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鼎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06日16:4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鼎素有福建“北大门”和“闽浙门户”之称,是宁德对接温州的北大门,也是福建对接长三角的北大门,区位优势独特,一直以来,福鼎市与浙江省边界县山水相邻,经济联系、人员交往十分密切。近年来,福鼎市通过与泰顺、苍南两县建立闽浙边界党建联盟,探索闽浙边界党建联盟八大模式,整合区域资源,推动优势互补,助力乡村振兴。
一、主要做法
1、推行“农村社区共建”模式。聚焦边界乡村相邻不相规、边界治理难等问题,以福鼎叠石乡车头村、泰顺彭溪镇车头村等边界村为试点,打造“农村社区共建”模式,推动边界乡村共建共治共融。组织边界乡镇成立“农村社区治理”党建联盟,会商确定合作事项,定期研判治理问题。实行“双委员”制度,互派一批乡镇班子成员、村干部到边界乡镇、村兼职,列席参加乡村班子会议、重大活动,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联合成立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协商制定标准统一的边界区域村规民约,整治陋习,纯正党风民风。共同组织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户”等联评联选,引领真诚向善的和谐村风。
2、推行“产业发展共推”模式。充分发挥苍南、泰顺的资金、项目优势和福鼎的资源优势,加强发展要素共享共促,实现整体连片推进。一是组建区域合作社。找准基层党建推动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由边界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区域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形式,动员村民群众以土地流转、劳务投入等方式入股,并为两地农产品外销拓宽信息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共谋项目发展。立足边界资源优势,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壮大特色产业。福鼎市管阳镇沈青村以流转150多亩土地的方式来参与泰顺县柳峰乡墩头村“四季花海”项目建设,并将加工后的油菜籽、向日葵作为农特产品进行推广销售,带动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三是打造示范产业街。在边界村联合共建农特产品商业小街,销售双方农特产、旅游伴手礼等小商品,扩展旅游服务配套功能。共同建设综合电商服务红色驿站,为边界村民、党员提供市场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等便捷实用的服务。
3、推行“志愿服务共抓”模式。以福鼎沙埕镇水生村、岙口村、流江村和苍南沿浦镇龙澳村、云亭村、界牌村等边界村为试点,成立“志愿服务”联盟,加大边界共治力度。一是平安联防。围绕“平安边界”建设,组建平安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警民联防活动,加大边界综治维稳工作联防、联调、联处力度。两地共同组建的“雪豹救援队”“179救援队”等多支民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抢险活动150多次,为群众挽回财产损失200多万元。二是信息联享。建立边界信息共享机制,畅通两地之间政策、人才、项目等信息渠道,同时对涉边案件、跨界犯罪及时予以通报、联合打击。在人口集中、群众诉求多的边界地段成立“边界党群服务中心”“边界红色驿站”,实行志愿者轮班轮值,收集上报群众反映诉求,协调解决问题困难。三是服务联动。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边界党员的一种习惯。
4、推行“美丽环境共创”模式。围绕把边界村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带的目标,以福鼎贯岭镇、泰顺彭溪镇为试点,共同创建美丽环境。一是统一整治。以分水关关口边界突出环境问题等为重点,成立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共同做好环境卫生以及交通秩序整顿,确保边界关口整治效果。二是统一规划。加强两镇边界村庄布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规划衔接,依托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群,推动美丽乡村由单村整治向连线成片升级拓展。三是统一建设。共同加强边界道路、绿化带、河区桥涵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共同制定基础设施相关管护标准,做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护规范统一。
5、推行“红色文化共兴”模式。以福鼎前岐镇、贯岭镇,泰顺九峰乡、彭溪镇,苍南矾山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纪念馆等为平台,试点推进“红色教育带建设”。一是联建红色基地。充分挖掘边界红色资源,利用前岐镇李家山革命纪念馆、贯岭镇“红茗洋”革命纪念馆、彭溪镇小南山革命烈士馆、九峰乡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等阵地资源,合力打造边界“红色教育”党建联盟。二是联享红色资源。“红色教育”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开放红色教育阵地,作为集中开展党内活动的重要阵地,并开设重温红十军革命史、重走红军路、听红色故事等红色主题实践项目。两年来,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60余次。三是联推红色活动。实行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开展“边界党员活动日”主题活动,邀请边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等互上党课,共同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等,加强党员之间的学习交流。
