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红色村庄的绿色转型 

——看北京市房山区马安村党建引领乡村发展之路

2021年12月23日08:27    来源:农民日报

说起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致。其实,历史上的十渡地区不仅风景秀美,还是华北地区一块坚固的抗日根据地。马安村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从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沿涞宝路向北行驶4公里,便到马安村。村庄位于两山环抱中,谷壁峭立,峰林叠翠,马安河穿村而过。走进马安新村,一排排灰白民房漂亮齐整,墙上粉刷的红色标语和图画引人注目:“抗日模范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老帽山六壮士精神永存”……往昔峥嵘岁月跃然眼前。随着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马安村的发展也迈上了新台阶,一幅“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秀美画卷徐徐展开。

红色精神强堡垒

2020年8月,在马安村南岭阻击战遗址附近,村民们正在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没想到一铁锹下去,竟然发现了一枚锈迹斑斑的手榴弹壳。

马安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山介绍,从造型上看,这枚弹壳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武器很相似,和日本军队所使用的手雷有很大差别。并且在这枚弹壳的出土地点,曾发生过南岭阻击战。

这枚手榴弹壳的发现,再次掀开了这个小山村的红色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房良县委和县政府驻地曾设在马安村,村中发生过南岭阻击战、老帽山六壮士阻击战等多场战斗。1941年秋,房涞涿联合县政府授予马安村“抗日模范村”称号。1951年夏,中央慰问团又将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锦旗授予马安村。这两面红旗,至今依然被村“两委”妥善保存着。

“最后一个郎送去参军,最后一粒粮留给部队,最后一口气,坚决不投降。”王有山介绍,这是马安村在抗战时期流传的一句口号,“从1938年成立村党支部起,马安村家家踊跃参军,人人争相支前,村中涌现出17名烈士,村庄曾被日军烧过三次,但没出现过一个叛徒。”

而今,这样的红色基因穿越时光,在马安村接续传承。近年来,在充分挖掘马安村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基础上,村党支部创新党建模式,创建“五五六一”党建工作法,建强村级党组织。“五五六一”即制定村干部“五职责”,包括听党话跟党走、谋规划、敢担当等;确定党员联络群众“五必访”,包括群众卧床要上门看望、群众红白事要上门帮忙等;提出党员“六带头”,包括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投身公益等;构建村庄网格管理“一网格”,将所有在村常住人口按户对应到相应党员,形成联络和帮扶网络。

“通过细化职责要求,‘五五六一’党建工作法有效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履职尽责,做到坚定信仰、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真抓实干。”王有山解释,“同时,工作法也有效引导村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带动下,勤劳致富、诚实守信渐成村庄风尚。”

绿色发展兴产业

红色文化是马安村最大的优势。如何发挥好红色文化的价值?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新课题。

为此,马安村党支部创新提出“以红带绿,以绿促红”发展模式,把优质生态资源和宝贵红色文化作为发展基石,通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走出一条“红绿融合”的发展之路。

詹小冷是北京联合大学派驻马安村原第一书记。在他的协调下,马安村依托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资源,查证村中南岭阻击战、房良联合县政府、抗日高级小学等10余处抗战遗址遗迹并完成修复,建起红色长廊、党建公园、抗战文化小道,绘制红色文化宣传墙、搭建宣传网站、制作抗战故事AR视频,让马安村的红色历史可见可闻可感。比如,村中红色长廊里挂满抗日战争时期的村庄老照片,游客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照片背后的抗战故事。

随着村史馆和抗战遗迹的建设修复,马安村成为房山红色旅游的热门地,来此参观游学的个人和单位络绎不绝。旺季到来,农家乐老板赵献玲每天都能接到许多预订电话。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到马安参观学习一上午,中午在我们农家乐吃个便饭,成了好多游客的选择。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节节高。”

2020年,在村“两委”积极争取下,房良联合县政府、抗日高级小学等遗址遗迹修复列入村庄发展提升工程,项目投入资金1613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对马安红色遗迹保护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及红色旅游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另外,马安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入800万元,地质灾害点治理项目投入1300万元,低收入产业发展项目投入400万元,为马安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带动低收入户80余人就业,人均收入1.85万元。

目前,马安村已初步建成“四区两中心一基地”的发展格局。“四区”即红色文化瞻仰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圣泉湿地观赏区、精品民宿区;“两中心”即红色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平西抗战文化传承中心;“一基地”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形成“党性教育+主题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绿色餐饮+高端民宿”的体验式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村庄迈上飞跃发展之路。

文化铸魂亮品牌

“优秀品牌是一个村庄集体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詹小冷认为,“塑造‘红色马安’品牌,要深入挖掘和拓展村庄文化,从而从体制机制建设、旅游线路设计、励志教育支持、村民幸福指数提升、传播渠道增强等方面,构建马安村长效发展格局。”

2019年10月,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为主题,首届十渡马安红色文化节文艺汇演成功举办,现场座无虚席,线上直播观看超过60万人次。话剧《南岭英雄》,自编舞蹈《红马安》,经典歌曲《毛主席赞歌》《红旗颂》等节目,深受村民喜爱。

“这样一场演出,既表达了我们新一代马安人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接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也是我们近年来深入挖掘马安红色文化,打造‘红色马安’品牌的重要载体。”詹小冷介绍。

筑牢文化底色,丰富文化内涵。村“两委”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口述史,对村庄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两本记录马安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为传承平西抗战文化提供依据和载体,也为马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村“两委”组织专业力量,完善村规民约、整理家风家训、凝练马安家道文化。“我们要让优秀乡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马安村融合贯通,焕发勃勃生机。”王有山说。

听红色传承人讲红色故事,已经成为马安文化的一种新表现形式。而向游客讲述老一辈的红色故事,也成了马安人参与村庄建设的一种方式。“突然,背后响起了枪声,几名战士应声倒下……面对凶残的敌人,战士们没有退缩,继续奋战,在日伪军的夹击下,被逼到了老帽山顶……”在村中老四合院内一棵大树下,村里的老党员刘文峰正慷慨激昂地为游客讲述发生在马安村的革命故事。虽然已经78岁,但为了达到更好效果,每次刘文峰都是站着讲。“村庄发展需要村民共同参与,作为老党员我更要出一份力!”虽然每次讲述都很辛苦,但刘文峰从未拿过村里一分钱。

为推进“红色马安”品牌建设,马安村创办了红色马安(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红色旅游、精品民宿、文化创意、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统筹村庄全方位发展。同时,该公司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培养了数位讲解员,引入更多专业市场力量讲解传播马安红色文化。

如今,“红色马安”已成为马安村的新名片,昔日“抗日模范村”焕发新生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嘱托,正激励着马安人民奋进新征程,将村庄建得更红、更绿、更富、更美。(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慧斌 侯馨远)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