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吉喆
2020年10月21日08:35 来源:旗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把握经济规律,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作出的科学论断,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我们党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功驾驭中国经济航船稳健前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顺应时代要求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一些领域和方面发展不足,比如城乡和区域间发展存在差距,农业农村、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亟待加强等。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现实选择。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上迈进的重要阶段。同时,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要素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迫切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在应对世界百年变局中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在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的战略部署。我国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前所未有。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稳中求进步伐更为坚实。坚持统筹施策、精准调控,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发展物质基础不断巩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276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5万公里,5G商用稳步推进,能源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增强。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运行由降转升,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显示出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创新第一动力更为强劲。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引领和支撑能力,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研发投入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9%,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经济占比持续提升。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疫情冲击下新经济逆势成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4位。创新潜力持续释放,科技发展硕果累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2019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3件,今年6月底增加至14.3件。
协调内生特点更为显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稳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区域良性互动机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提高0.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上升至14.7%、32.1%。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0.60%。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区域空间布局优化。
绿色发展底色更为亮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突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初步核算,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分别为82.0%、74.9%,今年上半年同比继续提高4.9、5.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2019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
开放必由之路更为广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内外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稳中提质。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稳居世界第一;服务进出口总额5.4万亿元,增长2.8%。在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201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不断深化。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比上年增长10.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金额84亿美元,增长30.6%。
共享根本目的更为鲜明。坚持共享发展、发展为民,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积极扩就业增收入惠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向着消除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5.3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加强。
凝心聚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笃力前行
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稳定剂”,也是发展的“助推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松懈围绕民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面对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形势下的重中之重。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要充分发挥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合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以进促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努力弥补疫情冲击带来的损失,促进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抓手。按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破除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积极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经济稳定复苏增添内生动力。
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系,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财政金融和国资国企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扩大更高水平双向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来源:《旗帜》2020年第8期,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