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城乡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四川成都以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新实践

2021年04月01日08:1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城乡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

当前,四川成都已发展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人口还在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发展加速,治理难度骤增,社区作为城市发展治理的底部支撑,成为这座超大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抓手。

近年来,成都把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转型的着力点,在全国率先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构建了市、区(市)县、街道(镇)、村(社区)四级党组织纵向联动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引领,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横向互联互动体系,整合推动全市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下沉一线,以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城乡社区,聚焦聚力解决市民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做活社区、做强“幸福蓉城”品牌。

“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是简单地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实现党领导基层治理、依靠群众加强基层治理。”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负责人撰文指出。

突出体制重构,精准破解群众难题

步行小道典雅古朴,串起别致的社区花园;社区广场宽敞平坦,是休闲跳舞的好地方;运动场设施齐备,可进行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及比赛;道路交通标线整齐,停车规范有序;间或有一些雕塑和涂鸦,将社区装点得生动活泼……这里是成都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下涧槽社区,看着眼前的景象,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败拥挤的老旧小区。

下涧槽社区是典型的大型国企老旧生活区,几代成都机车厂人在此生活。墙上的老照片还保留着改造前的记忆:私搭乱建未受约束,楼群周边孵化了若干棚户,底楼住户各自圈地,小区内围墙分割……

居住环境差,邻里磕绊多,小区改造成为很多人的愿望。然而细数下来,这种老旧小区的治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九龙治水”人人都管,却在基层留下治理空白,改造工作一时难以推进。

2017年,成都以领导体制重构破解社区工作“九龙治水”困局。市县两级党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发挥牵头抓总、集成整合作用,把分散在20多个党政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项目、服务等统筹起来,明确街道(乡镇)党(工)委为承担社区发展治理职能的具体机构,四级联动推动社区职能归位。

体制理顺了,下涧槽社区随即启动改造。如最初预料的一样,一开始就遭遇了很大阻力。“拆墙拆违触到一些住户的神经,这是整个改造过程的难中之难。”二仙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向朝晖说。

做群众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机车厂退休事业部有7个党支部,社区党委也将党员调整成7个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共建,同步推进小区改造和基层治理。

党员带头拆违拆墙,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做居民的工作,2018年,下涧槽社区的改造从居住着280名党员的一、二坪两个单元开始动工。

几个月后,一、二坪面貌发生很大改变。隔墙拆了,道路宽了,路旁绿了,汽车停放也整齐划一。

“一坪的魏大爷看到这么大的改观,也主动去做其他人的工作。原先有顾虑的业主也解开了心结,主动为改造提建议。”社区居民、老党员钟方安说。

改造后的下涧槽社区先后获得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单位”等荣誉。

这几年来,成都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战略继续向纵深推进,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动员13万名机关党员干部、3000余个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参与,实施老旧城区改造项目859个,整治背街小巷2047条,新建小游园微绿地274个。

第三方调查显示,成都基层治理的群众满意度达96%。有受访群众动情地说:“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所到之处,就是我们最幸福的地方。”

统筹开发治理,社区实现良性发展

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1月29日,2021年首届成都市“非遗在社区”春节联欢晚会在成都青羊区清源社区开演。晚会演员既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都是喜爱并传习着非遗项目的社区居民。

清源社区地处成都市西三环外侧,人口近10万,是一个由涉农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复合型社区。几年前,这里市政道路不畅,配套极不完善,群众生活不便,矛盾多发。

清源社区一小区的物业经理王顺洪2017年刚到岗时,一个月收到50多件投诉,今天回忆起来仍觉艰辛:“这个小区是安置房老小区,在房屋产权、质量、供水供电供气和物业等方面有很多遗留问题……”

如何凝聚人心、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是清源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展和治理是城市工作的一体两面,城市治理不仅要实现社区综合治理,也要实现科学发展,社区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成都鼓励社区盘活自身资源增强“造血”功能,不断为社区发展治理增添源头活水。

清源社区把社区开发与社区治理作为同等重要的事情来抓,探索实施“双中心”运转模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综合治理职能,社区发展中心按照市场化的逻辑整合资源,围绕居民需求开发项目,实现良性发展。

社区食堂升级改造后,每天中午都排起长龙;清源文创美学生活馆融入茶艺、刺绣、古琴、旗袍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生活消费场景;妈妈互助会、亲子读书会、英语社团等成立,活动经常性地开展起来……群众生活不断丰富,社区也实现自我“造血”。社区用盈余资金打造“思源堂”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休憩、活动锻炼场所,深受居民喜爱。

这几年,社区产业在成都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起来。成都以补齐短板和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推动“O2O+社区”商业模式,引导底商向社区布局,整合社区便利店400余家,推进社区生活服务便捷化品质化,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加快建设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宜业宜居的产业社区。分类推进产业服务、文化教育、商旅生态、居住生活等4类45个国际化社区群落建设,桐梓林、青石桥等国际化社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共建共治共享,激活基层发展活力

在成都双流区莲花社区,提到熊佑明,居民无人不知,问熊大爷在哪儿,指指小区的绿化带就能找到他。

小区里树木荫翳、鸟儿欢唱,这样优美的环境离不开熊佑明十多年的辛苦耕耘、默默付出。这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精神矍铄、双手灵活有力,一双胶鞋、一把镰刀,钻进河边树林里一干就是一整天。

问他为什么十多年如一日地在社区做绿化志愿者,他的回答掷地有声:“人活一种精神,我是个党员,和平年代不用我上前线去流血牺牲了,但我也要做事,见活儿就做。”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成都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提升居民自我服务能力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一批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热心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带动居民在协商中凝聚共识、在参与中聚人成事,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组织引领下,守望相助、乐观包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风尚成为城市标签。

莲花社区是一个“老三线企业”的单位小区。2017年,莲花社区将防空洞改造成居民身边的党史博物馆。时年80岁的朱广清身为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的队长,还主动申请当博物馆的讲解员。

“这些老党员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我,他们都是党员的模范,从2017年以来,每年6月都是社区的党史活动月。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我们要邀请这些老党员来讲讲他们的奋斗故事。”莲花社区党委书记马腾飞说。

现在莲花社区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已发展到200多人,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巡逻、环境维护、垃圾分类、图书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老党员的精神通过志愿服务在社区传承。

10公里之外,成都天府新区安公社区依靠“凝聚党员线、健全自治线、发展志愿线、壮大社团线、延伸服务线”的五线工作法,打造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做志愿,志愿为人人”共治共享的一道亮丽风景。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盘活辖区资源,与社区、社会组织、商家联盟等共同打造“芳草FUN市集”,激发了发展活力。

成都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注重基层党组织引领,形成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横向互联互动体系。一批党组织健全的品牌社工机构进驻社区,一批社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组织部门协同社会治理部门发挥统筹作用,推动市民生活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供给。

在成都数以千计的基层社区,助老、环卫、治安、文体等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区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群众与党组织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归属感、认同感越发强烈。从政府治理到共建共治共享,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效激活了基层发展活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朱小路)

(责编:谢倩、闫妍)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