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分享

江苏南京:“五力”齐发 推动党建 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

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

2022年07月06日16: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组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住建部等部委多次出台重要文件部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南京市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方面还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地方,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现实问题,深入实施“强力工程”,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全面推广仙林街道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大力推动党建覆盖、党政统筹、党员下沉、党群联动,加快构建到底到边、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南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彻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党建新格局,涌现出以仙林街道、新门口社区等为代表的一批基层治理先进典型。去年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立足“大基层”特点,出台《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十项举措》,通过突出基层党建“一个引领”、推动社会各方“一体共治”等全方位部署,切实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但面对疫情防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安全生产、群众诉求多样化等新情况新问题,南京在基层治理到底到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表现为:

一是党组织建设“神经末梢”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村)负担过重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统筹领导治理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基层人少事多、资源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社区(村)依然存在治理范围广、治理半径大,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少,群众需求高、应对手段少的问题。三是社会面底数不清、运转不畅的情况时有发生。街道(镇)、社区(村)对面广量大的驻地单位,个别地区还存在平时来往不多、战时协作不紧等问题,特别是在突发疫情防控中有时会出现盲点漏洞。四是基层服务阵地和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服务空间不足,党群服务中心行政化倾向还一定程度存在,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待持续提升。五是智慧治理、数据赋能水平需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数据不准、共享不足的问题在一些领域、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任务较重,城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亟待数据赋能。

二、做法成效

针对五个方面的短板弱项,南京市主动作为,创新举措,推动实施“强力工程”,以强化组织引领力、赋能保障力、社会动员力、群众凝聚力、科技驱动力为核心,“五力”齐发,全面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底到边。

(一)强化组织引领力,推动组织体系到底到边。一是不断优化网格设置。进一步完善网格划分,全市共划分10251个综合网格和1995个专属网格,并整合警务、安监、城管等网格,实现数据一网报送、事件一网处置。围绕充实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提升专业化水平,推动社工和网格员队伍一体建设、一体管理,把4000多名专职网格员统一纳入社工管理,充实一线力量。二是全面建强网格支部。不断完善“街道(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四级组织联动体系,全市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共设立网格党支部6568个,注重把业主单位、楼宇物业、重点企业党员负责人经组织程序选进网格党支部班子。制定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联户工作实施办法,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推广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做法,引导党员骨干在网格中亮出身份、积极作为,助力基层治理。三是持续完善职责清单。坚持减轻基层负担,制定“社区(村)依法协助事项”和“社区(村)依法履职事项”两份清单并定期调整优化,对相关部门业务确需下沉社区(村)的,逐项明确经费及工作支持。制定“南京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清单”,避免网格“箩筐化”倾向,为实行网格员职责“非准不入”提供依据。四是深入做实红色物业。打造“房帮宁”党建服务品牌,对2300余个(处)无物业小区,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引入头部物业企业、国有物业企业“兜底”等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成立市物业行业党委和12个区物业管理行业党委,形成“1+12”行业党建格局。建设“智慧家园”平台,建立省、市、区三级党建示范点建设体系,党建示范点总数超100个。针对常态化疫情形势,深化“无疫有爱、守望护宁”行动。

(二)强化赋能保障力,推动资源力量到底到边。一是权向基层放。全面推广“两赋两强”街道集成改革,以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为着力点,规范化建立“五部一局两中心”组织架构,街道内设机构压缩25%以上,挂牌机构压缩60%以上。开展街镇权力清单编制工作,全市101个街镇权力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实现将党建深度融入审批服务、行政执法、社会治理、政社互动等改革领域,切实增强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二是人向基层沉。组织市、区两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与全市1232个社区(村)全覆盖建立挂钩结对关系,固化形成“平战结合”的应急处突机制。平时协助挂钩社区(村)假日值班值守、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应急状态下,市、区单位按固化挂钩关系,与属地街道(镇)、挂钩社区(村)党组织沟通需求、协同作战,组织党员干部迅速火线支援。今年疫情防控中,市、区机关单位日均下沉党员1.1万名。此外,还先后选派了4批315名优秀处科级干部担任社区(村)“第一书记”。三是暖向基层送。落实经费投入保障及正常增长机制,按党委3万元、党总支2.4万元、党支部2.1万元标准设立社区党组织工作补助经费,按平均30万元每个社区(村)标准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累计拨付近30亿元。严格保障基层干部待遇,修订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优化完善“三岗十八级”管理体系,连续7年拿出职位面向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居(村)委会定向招录公务员。2022年起,由市级层面统筹安排450个左右全额拨款事业编制,面向符合条件的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开展选聘,预计到2025年本届社区(村)党组织班子任期结束时,约有半数党组织书记能解决事业人员身份。

