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在新征程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郭建宁

2022年06月21日07: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内涵,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主动,对于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科学思维、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四个全面”的表述也相应发生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体现了新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内涵、新要求。

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内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目标。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新的内涵和特点,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更高。必须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让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就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与刀刃向内的勇气。应当看到,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必须牢记初心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把握在新征程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主动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说到底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保持战略定力。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毅前行。

增添改革动力。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新征程上,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是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激发创新活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风险挑战,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我们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

提升治理能力。一方面,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强化制度意识,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要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凝聚人民伟力。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