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海
2021年12月23日08:10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所积累的十个方面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的历史意义,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事业继续发展壮大的重要遵循,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大力弘扬。
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百年不变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就是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我们党心中最高位置。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进,而初心使命不变,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一条红线。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这集中体现为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确定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由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凌辱。为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危亡,无数志士仁人作了各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也正是有了唯物史观这一科学思想武器,我们党确立了人民史观,确定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确立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就从来没有动摇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历经浴血奋战,终于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党继续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围绕如何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这一历史任务进行了不懈探索。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局面,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据此,我们党领导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深入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其核心问题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过不懈奋斗,我们正满怀豪情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百年的历史证明,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要义和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振聋发聩地告诫全党同志,“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是对我们党百年历史乃至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百年历史进行深入思考所提出的根本问题。“坚持人民至上”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一问题,其要义就是要求我们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人民至上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所在、命运所系。苏联共产党为什么垮台?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能够始终坚持党的宗旨,由一个原来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最终演变为一个脱离人民、方向迷失的官僚机构,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个教训极其沉痛,必须永远铭记。
坚持人民至上蕴含着我们党百年来所逐步形成的建党强党、干事创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观,并把人民主体观体现到我们的一切思想和行动中去,变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人民至上,首先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也就是顺应民心、为民造福。涉及人民群众的直接现实利益问题,我们都要去关心、去解决。当然,在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关心的主要问题不同,所以,我们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也要因时而变、因地而变。革命战争时期,我们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让人民过好日子;今天我们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保证我们事业的顺利推进。
坚持人民至上,还要做到“一切依靠人民”,也就是动员人民、组织人民,团结人民为共同利益而奋斗。马克思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不断胜利推进,才能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实践证明,善于组织动员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无往而不胜的伟大力量源泉。
坚持人民至上,还必须做到“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落脚点和归宿。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之所以把无产阶级政党叫作共产党,就是为了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时刻注重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我们党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新社会建设探索,如实行“耕者有其田”、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等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人民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坚持人民至上,还要有世界胸怀、人类情怀,努力为世界人民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但我们始终不忘党的使命、大国责任。决心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这是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也是对世界人民的承诺,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的使命担当。
深刻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要义和丰富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党的百年历史和基本经验的把握,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
新征程上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至上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而多变,肩负的任务光荣而繁重。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靠什么力量?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靠激发和调动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在为民谋利方面有新作为。在新发展阶段,为民谋什么利?怎样为民谋利?不能凭主观设想,而要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来确定。一方面,我们要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下功夫,包括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力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还要注意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等。
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在组织群众方面有新作为。人民群众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倾听民意,调查研究,才能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只有坚持人民主体观,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在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方面有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实现共同富裕,是新征程上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党已经制定了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是令人鼓舞的宏伟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要兼顾人民的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协调发展;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注意分好蛋糕,又不能搞平均主义;要防止落入“福利陷阱”,做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在为世界人民谋福祉方面有新作为。近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赞誉。在新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为人类发展做更多事情。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人民最期盼的就是和平、稳定、生活安宁。为此,我们要做世界和平发展道路的建设者,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让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