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今天,我们如何学雷锋

——来自南疆军区某团“雷锋四班”官兵的感悟

2022年03月03日08:10    来源:解放军报

信念的能量

“不是不知道累,而是心中有信念”

“智慧培育理想,汗水浇灌希望,信念传递能量。”这是“雷锋四班”第17任班长张波写在《学雷锋日记》中的一句话。

张波接任班长时,恰好赶上连队即将参加高原适应性训练。上了高原,全班人员该咋带,学雷锋活动能不能开展……几个问题一起涌上心头。

“无论到哪儿,雷锋精神都不能丢。”一番思索后,张波开始查找相关资料。不久,一份涵盖日常管理、适应性训练、助农爱民等内容的计划初步形成。

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上,氧气稀薄,战友们体力消耗很大。连队驻训营地建设的进度减慢,但距离规定完成时间越来越近。张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雷锋四班”采取了笨方法——减少休息时间,只要身体状态稍稍恢复过来就赶进度。

信息传递着能量。完成自己班帐篷搭建任务后,“雷锋四班”的战士马上分散到其他班帮忙。下士黄立东说:“不是不知道累,而是心中有信念。”

高强度劳动了一天,张波明显感到身体不适。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脚步逐人检查体温,督促服用高原药品,直到全班战友睡下后才躺下。

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后,连队接到任务——选派一个班到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展开为期一周的适应性训练。连务会上,张波主动请缨受领了这项任务。

车辆不能到达训练地域,给养、御寒物资等全靠战士自己搬运。到达山顶后,张波立即带领全班挖“地窝子”。用片石垒成立柱,用防雨布遮挡顶部……一个临时驻训点搭建完成。训练展开后,张波组织大家轮流讲雷锋当年的精武故事提振士气。

适应了高原常态化训练后,张波和战友们又坐不住了。经报请批准,“雷锋四班”在临时驻地搭起了“便民服务点”。

每到周末休息时间,“雷锋四班”战士的身影就出现在驻训地附近的学校、敬老院中。一段时间后,当地群众都知道有个“雷锋四班”。

大爱的胸怀

“无论时代怎么变,服务人民的初心不变”

张波提干入学前,推荐张振远担任“雷锋四班”班长。考虑到张振远兵龄较短,连队党支部决定让他暂时代理班长职务。

交接工作时,张波与张振远重温了“雷锋四班”的历史。边看边听,张振远的内心再次被一种大爱充盈着。

2002年冬天,第10任“雷锋四班”班长赵兰钦收到一封信。写信的小女孩叫孙海燕。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小海燕父母的生命,正读小学四年级的小海燕被迫辍学。

赵兰钦和战友们决定资助小海燕完成学业。之后的10多年,“雷锋四班”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对小海燕的资助雷打不动。

上百封往来书信,见证了“雷锋四班”战士和小海燕之间的深情。如今,这些书信被新疆军区军事博物馆收藏。

“理发推子会使唤,修理工具常操练,走路经常低头看。”这说的是“雷锋四班”传承的老3件宝——理发箱、修理箱、节约箱。

然而,在一次便民活动中,他们带去的这3件宝竟然没发挥多少作用。

那天,修理箱、理发工具摆了一整天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来了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但他要修的是一辆电动车,该班战士看了半天没敢拆。

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的需求也跟着在改变。这次街头“遭遇”引发“雷锋四班”战士集体思考:学雷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思路一变天地宽。一次,团里组织“雷锋四班”前往乃门莫敦村开展助农活动。看着大棚里滞销的草莓,战士曾俊用手机拍了一段短视频,放到某信息平台上,仅两天销量就达102公斤。

受此启发,该班学雷锋从此有了新载体——“助农信息平台”。他们时不时地帮助村民拍摄一些农产品推销短视频。

列兵王清海入伍前是学法律的大学生。学雷锋活动中,他发现很多群众了解各类政策的愿望比较强烈。考虑到一些年龄较大的群众不会用网,他就将一些惠民政策及法律常识整理成册,取名为“政策宣讲一本通”。每次外出学雷锋,他们一边分发这个小册子,一边给群众详细解读。

一次,在网上看到有资助某村组村民的活动,张振远第一时间打电话核实情况。得知这个村留守老人儿童多、一些家庭收入少,他就与大家商量帮助的方法。

“爱心回收箱”就这样诞生了。他们及时收集、清洗官兵捐赠的衣物,叠放整齐放进“爱心回收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打包邮寄给需要的地方。

由于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张振远半年后被任命为“雷锋四班”班长。宣布班长任命那天,接过红彤彤的任命书,张振远说:“无论时代怎么变,服务人民的初心不变”。

忘我的精神

“拧在哪儿,就在哪儿闪闪发光”

