全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选任540名党员楼栋长,实现组织覆盖100%。

二是炼队伍,增动力。创新处级党员领导挂帅联系、区直部门单位挂包联动、第一书记挂职联抓“三挂三联”组团模式,为所有社区明确固定的联系点领导和包保单位。通过招聘、调剂、选任等方式,推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民警、城管队员、社会志愿者等人员下沉小区,为每个小区标准化配备1名小区党组织负责人、1名专(兼)职网格员和3名以上“红管家”。目前,全区103个小区全部配齐了5人以上常态团队。

三是建阵地,惠民生。在全部达标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实施“支部安家”工程,充分整合社区腾换、小区配套物业、共建单位闲置用房等资源,灵活使用党员中心户庭院等民间资源,区、街道、社区持续投入1500余万元,建设春园巷、三航等103个支部微家,平均建筑面积达200平米,明确“5+X”功能区域,统一外观标识,配齐活动设施,构建了“5分钟党建为民服务圈”。

(三)统筹资源要素,构建小区建设“共同体”

全面整合队伍力量、活动阵地等各类资源,变条块设置为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化组合、高效利用。

一是“区域化共建”凝聚服务能量。打破区域、体制壁垒,建强“党建共建理事会”,辐射带动核电、海关、海事等100余家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全覆盖设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推进法院、检察院、公安、城管等部门融入小区治理,实现跨体制、跨行业、跨单位一体化集成联动。

二是“精细化管理”延伸服务触角。实行全科坐班“定点式”、上门到家“保姆式”、预约定制“点餐式”等服务方式,建立诉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务代办“三代”机制,全面开展基层党务、便民政务、邻里服务等活动,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让“管事的人”来到百姓身边,把服务送进百姓家中,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社会化运作”拓展服务内涵。全面推广“社区孵化社团、社团服务群众”的模式,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吸纳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入驻。促进“四叶草”等200多个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培育“墟要您”“荷乐汇”等特色服务品牌,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医疗保健、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四)深化有形有效,绽放小区建设“幸福花”

通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真正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

一是“聚力+合力”,提升了组织力。开展红色物业全域提升行动,采取“三带三同”举措,推动居民小区、物业企业、业委会“三架马车”协同运转,构建以市场服务为主体、自治服务为补充、公益服务为托底的红色物业管理模式,获评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3个。健全自治、共治、善治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群众参与高效协商,有效解决小区事务,“136工作法”入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

二是“爱心+红心”,增强了责任心。充分发挥小区“大支部”作用,推动实现组织融合、感情契合、资源整合,组织7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232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认岗领责,实现了组织联动、党员联管、人才联育、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形成了“社区服务我出力、社区发展我受益”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区域化党建由“感情化”维系向“责任化”分担转变。

三是“温度+深度”,提高了满意度。建强了基层党组织“毛细血管”和党员“红细胞”,创新了全科全能、上门服务、预约定制等服务方式,织密了党建服务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用好志愿服务时间储蓄银行工作机制,推广“四到户四到人”工作法,推动110个志愿服务团队、1600余名志愿者和广大热心群众积极参与小区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取得成效

小区党建突出了“大抓支部、抓实基层”的鲜明导向,是推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创新实践。经过持续多年的探索努力,取得了如下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支部建设,组织体系的架构网得到延伸拓展。通过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创新落实了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要求,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在纵向上形成了街道、社区、小区上下联动的三级组织架构;在横向上强化了统筹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方面主体属地管理职责,让基层党组织在小区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发挥作用,统筹大小事务,成为协调各方力量的桥梁和纽带,夯实了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

二是规范了组织活动,党员先锋的责任感得到强烈唤醒。压实了党支部履行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主要职责,把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党小组,实现了党员管理到人头。通过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唤醒了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小区党员的存在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党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推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服务。

三是统筹了社会力量,社会治理的精细度得到显著提升。拓展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干联系社区的“点长制”做法,通过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下沉小区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强化了属地管理职责。组团小区工作力量在日常走访排查中,踏遍小区每一寸土地,熟悉小区每一个角落,掌握小区每一户居民,精耕细作、守土有责,哪里有困难需求、矛盾纠纷、突发险情,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实现了“有人管、管得好”。

四是创新了服务方式,城乡群众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高。把支部微家建到了小区楼栋街巷里,让小区有个固定的办公和活动地点,串联起综合服务职能,成为了党群议事的客厅、群众活动的平台、便民服务的窗口、警务办理的网点和矛盾化解的哨所,让群众找到了“家”的感觉,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民服务。小区党建畅通了小区党组织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渠道,便于快速及时了解和反馈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推动了工作重点从社会管理向高效服务转变。

四、经验启示

小区党建充分释放了基层党建的组织活力,是适应城市建设和基层治理新形势的有效路径。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小区服务的内涵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小区资源的共建共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区队伍的数量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区运行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坚持以人性化、社会化、专业化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让基层党建得到强化、社区治理得到提升、小区居民得到实惠。

一是目标定位人性化,从社会管理走向高效服务。小区管理应当聚焦党员群众的“人性化”需求,改变小区党组织仅以指导者的角色出现,从过去的“先管理后服务”变为“先服务后管理”。因此,要畅通小区党组织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渠道,将工作重点从社会管理转向高效服务;要调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公众参与到小区问题收集与解决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细微的小区自治夯实整个基层社会自治。

二是资源整合协同化,从“一家独唱”走向“众人合唱”。小区党建是系统建设的整体,涉及到小区范围内每一户居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条条块块、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因此,需要以社区“大党委”、小区“大支部”为依托,推动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新兴领域党建的深度融合,整合职能、力量、场地等各项资源,进一步延伸升华善治、自治、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从相互分离走向相融共生,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

三是力量配备专职化,从专能社工走向全科社工。人是最大的变量因素。在配齐配足小区力量的基础上,深化推广“全科+全能”的“双全”社工管理模式,不断壮大小区服务专职力量。建立分级分类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为每个小区配备既全面掌握党建业务又熟练开展小区工作的“多面手”。同时,健全薪酬待遇、年度考核、鼓励激励等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小区工作者安心主业、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四是方法手段智能化,从人海战术走向数据应用。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速度,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投入,节约用人成本。因此,通过全面推行“网络+小区”的服务管理模式,整合各部门单位的数据资源,完善小区事件的收集、流转、办理等工作流程,形成社会治理大数据“一张网”,推进小区智能化综合管理信息大数据分析应用。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