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3日08:30 来源:光明日报
暑假期间,吉林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团队的小伙伴们更加忙碌:整理参赛参展影片的信息、布置新闻发布会现场、与宾馆核实嘉宾入住信息……
第15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将于9月在长春举办,吉外“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团队有92名队员从7月底就参与到筹备工作中,为电影节的顺利举办而努力。
目前,作为吉外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之一,“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项目创立于1995年,注册志愿者超过1万名,其中语言翻译志愿者就涵盖英语、日语、德语等20个语种,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亚洲冬季运动会、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200余个国际赛会提供过志愿服务,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学生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8月底入学,9月11日就参加了第一次志愿服务,吉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7级学生刘展说:“在吉外,志愿服务就像每名学生的‘标配’,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刘展的感受源于学校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学校成立之初,吉外就把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思政工作的切入点,实行“全员志愿者”管理制度。2015年,吉外又制定并实施《吉林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实践学分实施办法》,成为吉林省首家将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志愿服务实践学分制的高校。
为了保障每名学生都能获得在志愿服务中成长的机会,吉外借助学生在语言方面的专长,通过搭建校政、校企、军校、校际等合作共建平台,先后与吉林省外办、省贸促会、国际雕塑展组委会、瓦萨管理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机制,为学生打造了75个校外志愿服务基地。目前,吉外注册志愿者超过10万人,“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项目更是学校的品牌项目。
志愿服务可不简单
从7月中旬吉外微信公众号发出“长春电影节志愿者招募”信息开始,吉外英法双语专业2018级学生、“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团队成员覃绍勇就忙了起来,报名、参加选拔、接受礼仪等通识培训和电影节专项培训。
“志愿服务不是件简单的事!”吉外“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李明丽说,为了确保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真正发挥所长、有所收获,该项目形成了考核监督、选拔培训和激励保障3项机制,在选拔过程中有专业教师参与,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协调和监督;学校还设立了“以志愿服务时数和参与项目数”为依据的星级志愿者评定机制。
不简单的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项目团队百余名成员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并扎根西部,服务西部。项目成员累计提供各类志愿服务超过800万个志愿服务时长,每年有500余名成员参与国外志愿服务。
提升自我的过程
洪伟是吉外双语学院2018届毕业生,也是“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今年年初,在俄罗斯创业的洪伟在得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立即组织公司员工为祖国筹措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防疫物资。洪伟说,这样做源自爱国之情,也和读大学时多次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密不可分。
2016年,作为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后勤组志愿者,洪伟在接机时就遇到了难题——他所负责接待的一名国外运动员滑板丢失。洪伟在安抚运动员的同时,立即与机场沟通,追踪滑板的托运路径。把运动员送到酒店后,他又联系运动员途经的各个航站楼,终于在比赛的前一晚找回了滑板。
“在拿到滑板的那一刻,这名运动员激动得流出了眼泪。第二年,再次参赛时,他居然一下子就认出了我!”洪伟说,这次经历让他真正感受到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分享快乐,也收获成长。即将升入大四的刘展已经有了超过80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经历,从一名“菜鸟”志愿者,成长为吉外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副主席、“多语种翻译+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项目的学生负责人。
(本报记者 任爽)
相关专题 |
· 学雷锋志愿服务进行时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