“3次转隶、24次搬迁,先后驻守过农村、牧区、城镇、高原、边防……”南疆军区某团政委樊江伟这样介绍“雷锋四班”:组建50年来,每一茬官兵都把个人命运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拧在哪儿,就在哪儿闪闪发光”。

1979年,驻扎在胶东半岛的“雷锋四班”所在连,受命组建新疆军区第一支坦克部队,整建制开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某地。

在荒芜的戈壁滩上,“雷锋四班”所在连官兵睡在“地窝子”里,一干就是3年。

为节省开支,“雷锋四班”战士在第3任班长孙金根带领下,自己动手维修机械。平时一有空,该班战士就在工地上捡水泥袋、铁丝和废旧器材。一次,制作水泥预制板的钢筋短缺,该班战士利用平时所捡的物品,硬是把近百个钢筋架扎了起来。

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相对应的,是“雷锋四班”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不讲困难讲奉献的忘我精神。

回忆起在高原上参加考核那次经历,“雷锋四班”上士王孝辉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雷锋四班”所在连参加上级连战术考核,王孝辉担任车组射手。就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王孝辉突发高烧,这个突发状况让该班战友顿时紧张起来。

高原不同于平原,高烧可能会引起脑水肿等其他反应。连队临时决定,要把王孝辉换下来,让他的副手担任主射手。王孝辉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连长范武华:“战斗已经打响,我哪能因生病退缩……”看着王孝辉坚毅的表情,范武华最终同意他的请战,并督促他服用了退烧药。

“战斗”打响后,王孝辉所在车组率先出击,快速占领发射阵地。一枚枚火箭弹在王孝辉手下呼啸而出,“敌”目标瞬间被摧毁。

复盘总结会上,范武华专门提到了这件事:“王孝辉在突发高烧情况下依然坚持请战,这种忘我精神,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那年接到驻训任务时,四级军士长李冯立正准备休假,他的妻子张伟娜即将分娩。

张伟娜是一家医院的急诊科护士,因为抗疫,一直挺着大肚子坚持上班。大儿子出生时李冯立就缺席了,这次他不想让妻子失望。但他更明白,作为“雷锋四班”的一员,就应该哪儿需要就往哪儿冲。

最终,李冯立选择给妻子请月嫂,自己和战友一起出发……

“小儿子取名李岳琪。”李冯立说,妻子的家乡有岳飞后代岳钟琪的点将台,他希望小儿子长大后,有岳飞、岳钟琪身上的忠勇。

进取的锐气

“武艺练不精,不算四班兵”

“雷锋四班”的荣誉奖牌,按时间先后顺序挂在宿舍四周的墙上。其中,2016年那块空白特别醒目。

那一年,长期以来年年先进的“雷锋四班”没有获得较高荣誉。

“关键是班里的军事训练成绩下滑了。”“雷锋四班”第16任班长吕玉生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至今感觉遗憾。

这次痛失荣誉,也让“雷锋四班”战士明白一个道理:“学雷锋更应该爱岗敬业。武艺练不精,不算四班兵。”

从那时起,“雷锋四班”战士在训练场上苦练战斗本领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不久后,上等兵蒙吉达在团里组织的比武中夺得10公里定向越野第一名。在上级组织的“创破纪录比武”中,吕玉生在步战车驾驶课目比赛中夺得第一。副班长张波则在步战车通信操作课目中夺得第一。

2017年,陆军在库尔勒承办国际军事比赛4项赛事。“雷锋四班”被安排去保障国际军事比赛,四班战士全力投身到赛事保障工作中。在戈壁滩炽热的阳光下,该班一干就是4个月。当年年底,凭着军事训练成绩的突飞猛进和在国际赛事保障中的出色表现,该班荣立三等功。

荣誉奖牌捧回班里,在如何挂的问题上大家有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挨着2015年的三等功奖牌挂,但吕玉生觉得,应该空出2016年这块位置,让此后的“雷锋四班”战士受到警示。

2018年,“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比赛再次在库尔勒举行。最终,中国队第二车组打破纪录夺得第一,吕玉生是这一车组的驾驶员;中国队第三车组夺得第二,张波是这一车组的车长。赛后,吕玉生荣立一等功,张波荣立三等功,“雷锋四班”荣立集体二等功。

2019年,吕玉生和张波转行干起了教练员。这一年,“雷锋四班”步战车驾驶员、下士雷伟文冲进“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决赛,中国队再次刷新由自己在去年创下的纪录,包揽该项目前三。“雷锋四班”再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前年5月,该团由装甲团改为合成团,“雷锋四班”改为合成班。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他们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雷锋精神,开始了新的征程。

(范学龙 本报特约记者 张强 特约通讯员 董云杰 赵治国)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