6、推行“生态旅游共促”模式。注重挖掘两地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边界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在福鼎叠石乡、泰顺雅阳镇进行试点,以边界华东大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为连接点,推动边界配套观光旅游、生态休闲项目,打造闽浙边界康养旅游示范带。目前,叠石乡以边界华东大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建立叠石景蓝康养中心,打造生态康养小镇。实行党建联盟活动轮值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共同商讨生态旅游有关问题,促进边界生态旅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7、推行“区域人才共育”模式。充分发挥两地农技人才、足球人才等相对优势,通过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以福鼎前岐镇、苍南矾山镇为试点,共同打造“区域人才”党建联盟示范点。一是共育乡土人才。设立跨省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每年共同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创业就业培训班等,建立“师带徒”模式,培育双方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开展技术交流。立足茶叶、四季柚、杨梅等农业产业,遴选一批优秀人才,组成农技人才服务团,到两地乡村担任产业发展顾问,定期开展对口服务、专项服务。三是强化文体互动。加强文化体育方面的交流互动,利用节庆日联合开展文艺汇演、文化下乡等活动。
8、推行“畲乡文化共融”模式。着眼于闽浙两地民风民俗相近的特点,以畲族文化为纽带,在福鼎佳阳畲族乡双华村、苍南岱岭畲族乡富源村试点搭建“畲族文化”党建联盟,推动民风和谐相融。一是加强组织联盟。发挥基层党组织先进文化引领的作用,搭建“1+3+N”畲族文化党建联盟(即1个边界党组织,双华村畲族文化馆、富源村畲族博物馆、佳阳民族小学3大平台,N名畲族非遗传承人),定期会商畲族文化传承和保护、队伍联动等事宜。二是加强活动联谊。以党组织牵线、党员带头的方式,推出对唱畲歌、竹竿舞、手工技艺比拼等“党建+民俗文化”项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艺形式讲述党的故事、展现农村新变化,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两年来,共联合举办畲族“二月二”会亲节、“三月三”文化节等活动20余次。三是加强文化传承。定期举办畲族非遗传承活动,坚持将畲族文化纳入两地小学课程,编辑畲族文化读物,切实加强畲族文化的传承。以畲乡特色民族村寨、畲人艺术活动为重点,加大民族服饰加工、民族工艺品开发力度,使民族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成效
1、推动边界基础设施优化升级。闽浙边界党建联盟促成一批基础设施合作,特别是联合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脏乱差路段、健全农村交通路网,推动两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推动边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闽浙边界党建联盟增强了两地经济交流、优势互补,形成了以闽浙两地白茶、黄栀子、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为经济增长点,“种、产、销、游”多产融合的新业态,带动边界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水平“双增收”。
3、推动边界基层治理和谐稳定。依托闽浙边界党建联盟平台,通过共同组建志愿服务队、建立联防联调中心、铁盟警务室等,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综治维稳、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协调联动,推动边界基层治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边界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大幅减少。
4、推动边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自闽浙边界党建联盟成立以来,两地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共同谋划、共同研究,共同推进边界村统一布局,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对村庄道路、河流等处进行全面地“大扫除”,让边界村逐渐景美路畅水清,进一步提升边界整体形象,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
三、经验启示
1、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生动实践。福鼎市探索闽浙边界党建联盟工作模式,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闽浙两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希望,转化为推动发展强大动力的生动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高度重视,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成立闽浙边界党建联盟,通过建立共建合作机制,将原有的接壤区域情感联系上升到组织之间的共建关系,让党建成为服务闽浙边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红色引擎”,是践行“党建无边界,组织全覆盖,振兴无死角”党建新理念的有力举措。
3、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两地山水相连,习俗相近,情感相通,但因两地缺乏足够交流,导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缺乏融合,甚至出现一些“两不管”地带。闽浙边界党建联盟的建立,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原则,从共同目标、相同需求入手,谋划推进了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有利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相关专题 |
· 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