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北京理工大学:学史明志,走好“红色育人路”

2021年03月18日08:3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学史明志,走好“红色育人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咱们论从史出,‘理’上往来。”北京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杨才林精心设计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课,已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金课”。同学们一致认为:“杨老师讲课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富有感染力。”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其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自然科学院开创了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的先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已经成为北理工立德树人的一项优良传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学史明志,知史励行。在组织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北理工创新方式、拓展维度,结合红色校史、打造红色文化和营造红色氛围,润物细无声地把对党史的“学与悟”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领师生坚定走好“红色育人路”。

1、用红色基因熔铸理想信念

“学院党委把新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505探空火箭史料编纂和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充分结合,用了两个月时间,56名学生党员骨干登门采访老专家,搜集资料。通过对红色校史的体验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坚定了矢志报国的信念,更对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有了深刻认识与理解。”北理工宇航学院党委书记龙腾在分享《利剑长空——“505”探空火箭发射成功60周年纪念文集》的编纂过程时说。

2020年,在建校80周年之际,《奋进在红色征程上——北理工精神笔谈》《兵之利器》《利剑长空》等16部红色基因鲜明、内涵意蕴深刻的红色文化丛书成为北理工师生学党史、知校史的优秀读物。

“作为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多年来学校党委在用光辉党史教育师生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红色校史,着力传承红色基因,有效增强了师生的‘红色认同感’,使之成为引领师生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重要思想基石。”北理工党委书记赵长禄说。

2016年,学校党委凝练出“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内涵;2020年,又凝练出“红色育人路”的内涵和经验;2021年年初,“北京理工大学精神”经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讨论正式通过……精神文化上的累累硕果背后,是学校立足党史对红色校史的深耕细作。

自2015年起,北理工扎实开展了珍贵校史资料数字化、办学媒体资源数字化和校史“口述史”采集等三大“校史工程”,不仅完成了25000余张办学图片资料、12万分钟视频资料等珍贵校史资料的数字化抢救,还采集了250余小时的校史“口述史”资料,提升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20年,抓住纪念建校80周年的重要契机,北理工通过实施“红色育人路——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路”专项研究,推动学校党史研究掀起新的高潮、达到新的高峰。

“这里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源点,我们的‘延安根’就在这里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觅寻延安根,熔铸军工魂”北理工新入职教师培训已经连续开展了6期。75名北理工2020年新入职教师在为期一周的入职培训中,瞻仰党的革命旧址,参观学校办学旧址,参加理论和情景教学,“延安根、军工魂”六个字深入人心。

近年来,北理工把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作为师生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通过思政课融入第一课堂,组织全体新入职教师赴“延安寻根”,开展“学史明志”学生社会实践,建立了覆盖全体北理工人的教育体系,让传承红色基因、坚定走好“红色育人路”成为北理工人的自觉行动。

2、以红色文化涵育时代新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夜幕璀璨,廊桥环绕,亭台倒映,雄壮激昂的红色歌曲,穿越优美的北湖,回荡在校园中,师生们自豪的歌声,传递出心中的红色力量。

2020年9月19日,一场纪念北京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大型晚会《光荣与梦想》,在北理工良乡校区北湖之畔上演,网上网下观看人次达到220万。这场演出以北理工人八十载的奋进历程为载体,充分展示了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令人震撼、久久难忘。

精彩的演出回味无穷,但对北理工人来说,这堂千人规模的“思政大课”触及心灵的“教学效果”则更为宝贵。在学校精心组织投入下,千余名师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校史知识,更对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有了深刻理解。

“在组织师生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北理工始终坚持创新方法形式,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打造红色文化,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实现党史学习的入脑入心。”北理工校长张军说。

将历史文字转化为生动故事,用微课堂讲、用红歌唱、用文化作品演……运用鲜活形式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北理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力求不空不远不虚,也更加入脑入心入情,为涵育时代新人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作为覆盖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因契合规律、形式新颖、成效显著,荣获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

经过多年建设,北理工的红色文化品牌矩阵聚力增效,形成了以“时代新人说”“青春榜样”为代表的思政类文化品牌;以“百家大讲堂”、特立论坛等为代表的学术类文化品牌;以“延安寻根”“师缘北理”等为代表的师德类文化品牌;以“世纪杯”科技竞赛、“方山暑期学校”等为代表的创新实践类文化品牌……

同时,学校还适应“网生代”大学生特点,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联网上线,培育出一批以“北理故事”“延河星火一分钟”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品牌。以厚重历史为主要文化基点的特色思政教育,形成规模效应。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知识,领悟了很多道理。”同学们纷纷表示。

3、让红色记忆激发使命担当

“我们有两件镇馆之宝,一份是1940年党中央批准自然科学院成立的文件,另一份是1952年重工业部调整北京工业学院办学方向的文件,它们印证着北理工‘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源点和熠熠生辉的‘红色育人路’!”面对徜徉在现代化展厅中的参观者,北理工校史馆讲解员宋逸鸥自豪地介绍。

2017年9月,1500余平方米的北理工新校史馆和500余平方米的数字化科技成果展厅落成,成为师生们在校内学习党史、校史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北理工通过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红底蕴的红色文化基础设施,为学习党史校史、弘扬红色传统和传承红色基因提供高质量平台和高水平载体。新校史馆、国防科技成就展厅、国防文化主题广场……近5年来,一处处设计现代、功能先进、底蕴深厚的大型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启用,总面积达到24000余平方米,在全面提升文化设施水平的同时,让校园中的红色气息愈发浓郁。

在北理工机电学院的“兵器精神”红色展厅,有两座大师半身像,一位是爆炸学科泰斗丁敬先生,另一位是火炸药领域泰斗徐更光院士。他们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潜心研究、默默奉献的事迹感动着大家,这个红色展厅也成为师生们学习楷模榜样的重要场所。

2018年起,北理工每年设立专项经费,共支持建成18个基层特色文化空间和覆盖九大书院的社区空间,让红色文化走近师生身边、融入学习工作之中,让师生身边事、身边人成为砥砺思想的“养料”。

“看到‘大型天象仪’雕塑昂首问天的挺拔身姿,我能深刻感受到20世纪50年代老前辈们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那种勇气魄力和奋斗精神!”每每驻足这座“新中国第一”科技成就主题景观,光电学院大四本科生林腾翔总会感到一座精神的丰碑在心中竖起。

一处处文化设施、文化空间和校园景观,润物细无声地将红色气息注入美丽校园。此外,北理工还通过加强宣传体系建设,讲好北理工红色故事,使之成为师生学习党史的素材载体,让“红色浸润”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红色基因已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同学们说。

“南北间,北湖边,时代天骄创新篇。肩上担当复兴,吾辈何惧艰险?铸长箭,上九天,不忘初心和誓言,看今朝中华少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理工学子用一首原创歌曲《理所当燃》唱出了自己心中的红色基因与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 周世祥 本报通讯员 王征 季伟峰)

(责编:谢倩、曹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