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扶贫手记:问题记在本子上 更要记在心坎上

甘肃平凉市白家山村第一书记 王笳舟

2020年11月03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年,我来到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峡门回族乡白家山村驻村帮扶。白家山村海拔1900多米,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微薄。一次次入户走访,我感受到他们致富的强烈愿望,但自然条件差、没人带头干,又缺少致富项目,村民致富并不容易。

我深知,赢得群众信任,要将问题记在本子上,更要记在心坎上,一定要想方设法帮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

75岁的苏有才和老伴抚养3个孙子,生活艰难,我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还帮着申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并争取其他补助政策。如今,老苏一家五口都享受到了一类低保补助,挪出老宅搬进了新房,3个孩子也在家门口上起了学。

村里的泥土路,一遇雨雪天就不好走。我争取上级支持75万元,用于硬化村里巷道……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一点点改变着乡亲们对我的印象和态度。没多久,他们都爱来和我聊几句,说说家长里短。

有了群众信任,我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并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摈弃“等靠要”的观念,发动群众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我组织村两委成员讨论,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把“重视教育”和“做强产业”作为村里脱贫攻坚的“两条腿”。我协调资金60余万元,通过兰州大学教育扶贫奖助计划等,改善白家山村及附近地区学校、教学点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同时开展送教下乡、励志教育讲座等。此外,还结合扶贫政策,给群众送去脱贫的真技术、好经验。

很快,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产业发展也有了后劲。我们带领村民建立直接帮扶、嵌入式帮扶和股份合作“三位一体”的扶贫产业发展体系,先后联系兰州大学等为村民捐赠10余万元的春耕物资和农用机械,带动20余户村民养殖肉牛;建立“高校+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运营模式,联系涉农资金近30万元,成立绿色生态养殖合作社,10余户贫困户发展起了林下土鸡养殖和土蜂养殖,都实现了脱贫。

作为扶贫干部,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把自己融入村子,因地制宜谋划发展路子。2019年11月,白家山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脱贫只是开始,好日子还在后头,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持续引进社会资金,整合种养殖产业,努力打造一个集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和国情教育于一体的脱贫产业发展示范园。

如今,白家山村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并不断巩固,村民致富脱贫有了长远保障。乡亲们更加明白了“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道理。

(本报记者王锦涛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03日 19 版)

(责编:谢倩、闫妍)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