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2020年12月21日09:52 来源:旗帜
有人说:他们接手的是一个高起点的开局。创刊伊始,《史学》专刊由范文澜、翦伯赞主持,《哲学》专刊由金岳霖、郑昕主持……理论学术视野一开始就不囿于狭小的天地。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加快推进的今天,这支队伍能否一脉相承,让光明理论在新时代蔚为大观?
有人说:他们承担着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的使命。40多年前,这个编辑部深度参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鸿文,撬动了思想僵化的坚冰,在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影响深远。在这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支队伍能否薪火相传,让光明理论在新时代别开生面?
有人说:他们身处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和厚重历史的集体。6年前,当光明日报为纪念创刊65周年发起社训征集时,赞成票最高的是:“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而这支队伍,作为光明日报模范机关试点,能否无愧“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的字字千钧,让光明理论在新时代负重致远?
带着这些疑问,9月18日,我来到光明日报社理论部党支部蹲点采访。
“天下谁人不识君”
“厉害了,明理君!”
“增强理论素养,纵横高考考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这是出自“光明理论”微信公众号粉丝们的肺腑之言。而“明理君”则是这一公众号的“人格化代言人”,其背后,是奋战理论宣传、耕耘学术思想,推出一大批优秀理论学术文章的光明日报社理论部编辑。
“理论部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从思想理论角度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重要职责,这就使理论部的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天然融合在一起。”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的同志介绍,近年来,理论部在报社编委会领导下,坚持党建统领,推进同频共振,实践运用党建系统工作法,确保重大选题始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了一支党的理论阐释队伍,在党建和业务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每位编辑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学习上走在前列。”在报社3楼的会议室,理论部党支部书记、主任带着一众理论部编辑与我畅谈。“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以党建促业务、从具体业务入手抓党建,通过个人自学、支部集中研讨等方式,使编辑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等,既打造出一批经得起历史和时代考验的精品力作,也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编辑队伍。”
“及时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围绕中央最新精神开展专题辅导讲座,是理论部学习的另一大特点。编辑立足自己深耕的领域,结合当下热点和工作需要,邀请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辅导,深度解读、答疑释惑,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非常解渴。”经济学版主编说,“由于大家对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关注,我已经邀请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韩保江教授下周来报社就新发展格局作专题报告”。
事实上,不论业务还是党建,光明日报社理论部都“软硬兼施”:
党支部以谈心谈话形式引导大家将学习、工作融入职业追求之中,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对照《光明日报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形成部门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制度,贯穿工作始终;
制定一整套严密的稿件编发流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坚决把党建系统工作法落到实处,做到党建和业务“齐头并进”,部门核心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职业就是志业,做版就是做人”
9月25日,我来到光明日报社理论部体验“‘明理君’的一天”。
进入办公室,首先被白板上张贴的《理论部稿件编辑、上版流程》吸引了:编辑对稿件进行查重、编辑和核对—主编对稿件再编—部门负责人审稿—提交主管领导审定—稿件上版—编辑再次对稿件进行查重核校……
“每篇见报文章都要严格经历这么多个流程吗?”我问正在电脑前编辑稿件的史学版主编。
“其实远不止这些。为了使选用的文章以最佳效果呈现给读者,我们会跟作者反复沟通,和作者共同给稿子动‘手术’。因为我们支部有一个共识—职业就是志业,做版就是做人,必须精益求精。”他答道。
“黑格尔把哲学飘在空中,马克思把哲学拉到了地上。我们哲学专刊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业性、学理性、哲理性讲清楚,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党支部副书记、哲学版主编说。
“坚守底线,追求高远。以职业为志业,在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版面、每一项工作中都做到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这是国家社科基金版主编工作的信条。
“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重大会议、重大议题、重要时间节点等设置专题专版,从整体性探讨、分领域探讨、分专题探讨等维度,主动策划设置选题。”这是理论版负责人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
13个人负责10块版面,还要策划新媒体产品。分管理论部工作的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引用了媒体同行的一句话:“以少于别人一半的人数干出了多于别人一倍的活,而且成绩斐然。”
在今年战疫报道中,理论部在春节期间就开始部署相关策划约稿工作,第一时间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团结引导知识界发挥专业优势,为抗击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特别是积极引导广大专家学者总结提炼疫情防控中彰显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凝练抗疫精神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倒的精神长城—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等三篇文章,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
突出思想文化特色,擦亮“光明理论”品牌
2019年6月16日,在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光明日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不断作出努力”。
“紧密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表示,“理论部是联系知识界的重要纽带,从专家学者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开门办报、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
世界史版负责人谈到自己亲历的一件事—在2015年山东济南举行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情感史被列为大会的四大主题之一。她持续关注这一史学发展的新领域,促使相关学者发现这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富矿,决心以此拓宽自己的研究志趣,弥补国内研究的空白。
“走好新时代具有光明特色的群众路线,理论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延续开门办报、专家办报的传统,在多个版面设立专家主持人制度;深入知识分子调研,在加强与知识分子联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开设‘光明青年论坛’栏目,用理论的力量影响引导新时代青年……”理论部副主任如此介绍。
最后一次蹲点采访结束离开光明日报社时,我在大厅内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的卷轴样雕塑前停了下来,默默读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光明日报的殷切期望:“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想,在这条“光明之路”上,“光明理论”将愈发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在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的办公室里,提及党建工作,机关党委的同志如数家珍,“党建系统工作法”“君华工作法”……一个个创新做法独具特色。在提到理论部党支部时,机关党委的同志说:“他们作风特别扎实,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
到理论部之后,我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单枪匹马时能独当一面,群策群力时能相得益彰。从初次蹲点采访到现在,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理论部党支部是什么样的?”到了写手记的这一刻,一个答案呼之欲出——这是一个“一个人像一支队伍,一支队伍像一个人”的党支部。
这个党支部“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在理论部办公室,我惊叹于几位主编和编辑的工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被书籍全包围的工位,无怪乎他们能有“学者型、专家型”编辑的美誉;我注意到冀文亚的电脑桌面用四个色块分了四个区,分别标注着“马上做、晚点做、做完了、常用文档”;我跟着陈恒熟悉出刊流程,从编辑、拼版、修改图片到校对,他都轻车熟路;我看到底亚星为了核对一处原文,在办公桌上高垒起的资料;我发现赵凡办公桌上的版样被多种颜色的笔标识出来的修改痕迹;我留意到张颖天在逐份填写作者收件信息,为专家学者邮寄报纸……
这个党支部“一支队伍就像一个人”。在理论部主任的电脑中,打开修改痕迹一栏,编辑、主编、副主任、主任的修改痕迹在每一篇文章清晰可见,大家的智慧凝聚成一篇美文;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专题组织生活会上,那些有笑有泪的发言让我感觉到这支队伍的共同心声;在聆听张胜围绕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机关讲授党课时,我真实感受到了经过向专家虚心请教和两个月的准备,近万字的党课是多么干货满满,而这只是理论部普通党员踊跃讲党课的一个缩影。
蹲点采访很快结束了,在光明日报社的党建见闻也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从中见证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扎实与创新,也看到了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光明之路”。
(来源:《旗帜》2020年第11期)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