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王希季——

心系祖国 老骥伏枥(传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喻思南  母国新

2021年08月17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

——王希季

 

“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王希季为航天事业倾尽了一生。他不断探索,在探空火箭、运载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后来者打下了根基。

他坚持真知。一份对他的考察表写道:有时比较固执,不好商量工作。在回应意见一栏,他写下:“总评价高于本人评价,谢谢。但在技术问题上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他纯粹淡泊。不久前,王希季迎来了100岁生日。“他思想单纯,不想着名利。”夫人聂秀芳如是总结。

他对祖国爱得深沉。王希季从美国跨越大洋,热切投身新中国建设,又为任务多次“转行”。1999年,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举行,王希季到人民大会堂领奖。“祖国没有忘记我”,当时,这位近80岁的老人红了眼圈。

1957年10月以后,苏联、美国先后发射人造卫星。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之后,王希季调入上海机电设计院,担任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他没接触过卫星火箭,上海机电设计院的条件又很简陋。没经验、没资料,几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选择从探空火箭开始研究。

在王希季的主持下,历经9个月攻关,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奇迹般诞生了。1960年2月,在上海郊区一个简易发射场,这枚探空火箭腾空而起,高度定格在8000米。

更大的挑战接踵而来。卫星上天,还得靠运载火箭。王希季创造性地将导弹技术与探空火箭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他主持完成了初样的研制,领导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保障了长征一号将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

卫星上天,如何安全返回?王希季服从组织安排,又投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美国曾经一连发射12颗返回式卫星,均以失败告终,这一任务难度可想而知。作为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立足实际,制定了采用弹道式返回方式,由返回舱和仪器舱组成大返回舱的方案。数十年来,这也一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基本方案。

“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一席之地,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王希季常这样说。老骥伏枥,他为航天事业奔走忙碌: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建言献策,倡议用现代技术发展小卫星并担任首席小卫星专家,还主持和参与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实施、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论证编制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如今,航天后辈从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7日 12 版)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