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光辉百年·江苏组工那些事”里看辉煌

奋力书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

2021年08月26日09:14    来源:新华日报

百年风雨征程,百年光辉岁月。作为党的重要政治机关,全省组织部门紧紧围绕党的组织路线,立足事业发展需要,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制胜优势和实际成效。

今年3月,江苏省委组织部推出“光辉百年·江苏组工那些事”,重点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组织工作10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推动力的组工案例。这份优秀的“组工答卷”,既记录了江苏组织工作脚踏实地的探索实践,也书写了党建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创造力的时代篇章。

夯实基础,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累计使用省管党费2.9亿元,援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14个,带动市县乡配套投入20多亿元,新改扩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00多个……

2017年以来,江苏持续开展“党费暖基层”工程,集中力量帮助基层党组织建好基本阵地、规范阵地功能,夯实基层党组织地基。

“党费暖基层”工程是江苏多年来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适应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江苏以党建为引领,在城市基层党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六化融合”形成城市基层治理的“仙林经验”;江阴市探索党员联户“1+10+N”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苏州市吴江区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把党建融入发展、融入民生、融入区域、融入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两新”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阵地。2020年以来,江苏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四级五专”专业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选聘配备人员、安排专项培训、真考实评持证上岗、真心诚意关爱激励等措施,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基层党建工作“铁军”。各级组织部门积极推动党组织在“两新”领域发挥引领作用,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苏州高新区以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周新民为引领,建立“周新民党建工作室”, 推进“两新”党建专业化。淮安深入实施“小个专”红色细胞专项行动,形成一张覆盖3.07万名“小个专”党员的“红色网”,将这一新兴领域的基层党建做实、做细、做强。常州市全面部署“龙城先锋”工程,编制支部工作“一本通”,建立各领域支部建设“620”标准化体系,发展党员工作全程记实,不断擦亮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以前搞党建,思路打不开,方法也老套。现在有了指导,心里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西墅村党总支书记季文斌说。

不断夯实的党建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原是个贫困村,村党委通过确立“党建引领、文化立村、产业富民”的工作方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成立香包工作室,如今村容整洁、村民富裕、村风文明,形成广受关注的“马庄经验”。

勇于创新,打造敢为人先的江苏经验

干部提拔前先公示,这已是当下干部工作的常态。而这个制度,最早就发端于宿迁。

1997年8月,宿迁市尝试进行干部任前公示。第二年4月,宿迁市委制定《关于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示制度的意见(试行)》,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强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不久后,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省委组织部对该项制度进行总结和规范,制定《江苏省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暂行规定》,在全省普遍推广。2001年1月,中组部印发《关于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见》,全面推广该做法。由此,干部任前公示制度走出宿迁,走向全国,为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作出了有益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

勇于开拓创新,是渗透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鲜明基因。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涌现出众多江苏探索、江苏经验。

从2008年开始探索从基层选拔优秀公务员充实省市两级党政机关,到2015年出台《江苏省公务员公开遴选实施办法(试行)》,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市两级党政机关共遴选优秀基层公务员2400多人,其中组织开展省级机关公开遴选8次、遴选基层公务员600多人。这一探索既为基层干部拓宽了上升通道和发展空间,也为上级机关吸纳优秀干部提供了多元选择和科学路径,为全国面上建立和完善公开遴选机制贡献了江苏智慧。

2018年3月开始,省委组织部在镇江、南通、徐州等地开展政治体检试点,年底在全省推行,探索考察政治素质的一套新机制。经过3年多的探索,省委组织部完善了政治体检结果反馈、跟踪管理、教育监督机制,推动任前体检向平时体检延伸,进一步彰显政治体检的导向、评价、监督效应,政治把关、政治素质考察成为选拔任用干部、配备领导班子的第一道关口。

如何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南京市建立“1+3”制度体系释放正向激励强烈信号,营造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积极担当、奋发有为;无锡市设立“四千四万”开拓奖,让“四千四万”精神激励干部担当实干;常州市积极推行以“记实式”考核管理系统为载体的公务员平时考核模式,以考核激发公务员队伍的精气神。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针对农村带头人“人选难、选人难、心难留”的“老大难”问题,全省各地纷纷进行探索。泰州市实施村干部“雁阵培育计划”,盐城市实施退役士兵“村(社区)干部培养选聘计划”。镇江市探索实施村书记专职化管理,构建贯通育选管用全流程的5大管理体系,提升村书记干事积极性;南通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工作,走出了一条城市带动农村、机关帮扶基层、强干带领弱村的发展之路;常州市金坛区实行村党组织及其书记“双5A”晋档升级管理,激发了村党组织活力和村书记干事激情。

2019年,江苏出台“县乡共管”制度,全省近1.4万名村书记的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均由县级组织部门会同乡镇党委负责。“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把村书记管理层次提高、管理制度落细,就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村级带头人队伍。”省委组织部职能处室负责人表示,“县乡共管”让县乡对村书记队伍掌握常态化,推动了县乡对村书记队伍激励规范化,提升了村书记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

走上一线,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7月18日,一年一度的省“双创计划”答辩评审工作在南京邮电大学拉开帷幕,973名人才、106个团队带着项目来到现场大展身手。

作为江苏人才引进的“王牌工程”,“双创计划”自2007年启动以来,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13000人,其中45%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江苏创办企业,90%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博士学位。“双创计划”启动以来支撑撬动江苏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近千人,带动各地资助引进高层次人才3万多人,其中仅创业类人才创办的企业1年的纳税额达省级财政连续13年对此类人才投入总和的3倍多。

创新驱动根本在人才,实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多年来,江苏把组织工作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最直接、最强劲的生产力,出实招、出硬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人才力量。

实施13年的“科技镇长团”选派制度,已从全国高校院所遴选7800多名教授、博士,组团到基层一线开展产学研对接,推动政府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打通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隔膜”,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成为我省促进产学研对接的一张耀眼“名片”。

2017年实施的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将乡土人才工作纳入江苏人才工作总体布局,成为全国第一个从省级层面部署安排乡土人才工作的省份,成为乡土人才开发的先行者。

各地纷纷结合实际出台人才政策,为高质量发展吸引、储备开发高质量人才。南京市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吸引人才超过1000人,平均年龄不满28岁,90%以上为硕士博士,80%以上来自全球前200强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储备“生力军”;苏州市自2009年起创办国际精英创业周,累计邀请2.95万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携带2.92万个项目到苏州实地考察和洽谈对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招才引智“金字招牌”;无锡市从支持引进“星期天工程师”到支持海外人才归国创业,从打造“东方硅谷”到发布“太湖人才计划”、发出“无比爱才、锡望您来”揽才之音,用心吸引人才,打造创新创业高地;连云港市实施“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为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贡献了人才力量,“三新一高”、临港石化等主导产业高端人才集聚。(本报记者 徐睿翔 郁芬)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