(三)强化社会动员力,推动多元共治到底到边。一是组织开展“同城共筑”行动。据统计,驻宁省市机关、国企、高校院所、医院、部队等大单位近千余家。针对属地服务管理主体多、层级多、领域多的实际,南京在全市组织开展“同城共筑”行动,破除隶属关系、机构规格等体制壁垒,推动街道(镇)党(工)委与驻地各级各类单位党组织“双向走访、双向服务”,进一步强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经验联学、治理联动,深化开展“五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工作交流、征询一轮服务需求、共谋一批攻坚任务、同过一次政治生日、筑牢一体治理防线)。二是深化实施“党建联盟”行动。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基础上,完善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属地单位信息、资源、需求、风险、任务“五张清单”,形成“信息及时互通、资源及时调度、风险及时处置、问题及时解决”工作闭环。实施新就业群体“宁新聚力”工程,发布“十新实意”党建重点项目,新建100个“宁小蜂”服务驿站,全覆盖成立快递、交通运输、外卖配送等行业党委,推动成立满运“红色方向盘”(南京)党支部等9个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三是定期组织“实战演练”行动。建立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即时响应”机制,定期开展模拟演练、压力测试、效果评估,提升实战能力,堵住风险漏洞。积极推进15分钟采样圈建设,全市计划设置采样点位2000个。通过演练,精准掌握全市服务人口底数,引导推动市民熟悉检测流程,优化调整全市核酸检测点位设置,检验全市疫情防控紧急社会动员能力。

(四)强化群众凝聚力,推动服务载体到底到边。一是科学规划,推进阵地面积稳步达标。制定全市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五常两聚”规范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细化8个方面重点任务。把街道(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严格落实“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建设标准,推进全市1232个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标。二是合理分区,推进服务平台开放共享。以强化政治功能、突出党建元素为重点,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研究制定党群微家“微服务清单”,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综合网格微信群覆盖率达100%。加强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整合利用闲置用房、地下空间等资源,帮助快递网点解决配送场地、临时宿舍等实际困难,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设施向新就业群体开放。三是注重赋能问效,推进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数字化便民服务,整合现有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各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推广“掌上云社区”“五微共享社区”等基层做法,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强化跟踪问效,建立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人气指数”评估机制,把“群众愿不愿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党群服务中心运行质效的重要标准,切实提升服务党员群众水平。

(五)强化科技驱动力,推动数据赋能到底到边。一是精准采集数据。梳理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目录,追溯每类标准现行国标、部标、行标及市标,制定南京市“四标四实”数据规范,形成包括地理空间、地图及地址、人口及单位、城市部件及房屋等4大类参考标准汇编,划分包括标准地址门楼牌信息、非标地址信息、标准地址户室信息等共计28类数据项目。搭建“人口底数”“人户分离”“核查反馈”3项研判应用模型,实现对市域内实有人口智能统计、分区分类研判、全面核查登记,整理入库有效人口数据量已达到5亿多条。二是打通信息壁垒。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信息资源,建设市、区、街三级城市数字化治理平台,持续扩容市政务云,建设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应用组件库,推动“一网统管”移动端全面应用,实现对市、区、街道(镇)、社区(村)、网格五级实战化运用和数据赋能。三是做优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我的南京”政务版工作平台,已注册用户9.1万人。开发应用“宁搏疫”平台,全领域覆盖包含6个层级、14个业务部门、47个业务节点的90%市域主要涉疫业务,全过程固化各专项组、部门、板块职责清单,完成与相关板块和市级部门14个疫情防控平台对接,实现19个部门、26类、3.6亿条数据汇聚。针对58类重点人员差异化核酸检测要求,建立17个监测预警模型,批量管理314个单位的高风险岗位闭环管理人员11665人。构建疫情背景下“一网统管”开放生态,开展“10+N”高价值社会面数据专题攻坚,对涉疫数据开展深度治理和要素重组,信息补全度提升20.4%,数据去重率提升到25.7%,数据实际下发量减少40.5%。

三、经验启示

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疫情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基层治理将不断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我们感到,需要在创新中持续破解瓶颈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处落,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基层治理面临的许多问题,仅靠街道(镇)和社区(村)力量还不够,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去加以解决。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制定街道职责清单,切实厘清街道和部门的权责边界,让街道做该做的事、管好该管的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压实各部门治理责任,切实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战”问题,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二是要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智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治理方式。要强化智慧建设和数字集成,优化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网格运行机制,打通基层治理“双向道”。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对比分析机制,定期发现群众关切的“高频”问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为街道(镇)、社区(村)防范风险、化解矛盾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城市居民基本上生活在小区,物业在现代基层治理中的地们越来越重要。要在业委会组建和换届过程中把好人选关,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符合条件的及时组建党组织。要规范业委会行为,业委会更换物业服务企业、动用小区公共收益等事项,事先要向社区“两委”报告。要持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及时引导各方协商问题、化解矛盾。

四是要进一步发挥新就业群体作用。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既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对象,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覆盖到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继续抓好党组织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增强党组织对新就业群体的号召力、凝聚力。  

(责编:王珂园、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